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在全国各地广大专业人员及相关医药商家关爱大力支持下,以其“实用性强、信息量广、时效性快、发行量大”的优势,在期刊如林、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态势下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得到了同行专家、学者医、药商家等社会各界朋友的共同认可与好评。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明胶溶胀行为对多孔骨水泥性能结构的影响.方法在α-磷酸钙骨水泥体系中加入生物明胶,研究明胶对骨水泥水化产物、抗压强度产物微结构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利用明胶的溶胀行为与水化过程中体系pH值变化的相关性,可制备具有大孔微孔结构的骨水泥.结论加入明胶促进羟基磷灰石的成核,提高骨水泥的抗压强度.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明胶 多孔生物材料
  • 简介:目的观察外源性VI型胶原蛋白(collagenVI,CⅥ)对人后纵韧带细胞增殖成骨转化的影响.方法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患者手术切除的后纵韧带未骨化部分非OPLL患者因外伤手术切除的正常后纵韧带,原代培养至第3代细胞,分别记作O细胞N细胞;两种细胞均采用0、6.25、12.5、25、50、100g/mlCⅥ刺激;CCK8法测定刺激后两种细胞1~7天光密度(D)值,评价CⅥ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骨形态生成蛋白-2(BMP-2)对不同浓度CⅥ刺激的细胞进行诱导骨化,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细胞成骨细胞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CⅥ对两种细胞的增殖均起促进作用,且随着CⅥ浓度增加,其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随之增强,但达到一定浓度后这种作用会保持不变或减弱,同一时间点内50g/mlCⅥ刺激时两种细胞的D值最大;BMP-2诱导后的两组细胞有CⅥ刺激的ALP、RunX2OC的基因表达均高于无CⅥ刺激的对照组(P〈0.05);在无CⅥ刺激的情况下,O细胞的基因表达高于N细胞(P〈0.05).结论CⅥ能够促进人后纵韧带细胞的增殖成骨转化,而来自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细胞则更易被促进增殖诱导骨化,CⅥ可能具有促进后纵韧带细胞成骨的功能.

  • 标签: Ⅵ型胶原蛋白 后纵韧带骨化症 细胞增殖 成骨转化
  • 简介:本文研究了垂体后叶素(Pit)对小鼠高频心电图(HF-ECG)Ⅱ导联QRS波群功率谱高频成分(切迹,扭挫)的影响。结果说明,腹腔注射Pit20min后,0-80Hz频段的相对能量较注Pit前增加了39.7%(P<0.01);80-200Hz频段的相对能量降低了14.8%(P<0.05);200-300Hz频段的相对能量降低了68.9%(P<0.01);300-1000Hz频段的相对能量降低了71.4%(P<0.05)。高频切迹扭挫数无变化。这些结果提示,心肌缺血后,高频相对能量降低。功率谱的变化较之切迹扭挫的变化更敏感,是衡量心肌电生理机能变化的一项灵敏指标。

  • 标签: 垂体后叶素 昆明种小鼠 HF-ECG 功率谱 高频成分
  • 简介:利用蟾蜍离体心脏灌流法,先用正常任氏液灌流,后用含不同浓度MgCl2的任氏液灌流,观察了不同浓度MgCl2溶液对蟾蜍心肌收缩力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mmol/L的MgCl2溶液显著增强心肌的收缩力(P<0.05),而对心率无明显影响;2.0mmol/L的MgCl2溶液显著增强心肌的收缩力(P<0.05),却使心率极显著减慢(P<0.01);5.0mmol/L的MgCl2溶液对心肌收缩力心率的影响均不显著;10.0mmol/L的MgCl2溶液使心肌收缩力减弱显著(P<0.05),对心率的影响不显著;15.0mmol/L的MgCl2溶液不仅极显著减弱心肌的收缩力(P<0.01),也显著减慢心率(P<0.05).这些结果表明,细胞外液中低浓度的镁离子增强蟾蜍心肌的收缩力,但高浓度镁离子降低心肌的收缩力.

