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 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 防范措施。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期间 本院肿瘤内科收入院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的患者 73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出现风险事件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析出现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结果:通过对我院肿瘤内科发生风险事件的 73 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的风险事件包括:感染患者 34 例,占比 46.57% , 跌倒坠床患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输血患者血液管理 (PBM) 进行优化,降低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医疗安全性。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9 月在我院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210 例检验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 PBM ,观察组则为优化 PBM ,分析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 患者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 为 0.9% ,对照组为 5.7%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优化患者血液管理能够更好地规范医、技、护人员参与输血全过程,降低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为患者安全科学合理用血保驾护航,减少医疗纠纷,具有临床开展价值。

  • 标签: 患者血液管理 输血 不良事件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血透室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血液透析室出现的 30例不良护理事件进行分析,了解发生不良护理事件的具体原因。结果:通过分析可知,引发血液透析室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自我保护及风险意识不强、健康教育不到位、操作技术不熟练、语言沟通存在问题、病情观察不仔细、责任心较差、缺乏无菌观念。结论:临床要加强对血液透析室的护理管理水平,时常组织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培训,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降低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护理不良事件 分析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疫苗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我国的疫苗对疾病的防控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从最初的“ 4苗 6病”扩展到“ 14苗 15病”,我们用了全球最低价的疫苗起到了全球最好的预防效果。 疫苗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制品,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关系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所以对于疫苗的监管非常重要,疫苗由研发到生产到运输到配送到接种单位保存的各个环节都要保证安全和有效,近年来的几次疫苗相关事件促成了关于疫苗的规范、条例等立法或修法出台,新《条例》的修订实施,第二类疫苗的流通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二类疫苗流通使用中出现诸多问题,对二类疫苗的管理提出更加细致、严格的要求,《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2017版)在指导各级使用和冷链管理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大连市甘井子区卫生防治站作为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些案例,尤其是多起疫苗超温事件处理中遇到的困惑,引发了对于规范存在不足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梳理、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当前背景下,尤其是在 2018年的长生疫苗事件,驱动了《疫苗管理法》立法,期待即将出台的《疫苗管理法》更加完善,使得预防接种工作者能有法可依,更好地依法执业依法管理。

  • 标签: 疫苗,疫苗事件,立法,管理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风湿免疫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方法: 我院于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在风湿免疫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选取此期间收治患者 60 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收治的 6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质量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比较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 风湿免疫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风湿免疫科 持续质量改进 不良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风险主要是指在护理的过程中因为不完全因素造成患者直接或者间接的伤残或者死亡。而手术室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的部门,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工作的环节 也较为复杂,护理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如发生一些安全问题,则可能直接威胁生命,转化为差错事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伤,因此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在医院中不断受到重视,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方面,对医院提升自身的管理质量意义重大。本文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风险管理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口腔疾病病人 118 例,选取时间为 2018.4-2019.4 期间,按照诊疗顺序划分为 2 组,对照组( 59 例)一般护理管理,实验组( 59 例)以此为基础应用风险管理, 观察两组 应用效果。 结果: 对照组消毒质量、护理质量与诊疗管理质量评分均低于实验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对照组不良事件 12 例,实验组不良事件 1 例, 组间对比 差异有意义( P < 0.05 )。对照组满意度 83.0% ,实验组满意度 9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口腔护理管理工作中,对风险管理应用,可提升整体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事故,避免发生护理纠纷事件

  • 标签: 口腔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7年 6月在风险管理实施前入住我院的 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 2017年 7月 -2018年 1月在实施风险管理后入住我院的 5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在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利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管理 不良事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医供应室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风险防范措施的实施效果。 方法: 将我院 2017 年供应室护理工作设定为对照组,将 2018 年的供应室护理工作设定为研究组,总结分析对照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在研究组护理中进行风险防范措施改进,对比两组工作质量和护理风险发生事件 。结果: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组间数据对比均有意义( P<0.05 )。 结论: 在医院供应室护理中应用风险防范措施可显著降低护理风险,加强物品消毒质量和护理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供应室 护理风险 风险防范措施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方法: 对产科 16 名助产士进行调查,以问卷调查法,整理相关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性提出防范对策。 结果: 风险因素包括助产士综合水平、期望过高、管理质量等, P<0.05 。 结论: 助产士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强化产房风险管理,可降低医疗事件发生率,提升母婴安全。

  • 标签: 助产士 护理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药品作为维护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不仅关系到人民大众的生存质量,也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每个环节都会发生仓储和运输,因此药品在流通环节中的储运链条关系到药品是否能保持药效。接下来本文将阐述一下在药品储运

  • 标签: 药品储运 药品配送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疗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接收的静脉输液患者中,抽取 204名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让实验 2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干预,由静疗小组对实验 2组患者进行管理,对两组的输液途径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实验 1组相比,实验 2组的输液途径的舒适度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 P< 0.05)。结论:在静脉输液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通过静疗小组进行干预,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静脉输液安全性,价值大,值得应用。

  • 标签: 静疗小组 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5月 -2019年 3月纳入的 130例产妇,遵照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 65例,研究组给予风险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 研究组自然分娩率 70.77%明显高于对照组 52.31%( χ2=7.199, 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7.69%明显低于对照组 18.46%( χ2=5.103, P< 0.05);研究组满意度 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 81.54%( χ2=9.382, P< 0.05)。结论 风险护理运用于产科病房中效果显著,明显提升自然分娩率,防止并发症产生,保障产妇安全,同时产妇满意度较高,维持良好医患关系。

  • 标签: 护理对策 产科病房 风险因素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风险管理护理措施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护理协助,提升治疗质量。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6 月 -2018 年 10 月 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消化内科医生的专业检查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 72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风险护理管理,分析应用成果。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 观察组 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 为 0 ,对照组为 5.6% ( 2/36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操作熟练度以及护理态度、文书书写规范上,观察组的应分为( 89.6±10.3 )分、( 90.5±10.2 )分以及( 91.3±9.7 )分,对照组则为( 79.6±8.8 )分、( 78.3±8.2 )分以及( 74.5±9.2 )分。此外,在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紧急事件处理能力上也以观察组更优。 结论: 采用 风险管理护理模式能够更好地为消化内科患者的治疗提供支持,减少差错事件,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加强护理观察和病房管理,能够关注个体差异,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风险管理 消化内科 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