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在肿瘤诊断中的效果,包括其在检测、定位和表征肿瘤方面的表现。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女性盆腔囊性肿瘤患者的样本,共计达到100例。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盆腔囊性肿瘤的诊断方法,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了两组,每组各有50例。在常规组中,采用了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进行检查。CT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提供详细的二维和三维影像,以辅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而在观察组中,选择了磁共振成像(MR)技术作为诊断手段。MR检查相比于CT检查,能够提供更多关于组织结构和病变特征的信息,因此在盆腔囊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价值。结果:MR检查符合率高于CT检查(P<0.05);观察组患者诊断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CT在肿瘤的初步筛查和检测方面具有优势,尤其是对于较小的肿瘤和钙化病灶的检测,MR在肿瘤的定位、表征和提供功能信息方面更具优势,尤其是对于软组织肿瘤和神经系统肿瘤的评估。因此,在具体的临床情况下,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的成像技术来进行肿瘤诊断。

  • 标签: CT MR 肿瘤诊断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脊柱损伤患者CT与MR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中65名脊柱损伤患者临床数据,对比分析CT与MRI数据,分类统计各种组织损伤的诊断正确率及敏感率。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发现,相较于CT来说,MRI对于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准确度优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结论:CT与MR检查是临床上对脊柱损伤患者进行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式,在临床上这两种诊断方式均有一定的诊断准确率,但各自有优缺点,MRI的诊断准确率和成像清晰度明显优于CT检查,但CT检查更为快速便捷,所以临床上建议对患者酌情使用。(结论不够明确、简洁,只说本文需要说明的一个点,不要作全面的综述)

  • 标签: MRI CT检查 脊柱损伤 临床诊断 利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CT与MR诊断和评价。方法:纳选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妇科收治80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经CT及MR检查,评价对比诊断结果。结果:经病理诊断显示,入选的80例患者内,CT检出人数为72例,MR检出人数为78例,组间时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盆腔恶性肿瘤 CT诊断 MR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淋巴瘤的MR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以来我院收治的经手术、CT 或超声引导下穿刺后病理证实并行MR诊断的肝脏原发性淋巴瘤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病理学诊断方法,研究组采用MR诊断方法,观察分析两组诊断效果。结果:研究组敏感度以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脏原发性淋巴瘤大多为单发性,其中DWI 呈现出明显的高信号,且给予增强扫描处理时呈现少血供以及血管漂浮征则具说明有一定的特征性。同时联系有关临床资料可使疾病诊断准确性进一步提升。

  • 标签: 肝脏原发性淋巴瘤 MR诊断价值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肩锁关节脱位诊断中MR影像诊断技术的运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入选的9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CT诊断,观察组采用MR影像诊断技术。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指导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97.92%,高于对照组85.42%,误诊漏诊率2.08%,低于对照组14.58%,P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诊断 MR影像 诊断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和MR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确诊的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86例,根据抽签法的要求将其均分成实验组(43例MR诊断)对照组(43例CT诊断),分析符合率、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符合率和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数值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诊断工作中,使用MR诊断法有助于提升符合率,有着很好的推广优势。

  • 标签: CT MR 女性 盆腔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CT和MR在股骨头坏死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将50例于20202018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接诊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CT和MR检查,并参照临床或病理诊断结果评估二者诊断应用效果。结果 MR诊断准确率及敏感率均高于CT,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CT检查 MR检查 股骨头坏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应用高场强MR、MSCT诊断胰腺肿瘤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疑似胰腺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场强MR及MSCT检查。记录联合应用高场强MR及MSCT对60例疑似胰腺肿瘤患者检查情况,以患者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依据,计算高场强MR、MSCT联合应用于胰腺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结果:60例疑似胰腺肿瘤患者临床综合诊断为胰腺恶性肿瘤28.33%,高场强MR、MSCT检查联合诊断胰腺恶性肿瘤率为26.67%,数据对比P>0.05;高场强MR及MSCT联合检查胰腺肿瘤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97.73%、符合率为96.67%。结论:联用高场强MR及MSCT诊断胰腺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胰腺肿瘤 高场强MR 多层螺旋CT 诊断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应用高场强MR、MSCT诊断胰腺肿瘤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疑似胰腺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场强MR及MSCT检查。记录联合应用高场强MR及MSCT对60例疑似胰腺肿瘤患者检查情况,以患者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依据,计算高场强MR、MSCT联合应用于胰腺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结果:60例疑似胰腺肿瘤患者临床综合诊断为胰腺恶性肿瘤28.33%,高场强MR、MSCT检查联合诊断胰腺恶性肿瘤率为26.67%,数据对比P>0.05;高场强MR及MSCT联合检查胰腺肿瘤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97.73%、符合率为96.67%。结论:联用高场强MR及MSCT诊断胰腺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胰腺肿瘤 高场强MR 多层螺旋CT 诊断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采用CT与MR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经CT、MR检查,后期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以此作为标准,分析CT与MR检查效果。结果:MR检查中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均较高;MR与CT相比,钙化、积气、椎间盘变性、脊髓变形、神经根受压与硬膜囊受压检出率均较高,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采取MR检查具有较高准确率和特异度,能够为临床诊断与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检查 MR检查 特异度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CT检查与核共振检查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1年3月到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CT与核共振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股骨头坏死检查结果。结果 对比发现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中的检出率与准确率要高于CT检查,且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表现存在差距。(P<0.05)结论 同CT检查相比,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中的检出效率要更高,检出准确性也更高,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斑片状或不规则的信号区以及关节囊积液,基本上可以确定为股骨头坏死。