  • 标签: 镁离子 蟾蜍 离体心脏灌流 心肌收缩力 心率
  • 简介:进一步评价瑞士球核心力量训练传统地面力量训练对大学生有氧无氧运动能力的增进效益。核心力量训练组(n=13)采用瑞士球(GoFitSwissBall,75cm)上俯卧撑瑞士球上仰卧起坐;传统力量训练组(n=7)采用地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对照组受试者(n=8)不进行任何相关的专门性训练。力量训练组每周训练3次,每次60min,每个动作持续60s,节拍器控制节奏2s/拍,每种方式3组,共6组,组间间歇5min,训练周期为7周。分别于训练前、训练七周后进行Wingate无氧测试最大吸氧量测试。对照组前后两次测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核心力量训练组传统力量训练组中,七周后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以及相对值均呈现极显著性增加(P﹤0.01),最高无氧功率呈显著性增加(P﹤0.05);平均无氧功率在核心力量训练组呈极显著性增加(P﹤0.01),在传统力量训练组也呈显著性增加(P﹤0.05)。核心力量训练传统的力量训练在提高人体有氧无氧运动能力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瑞士球 核心力量训练 有氧运动能力 无氧运动能力 Wingate无氧测试
  • 简介: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采用本体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组不同摩尔比的DL-LA/GA/TMC三元共聚物。通过GPC、1H-NMR、DSC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不同摩尔比对共聚物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组成摩尔比与投料摩尔比基本一致;共聚物为无定形态,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DL-LA含量的增加略有升高,而随TMC含量的增加明显降低;共聚物的拉伸强度随TMC含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通过改变TMC的含量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韧性,当TMC含量≥35%时,共聚物显示了热塑性弹性体的特征;当TMC含量为50%时,聚合物断裂伸长率达到1778.5%,拉伸强度仍保持在12.4MPa。

  • 标签: DL-丙交酯 乙交酯 三亚甲基碳酸酯 三元共聚物 热性能 力学性能
  • 简介:目的研究观察131碘(I)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唾液腺功能骨代谢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经病理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8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55例;年龄32~61岁,平均年龄46.2岁。按照131I累积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对照组未行131I治疗。对照组1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3例;年龄32~56岁,平均年龄45.8岁。小剂量组2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7例;年龄34~61岁,平均年龄46.5岁。中剂量组2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5例;年龄33~59岁,平均年龄45.9岁。大剂量组14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34~58岁,平均年龄46.6岁。小、中、大剂量组累积治疗剂量分别为1.1~3.7GBq(30~100mCi)、>3.7~7.4GBq(>100~200mCi)>7.4~17.2GBq(>200~460mCi)。采用唾液腺影像检查评估腮腺颌下腺的摄取分数(UR)排泌分数(ER)。治疗后6个月检测骨代谢指标。结果131I治疗后,小剂量组、中剂量组腮腺颌下腺UR、SR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剂量组腮腺颌下腺URSR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I治疗后6个月4组行骨代谢指标检测,骨密度(BM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小剂量131I治疗对唾液腺无明显损伤,大剂量131I治疗对唾液腺损伤程度较大,应加强对唾液腺的功能保护。不同剂量的131I治疗对骨代谢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放射性131I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 唾液腺功能 骨代谢
  • 简介:据JamesBornholt2016年4月11日(ASPLOSⅩⅪ)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和微软公司电子工程师开发出的一种新技术可能能够降低储存数字数据所需的空间。这个系统利用DNA分子编码、存储检索数字数据,能够比当前计算机文档技术上百万倍紧凑地储存信息。科学家成功地将来自4个图像文件的数字数据编码为人工合成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

  • 标签: DNA 数字图片 图像文件 数字数据 美国华盛顿大学 核苷酸序列
  • 简介:目的观察金水鲜胶囊联合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金水鲜组、放疗组、先金水鲜后放疗组、先放疗后金水鲜组同时金水鲜+放疗组,每组6只。放疗剂量为2Gy,金水鲜制成悬液后灌胃给药。游标卡尺测量瘤体长短径变化。绘制肿瘤生长瞳线: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体VEGF的表达。结果肿瘤体积在接受处理后明显减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先金水鲜后放疗组、先放疗后金水鲜组同时金水鲜+放疗组肿瘤体积减小最为明显(分别为303.209mm^3±14.445mm^3,284.758mm^3±21.891mm^3,303.228mm^3±2.335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金水鲜后放疗组、先放疗后金水鲜组同时金水鲜+放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或放疗组比较,VEGF表达阳性率降低(分别为12.97%±O.82%,15.13%±1.31%。13.6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水鲜胶囊与放疗联用对Lewis肺癌小鼠有抑制肿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VEGF的表达。

  • 标签: 金水鲜胶囊 放射治疗 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测定实验组(60例CPB心脏手术)、对照组(20例非CPB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各时点指标与术前比较的方差分析(x±s),组间两两比较配对t检验;进行不同氧合器、CPB时间、体重、年龄等多因素比较的方差分析.探讨CPB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红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淋巴细胞红细胞计数均较术前显著下降,自停CPB持续至术后3~8天.白细胞计数在停CPB时下降,术后3~8天高于术前水平.CPB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损害作用与CPB时间、手术失血量呈正相关;与病人年龄、体重、CPB温度呈负相关.不同性别、病种组免疫功能损害程度亦有一定差异.膜式氧合器组较鼓泡式氧合器组细胞免疫功能损害轻.结论:CPB的气血界面、血细胞破坏及人工管道系统均可导致血液有形成分破坏,损害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在围手术期监护中应予以重视.

