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作者自2000年初至2004年7月进行手部肌腱吻合120例,随访120例,手部肌腱吻合术后进行程序化的康复训练,方法肌腱吻合法均采用3-0或4-0聚丙烯单针缝线、改良的Bunnell、Kessler和肌腱编制缝合法,患者肌腱均为I期手术吻合,术后伤口I/乙愈合105例、II/乙15例,手部肌腱吻合术后均采用程序化的康复训练,结果对手部肌腱吻合术后的患者进行程序化的康复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本康复训练程序目前已逐渐形成我院的治疗常规,并逐步推广和普及.

  • 标签: 手部肌腱吻合术 被动活动 主动活动
  • 简介:目的探讨鸡肌腱断裂修补后,聚-DL-乳酸可吸收膜预防肌腱粘连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方法将100只实验用鸡随机分为2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各50只。对每只鸡的左足趾总深屈肌腱进行断裂修补。A组修补后放置可吸收膜,B组修补后不放置可吸收膜。修补术后3周、6周、2月、3月、5月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及功能恢复的测定。同时进行2组间比较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20只鸡,可吸收膜组和对照组各10只,80只进入实验结果统计中。肉眼下可吸收膜组同周围组织粘连较少,光镜下可吸收膜组未见明显坏死组织,与周围纤维组织粘连较少,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电镜下可吸收膜组3月后以未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对照组以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生物力学结果无明显差异,3月后可吸收膜组的屈趾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具有防止肌腱粘连的效果。

  • 标签: 肌腱粘连 肌腱断裂 可吸收膜 胶原纤维 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
  • 简介:为了解肌腱缝合线的生物相容性,在细胞毒性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皮肤刺激试验、溶血试验等生物学研究.根据标准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人工肌腱缝合线的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原试验、皮肤刺激试验均为阴性,表明此种缝合线的生物相容性良好,是理想的医用生物材料.

  • 标签: 缝合线 生物相容性 肌腱 溶血试验 皮肤刺激试验 热原试验
  • 简介:1972年Mtras博士采用冷沉淀技术,提取出高浓度的人纤维蛋白原在粘合和止血实验中获得了成功。80年代欧洲首先开发出由人血提取的此类商品,制成可吸收性生物止血胶。90年代初期我国的科技人员将这一产品应用到临床。它将取代创伤后针线缝和的过程和生物蛋白胶,减少愈合后的疤痕。

  • 标签: 生物蛋白胶 防止脏器粘连功效 止血胶 合理使用
  • 简介:目的:评价粘克R可吸收医用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行椎板切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5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36例;年龄22~62岁。分为试验组68例,在术中放置粘克R可吸收医用膜;对照组57例,除不放置医用膜外,其他处置相同。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手术效果,按Nakai法评价。结果试验组疗效优良率为94.12%,对照组为80.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全身不良反应,无红肿、渗液及窦道形成等炎症表现,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结论粘克R可吸收医用膜可有效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

  • 标签: 可吸收医用膜 硬膜粘连 术后预防
  • 简介:目的研究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ON)对β-磷酸,二钙陶瓷材料(β-TCP)降解的作用。方法β-TCP在含ON的溶液中浸泡后,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的形貌,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材料表面的成分,研究ON对β-TCP降解的作用。结果SEM图片显示,β-TCP分别在含ON的tris·Cl溶液、含ON的PBS溶液中浸泡1周后,其表面出现溶蚀迹象。β-TCP在含ON的tris·Cl溶液中浸泡1周后,样品的XRD衍射曲线的衍射峰向20高角度方向略有偏移;XPS测试结果显示N1s峰的相对强度提高,Ca2p的结合能降低了1.1eV,P2p的结合能降低了0.4eV。结论SEM、XRD、XPS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ON的溶液中浸泡后,β-TCP表面发生了反应,ON能对β-TCP的降解产生作用。作用机理可能是,蛋白分子能通过-COO基和-NH^3+基与Ca^2+、PO4^3+离子作用,携带Ca^2+、PO4^3-离子进入溶液,或通过蛋白分子上羟基磷灰石结合位点,粘附在新生的羟基磷灰石微细晶体上进入溶液。通过这些途径,蛋白分子从材料表面“搬运”钙、磷,促进材料降解。

  • 标签: 钙磷材料 骨粘连蛋白 浸泡实验 降解
  • 简介: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内肿瘤常常采用后路部分或全部椎板切除术,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缓解,但有部分病人由于手术破坏了脊柱的后柱结构,术后发生持续反复的腰腿疼,其原因较多,而硬膜外瘢痕粘连是最重要的原因。为了预防腰椎管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形成,自2006年8月~2009年4月我们采用钛网椎管成形加玻璃酸钠治疗椎管内疾病,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硬膜外瘢痕粘连 腰椎管术后 手术方法 临床观察 预防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目的研究V-Y肌腱瓣修补和可吸收防粘膜应用于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8年6月,我科对13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小腿三头肌V-Y肌腱瓣修补术和可吸收防粘膜覆盖治疗,修补跟腱缺损距离为3.4-6.0cm,平均距离4.5cm。结果13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6个月~4年,平均随访2年3个月,按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优10例(77%)良3例(23%),优良率为100%。结论对于陈旧性跟腱断裂,小腿三头肌V-Y肌腱瓣修补和可吸收防粘膜的应用能促进跟腱的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跟腱断裂 V-Y肌腱瓣 可吸收防粘膜
  • 简介:目的探讨Evans截骨联合胫后肌腱止点重建治疗伴前足外展副舟骨源性平足症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9月~2016年9月,对20例(25足)经半年以上保守治疗疗效欠佳的伴前足外展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采用Evans截骨联合胫后肌腱止点重建治疗。应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及VAS疼痛评分评估治疗效果,同时对比术前和终末随访的足弓高度、跟骨倾斜角、前后位跟距角、侧位跟距角、前后位距骨-第1跖骨角、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距舟覆盖角等X片评价指标。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跟骨外侧柱延长植骨愈合。术后20例(25足)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中足功能AOFAS评分、VAS疼痛评分、足弓高度、跟骨倾斜角、侧位跟距角、前后位跟距角、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前后位距骨-第1跖骨角、距舟覆盖角等X片评价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Evans截骨联合胫后肌腱止点重建治疗伴前足外展副舟骨源性平足症可有效纠正畸形,减轻疼痛,恢复功能。

  • 标签: 平足症 副舟骨 胫后肌腱 Evans截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