  • 标签: 临床诊断效果 CT 核共振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CT与MR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实施在肝细胞肝癌临床诊断中发挥的价值。方法:研究选择我院接诊的64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纳入本次检查研究中,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将患者均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单组是32例。研究组接受MR检查,对照组接受CT检查,对比指标:检查确诊率。结果:检查确诊率:研究组是96.88%,对照组是84.38%,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CT MR 肝细胞肝癌 影像学检查 价值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用CT和MR检查的效果。方法:110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接受CT检查和MR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以及对各类征象的检出情况。结果:MR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对于神经根受压、钙化、脊髓变形、椎间盘积气等征象检出率均优于CT诊断,P<0.05。结论:MR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诊断准确度相较CT更高,存在明显的优势,在实际进行疾病诊断时,应当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方便后续治疗。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 MR 诊断效果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MR〕和多层螺旋CT检查在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纳入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为我院影像科收治,对所有患者行MR和多层螺旋CT检查,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为诊断金标准,对比两种方式疾病诊断价值。 结果   两种方式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多层螺旋CT比较,MR对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准确性更高(P<0.05);比较两组不同类型斑块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R与多层螺旋CT均可准确诊断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但前者在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中更具优势。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 磁共振检查 多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探讨MR、螺旋CT及DR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将30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接受MR、螺旋CT及DR诊断技术,观察三种不同检测方式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病症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检测方式下诊断准确率为96.66%;螺旋CT检测方式下诊断准确率为73.33%;DR检测方式下诊断准确率为53.33%,三组诊断准确率经对比后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虽然螺旋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DR,但是MR诊断准确率要明显高于螺旋CT,说明此诊断方式更利于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病症的早期诊疗,建议临床采纳。

  • 标签: 诊断 MR 螺旋CT DR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CT、MR分别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准确率。方法:本次研究在2020年8月-2022年7月间开展,研究对象为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所有对象均实施CT检查和MR诊断,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本次研究“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与影像特征检出率。结果:依照结果分析,MR在诊断准确率、敏感度以及特异性计算结果上均比CT检查结果更高,诊断效能更好,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MR诊断在神经根受压、脊髓变性等影像特征上的检出率均比CT诊断检出率更高,而在椎间盘积气、钙化检出率上低于CT诊断,两组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过程中,CT与MR均可发挥出一定诊断效果,但是在诊断效能上均为MR诊断效果更好,必要情况下可将两种方式结合应用,提高综合考虑性,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CT诊断 MR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CT、MR分别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准确率。方法:本次研究在2020年8月-2022年7月间开展,研究对象为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所有对象均实施CT检查和MR诊断,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本次研究“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与影像特征检出率。结果:依照结果分析,MR在诊断准确率、敏感度以及特异性计算结果上均比CT检查结果更高,诊断效能更好,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MR诊断在神经根受压、脊髓变性等影像特征上的检出率均比CT诊断检出率更高,而在椎间盘积气、钙化检出率上低于CT诊断,两组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过程中,CT与MR均可发挥出一定诊断效果,但是在诊断效能上均为MR诊断效果更好,必要情况下可将两种方式结合应用,提高综合考虑性,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CT诊断 MR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MR扫描在冈上肌损伤及与肩关节运动关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间,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肩部外伤或疼痛患者74例。使用核磁共振扫描仪,行冠状位、横轴位、矢状位扫描。统计冈上肌损伤程度分级结果,分析影像学特征。结果:①MR冠状位扫描检出冈上肌腱损伤程度I级35例、II级25例、III级14例;横轴位检出I级52例、II级9例、III级13例;矢状位检出I级60例、II级6例、III级8例。②临床诊断结果和冠状位扫描结果相近(P>0.05),和横轴位、矢状位扫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扫描冈上肌损伤,能明确损伤范围和严重分级,其中冠状位扫描结果最准确,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肩关节 冈上肌损伤 MR扫描 损伤分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