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椎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椎成形术和经球囊扩张椎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86例,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在所治疗的86例病例中,在术后6-48小时内均有腰背部疼痛的缓解,有12例13椎出现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根损伤及静脉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的产生。随访2-8个月,均未发现有新的骨折形成。结论椎成形术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骨水泥渗漏是其主要并发症。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估经皮椎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不愈合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3月~2011年3月,在局麻下行PKP技术治疗老年椎压缩骨折不愈合患者28例34个椎,术后进行AVS、ODI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3~48个月﹙平均24.6个月﹚随访。23例术后腰背部疼痛消失,5例疼痛明显减轻,VAS由8.3±2.3减少到2.5±1.8,ODI评分由﹙76.5±13﹚%减少至﹙23.5±8﹚%,与手术前有显著性改善﹙〈0.001﹚。术后X线片及CT提示伤椎内骨水泥填充部位满意,无硬脊膜受压表现。测量X光片术前单椎后突成角为平均23±8°,术后平均13±5°,改善角度平均10±3°。椎体高度术前平均1.3±0.6cm,术后平均2.1±0.7cm,高度增加平均0.8±0.3cm。手术前后后突角度及椎体高度的恢复均有显著性差异﹙〈0.001﹚。结论PKP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不愈合是种脊柱微创技术,适应于手术耐受性差的老年人,是治疗老年椎压缩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 标签: PKP 椎体压缩骨折 骨折不愈合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据SamoG2012年1月9日(EurHeartJ,2012Jan9.)报道,与老代的药物洗脱支架(DES)和裸金属支架(BMS)相比,新代DE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死亡风险明显较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SamoG博士及其同事在未经选择的大规模真实世界人群中对不同类型的新型DES的性能进行了长达2年的评价。该观察性队列研究的人群是2006年11月-2010年10月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所有瑞典患者,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安全性 支架内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支架 裸金属支架
  • 简介:据OkumuraN2012年6月13日[AmJPathol,2012,181(1):268—277]报道,日本学者开发出种方法来加强移植的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endothelialcells,CECs)的附着,从而成功地开展角膜移植来修复病理性的角膜功能障碍。

  • 标签: 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移植 抑制物 视力 cells 功能障碍
  • 简介:观察大鼠不同负荷耐力训练后骨骼肌氧化氮(NO)含量、骨骼肌铁代谢及其相关关系,研究NO对不同负荷耐力训练过程中大鼠骨骼肌铁代谢的调节机制。雄性Wistar大鼠2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适度运动组、过度运动组,对照组大鼠不运动,适度运动组和过度运动组大鼠分别进行不同负荷的递增负荷跑台训练。5周后,测定肌四头肌铁含量、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NO含量。过度运动组血清NOS活性和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适度运动组(P<0.01);股四头肌NOS活性和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组织铁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适度运动组(P<0.01)。适度运动组血清NOS活性和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股四头肌N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组织铁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适度运动引起血清及股四头肌NOS提高的结果是增加了NO含量。NO使摄入细胞内的铁增加,向细胞外转运的铁减少,最终增加肌细胞内的贮铁量,保证运动中骨骼肌铁的需求,使机体对运动产生有益的生理适应。

  • 标签: 耐力训练 大鼠 肌四头肌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铁代谢
  • 简介:据2012年9月30日RothbartSB(NatStructMolBiol,2012Sep30.doi.10.1038/nsmb.2390)报道,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建立起人类两个最为基本性的表观遗传标记——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之间存在的首个关联。在过去20年,科学家们已经理解到DNA内拥有的遗传密码只代表生命蓝图的部分。

  • 标签: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遗传标记 研究人员 遗传密码 SEP
  • 简介:目的建立10个肺癌相关基因的多重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并运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方法选取19例肺癌患者病灶组织标本,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7.3岁。1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组织标本为男性,年龄52岁。通过质粒构建及甲基转移酶和亚硫酸盐修饰制备10个基因的甲基和非甲基标准品。通过选择甲基特异性引物来识别甲基模板,挑选10对甲基特异性引物并平均分成2组,经最佳聚合酶及最佳退火温度的选择,建立多重甲基特异性PCR体系,并应用于19例肺癌组织的检测,计算10个基因的甲基率。结果在成功构建10个基因的甲基和非甲基标准品的基础上,建立了它们的多重甲基特异性PCR检测方法。临床标本检测结果显示10个肺癌相关基因的甲基率分别为p16INK4A92%,H-cadherin89%,E-cadherin和DAPK76%,TIMP-363%,RARβ50%,MGMT39%,RASSF1A21%,GSTP111%,hMLH10%。2次实验结果重复性较好。结论这种分2组多重甲基特异性PCR的方法能次性检测10个基因甲基状态,可以应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

  • 标签: 甲基化 肺癌 多重甲基化特异性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