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概述了数字人体与医学提出背景和需求,阐述了数字人体与数字化虚拟人的区别;从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设备和技术、数字人体研究方法、数字人体模型和信息处理等方面介绍了数字人体方法;重点阐述了数字人体的特性;介绍了数字人体的分类;最后,较全面地介绍了数字人体在医学上的应用.

  • 标签: 数字人体 医学 数字化虚拟人 信息处理 中医药现代化
  • 简介:采用穴位电压检测装置,利用湿电极和弹性电极使电极端面与穴位表面在恒定压力下良好接触,输入矩形波,测量了30例正常人列缺穴周围的电压,得知探测电极高穴位点越远,相应的电压值越低,且下降梯度有变化。即穴位不是一个几何点,而是一个一定范围的小面积。

  • 标签: 穴位 电压测定
  • 简介:人体脂肪含量测定,是评价营养状况的一项有价值的观察指标。本文应用人体脂肪含量测定仪,观察了299例不同年龄机体营养状况的变化,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及检查方法299例受检者系某学院健康查体中的教职员工,小于34岁组21例,男5例,女16例;35~39岁组19例,男9例,女10例;40~44岁组98例,男47例,女51例,45~49岁组55例,男26例,女29例;50~54岁组48例,男24例,女24例;55~59岁组35例,男19例,女16例;>60岁以上组23例,男17例,女6例。有头晕症状者99例次,头痛症状

  • 标签: 营养状况 不同年龄 脂肪含量 含量测定 人体脂肪 观察指标
  • 简介:颈椎是一个典型的非规则形体构件,由于颈椎体、关节、韧带、椎间盘等材料性质不一,模型的建立较为复杂,准确建立异物同构颈椎模型尤为重要。几何模型数据取自健康男性的颈椎CT片,采用人体颈椎几何特性,使用数字化三维医学影像交互式处理系统MIMICS11.11,通过CT图像识别方法建立三维有限元颈椎模型。使用FORTRAN语言编制与MIMICS11.11及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接口程序。我们研制了人体颈椎分析系统,实现多种情况下颈椎模型的计算分析。计算表明建立的颈椎模型较为合理,明显提高了人体颈椎模型的构造能力和分析能力。

  • 标签: 颈椎 模型 三维有限元 计算技术 几何构造
  • 简介:对真实人体边界模型的电阻抗断层成像进行实现,研究其成像特点。提取CT(computerizedtomography)图片中先验信息,得到基于真实人体轮廓外形的模型,利用等位线反投影算法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可以较好地反映多种不同扰动的变化,具有一定程度的目标分辨率和识别率,并可以对扰动目标实现较好的定位。说明基于真实人体边界模型的电阻抗断层成像实现是可行的,结果是可靠的,这种重构模型使得重构结果更趋近于真实人体情况,为临床研究做出初步尝试。

  • 标签: 电阻抗断层成像 图像处理 重构算法 先验信息 重构模型
  • 简介:根据人体信道特点,以FPGA为平台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的全数字锁相位同步提取电路。仿真和测试的结果表明,该电路具有较好的相位跟踪性能,可以达到锁定时间短、相位抖动小、锁相精度高的结果,为讨论人体通信系统的实现与传输方式提供了有效保证。

  • 标签: 人体信道 电流耦合性 人体通信 FPGA 相位跟踪 全数字锁相环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应用弹性血管壁的流固耦合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和刚性血管壁的CFD方法模拟获得的正常主动脉弓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为深入研究血液流动状态与动脉疾病的关系提供帮助。方法取46岁男性,胸主动脉正常CT图像,格式为Dicom,层间距为0.5mm,每片图像的平面分辨率为512×512,像素大小为0.5mm。应用医学图像后处理软件,对通过临床获得正常人体主动脉CT二维医学图像数据进行重构,得到主动脉血流及血管壁的三维立体模型并应用于模拟计算。结果在设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基础上,经多次迭代耦合计算,获得血管壁形变、等效应力、血流速度、壁面振荡切应力等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结论在心动周期内弹性血管壁的主动脉内血流情况较刚性血管壁主动脉内血流情况更为复杂,管壁等效压力变化较大,血管壁的振荡切应力更高,表明弹性血管壁的流固耦合的CFD模拟更能体现真实主动脉内复杂血流情况,为深入研究血流动力学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 标签: 流固耦合 计算流体力学 主动脉弓 壁面振荡切应力 血流动力学
  • 简介:106例18~22岁部队女战士。在征兵体检及复检中身体均为健康者(符合国防部有关新兵入伍体检标准)。常规心电图均正常。应用南京新博电子有限公司NHE—2000型高频心电检测仪,做短时心率变异分析,采用520个心率值(大于5min)进行分析。电极安放同...

  • 标签: 心率变异分析 青年女性 变异系数 正常值范围 短时 常规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成年人鼻烟窝的高频超声检查方法及声像图特征。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健康志愿者(进修实习医师)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岁。应用s-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公司),线阵探头频率3-12MHz。观察80侧鼻烟窝的断层解剖声像图,分4个切面横切,显示鼻烟窝的肌肉、肌腱、血管、神经及韧带。测量鼻烟窝内桡动脉及头静脉的内径。结果该方法清晰显示并详细标注了鼻烟窝各切面肌肉、神经、血管、韧带的具体超声解剖结构。左右侧桡动脉内径[(2.38±0.16)mmvs(2.39±0.15)mm]和头静脉内径[(2.81±0.18)mmvs(2.83±0.14)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明确鼻烟窝结构的首选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为鼻烟窝内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效的指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鼻烟窝 检查方法 解剖结构 超声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