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外科术后感染因素,为防治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 1425 例医院口腔颌外科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将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对比。结果:术后感染发生率 4.28% ( 61/1425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年龄≥ 60 岁比重、多切口比重、全麻比重、住院时间≥ 15d 比重、手术时间≥ 3h 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 岁、住院时间≥ 15d 、手术时间≥ 3h 成为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口腔颌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较多,院内多见呼吸道感染,与高龄、住院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较长有关。 关键词:口腔颌外科;感染;因素分析    口腔颌外科是以外科治疗为主的学科,与整形外科学、显微外科学等学科存在交叉和渗透,手术内容丰富、治疗方式多样化。因解剖结构较特殊,口腔颌外科术后易发生感染,且感染不易治疗与控制。为防治术后感染,本次研究试探讨口腔颌外科术后感染因素。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 2010 年 1 月~ 2014 年 12 月,医院口腔颌外科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有详细的随访资料;③术前未发生感染。共纳入患者 1425 例,其中男 791 例,女 634 例,年龄 3 个月~ 88 岁、平均( 55.4±14.8 )岁。病谱:唇腭裂 164 例,肿瘤 871 例,外伤 231 例,其它 199 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将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调取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病谱、体重指数,治疗情况如麻醉方式、住院天数,生理与病理相关指标。医院感染诊断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 。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 SPSS18.0 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计数资料以 n (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P <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共发生术后感染 61 例,其中下呼吸道感染 19 例、上呼吸道感染 17 例、手术切口感染 15 例、胃肠道感染 7 例、皮肤与软组织感染 2 例、泌尿道感染 1 例。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年龄≥ 60 岁比重、多切口比重、全麻比重、住院时间≥ 15d 比重、手术时间≥ 3h 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标签:
  • 简介:摘要: 本文将药食同源这一中医基本理论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其来源和相关理论做出了相应诠释,对药食同源理论的两性进行了辩证思维,同时证实其现实意义,希望对个体的养生保健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研究有所帮助。

  • 标签: 药食同源 两面性 养生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 本课题是对心肌冠脉的双源 cta 检测对心肌桥一冠状动脉的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的分析和研讨。 方法: 选择我院自 18 年 3 月到 18 年 9 月入住的 260 例患有 心肌桥一冠状动脉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双源 CT 心脉冠脉 CTA 的方式来做相关的检测,然后针对结果进行总结并分析。 结果: 从心肌桥诊断部位的结果来看:在 LAD 上总共有 171 例,例数占总人数的 65 . 8 %,其中,处于中段的有 111 例,较远的地段有 60 例。在 RCA 上的主要表现在其中段,一共是 8 人,占总人数的 3 . 1 %。在 LCX 上总共有 70 人,占总人数的 26.9% ,处于中间支的例数共有 11 例,占总人数的 4 . 2 %。经过检查发现心肌桥的长度基本都在 0.5 厘米至 3 厘米之间。在检查中对 56 名患者进行了冠脉的 普通 CT 的 造影检查,发现有心肌桥的有 11 人。 通过研究发现普通 CT 的检出比要 明显低于双源 CT 心脏冠脉 CTA 的检出比 ( P<0.05 )。 结论: 双源 CT 心脏冠脉 CTA 的诊断效果要优于 普通的 冠脉 CT 造影检查,具有临床上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双源 CT 心肌桥 - 壁冠状动脉 C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