  • 标签: 红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亚群 体外循环
  • 简介:目的建立处方残余药量审核系统,配合医生监控处方药用量,对门诊处方整包装药品残余药量进行信息化管理。方法资料来源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门诊联网医生工作站。采集门诊糖尿病专科医生在2012年7月286例患者服务医保联网数据,其中男性189例,女性97例;平均年龄52岁。分析糖尿病治疗药物残余药量发生的规律,设计处方残余药量审核系统。采集某个医生2012年7月~8月对231例糖尿病门诊特殊病患者开药信息化控制残余药节省统计。结果1例患者2个月购买30R芯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伏格列波糖片甲钴胺片4次,共计购买了12盒,残余3.6盒,费用多花240.84元。排除整包装不拆分的情况,患者多购买了3盒药,费用为200.7元。286例患者残余药金额高达6万余元。使用该系统后门诊糖尿病专科医生2012年7月~8月治疗231例患者,在保证患者治疗前提下,共少开了3万余元糖尿病药品;糖尿病门诊特殊病患者使用该系统后,大大降低了门诊患者的购药数量。结论处方残余药审核系统的运行,降低了门诊医生的药品比例,使医院合理用药更趋于科学、完善,大大减少了医院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节省了患者治病费用。

  • 标签: 处方残余药量审核系统 残余药量 合理用药 监控
  • 简介:计算时间较长存储空间较大,是时域有限差分法在PC系统上求解声场问题的瓶颈.为解决该问题,我们研究了由数个PC机、计算机网络MPI并行编程实现的并行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及其在声场计算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Bessel声场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并行计算在声场的时域有限差分法算法中,能明显提高计算效率并降低对单个PC机存储空间的要求,而虚拟拓扑结构的优化,能够提高并行计算的效率.

  • 标签: Bessel声场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并行计算 消息传送接口 虚拟拓扑
  • 简介:本文介绍研究了一种新型的脑电反馈方法,该方法将脑电生物反馈电磁场生物效应有机结合。临床研究表明这种脑电反馈能有效地调节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改善大脑代谢循环,调节敏感的血化学成份,起降脂、解聚、镇痛、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等作用。临床实验证明这种脑电反馈对一些脑部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脑电反馈 电磁场 生物效应 神经元
  • 简介: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对用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移位机进行了构型综合尺寸优化。优化后的设备在满足患者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总质量尽可能降低,有利于此类康复设备家庭化的推广。结果表明在移位机应力许可范围内,本设计满足体重范围从40kg到112kg身高从145cm到195cm的人员使用,并能进行参数化尺寸编辑。最后通过样机乘坐实验验证了本研究的正确性,为康复领域器械研发提供参考。

  • 标签: 构型综合 计算机辅助设计 辅助工程 移位机 医学工程 康复
  • 简介:骨斑点症是一种少见疾病,发病率为千万分之一左右[1],无性别差异,多是在相关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国内对骨斑点症病例报道主要是应用X射线检查进行影像学诊断。随着CTMRI的广泛普及应用,笔者认为根据病情选择CTMRI检查,藉此提高骨斑点症的影像诊断水平。

  • 标签: 骨斑点症 诊断价值
  • 简介:含有有效药物的载药纳米粒子是一种新型的缓释系统,可改变常规的给药方式,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用超声的方法结合了不同的药物制成作用不同的纳米粒子,验证了纳米粒子对局部给药治疗的有效性,建立了良好的动物动脉摄取模型,为继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纳米粒子 生物降解 动脉摄取
  • 简介:本文简述了生物材料医用装置的生物学评价项目选择以及生物学评价方法,并对生物学评价的意义发展历史及现状作了概述.

  • 标签: 生物材料 医用装置 生物学评价
  • 简介:本研究采用模型的方法,研究了电极配置对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检测的影响.根据肌肉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从细胞内动作电位开始,仿真了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序列.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电极的配置对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的波形统计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尺寸较小的电极选择性较好;差分电极的选择性优于单电极,适当调整其电极间距离和角度,可提高检测质量.

  • 标签: 肌电信号 仿真 细胞内动作电位 运动单位动作电位 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