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小儿推拿法联合头皮针在心两虚型孤独谱系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就诊我院孤独谱系障碍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对照组C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A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儿推拿法治疗,对照组B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头皮针治疗,对照组C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小儿推拿法联合头皮针治疗。观察4组治疗3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儿童孤独评定量表(CARS)、孤独儿童行为量表(ABC)以及Gesell发育量表积分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治疗3疗程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4组ABC评分、CARS评分、Gesell发育量表积分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3疗程后,试验组ABC评分、CARS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对照组(P均<0.05),Gesell发育量表积分则显著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P均<0.05)。结论 小儿推拿法联合头皮针在心两虚型孤独谱系障碍患儿中的应用疗效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运脾推拿法 头皮针 心脾两虚型 孤独症谱系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发热应用穴位推拿干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100例小儿发热病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穴位推拿干预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小儿病例的治疗效果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2±1.0天)明显短于对照组(4.6±1.7天)。观察组治愈率(80%)和显效率(10%)总和显著高于对照组(70%),有效率(4%)基本相同,无效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推拿干预护理在小儿发热中的应用,能短期内快速降低小儿体温,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发热 穴位推拿 干预护理 决策比较 临床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中医推拿结合针刺治疗自闭的效果以及对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78例自闭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小儿中医推拿结合针刺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共有40例;而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的患儿为对照组,共有38例。观察组的治疗周期为12个月,对照组的治疗周期也为12个月。采用对比法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同时评估治疗对患儿自理能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的自闭评定量表(CARS)评分显著降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自理能力得分显著提高,而对照组患儿的自理能力得分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小儿中医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对自闭患儿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降低自闭症状,提高患儿的自理能力。

  • 标签: 小儿中医推拿 针刺治疗 自闭症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被视为一种慢性且顽固的疾病,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挑战,还使许多患者长期无法痊愈,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较高,且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当前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往往难以彻底根治,患者复发率较高,导致许多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选择中医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针灸康复治疗,辅以中药综合疗法,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从而实现最佳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健康,提升生活质量,并减轻经济负担。因此,本次临床研究主要对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进行了详细的临床观察。

  • 标签: 针灸 推拿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21年2023年收诊的80例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综合疗法治疗价值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患者采取综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患者的视力水平明显改善,这种措施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综合疗法治疗 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 效果
  • 简介:摘要:流感在儿童中具有高发病率和潜在的严重并发。本文旨在理解小儿流感的临床特征,辨识其并发的类别与特点,并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研究发现,小儿流感临床表现多样,从轻度的发热、咳嗽,到重度的肺炎、神经系统并发。流感病毒的型别和亚型变异,以及儿童免疫系统的不成熟,是导致复杂病情的主要因素。并发可大致分为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代谢系统等多个类别,临床特点各异,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通过对大量临床案例的分析,我们强调了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的重要性。防治策略中,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的关键,尤其是对于高风险儿童,如存在慢性疾病或免疫缺陷者。此外,抗病毒药物的合理应用在控制病情进展和减少并发方面也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改善预后也大有裨益。教育家长和医护人员对流感并发的警觉性,以及优化流感监测系统,能更有效地降低并发的发生率。综上所述,全面认识小儿流感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结合个体化防治措施,对于降低病死率和改善儿童流感的整体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个体化疫苗和抗病毒治疗策略,以期提供更精准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 标签: 小儿流感 并发症 临床分析 防治策略 流感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护理策略结合音乐疗法小儿肺炎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92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加用家庭护理策略结合音乐疗法,对两组患儿睡眠质量及配合度的影响。结果:两组干预前的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CSHQ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配合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动脉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策略结合音乐疗法可提高小儿肺炎患儿睡眠质量,也能提高其治疗配合度,促进肺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家庭护理策略 音乐疗法 小儿肺炎 睡眠质量 治疗配合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患有腹泻的患儿实施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治疗后,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腹泻(60例)患儿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所纳入的30例患儿均实施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予以治疗干预,对照组所纳入的30例患儿均实施蒙脱石予以治疗干预,之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佳(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将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实施在腹泻患儿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双歧三联活菌片 蒙脱石散 小儿腹泻 疗效 免疫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洛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年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感冒发热患儿6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洛芬缓释混悬液治疗。比较2组患儿症状(发热、咳嗽、流涕)消失时间,比较2组患儿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咳嗽消失及流涕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布洛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感冒发热效果显著,能缩短患儿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及时退热,且不良反应较少,用药安全,可推广应用。

  • 标签: [] 小儿感冒发热 布洛芬缓释混悬液 常规疗法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肺胀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其中肺阴亏虚证是其常见证型之一。补肺醒汤是一种经典的中医药方,具有滋阴补肺、健脾理气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补肺醒汤治疗肺胀之肺阴亏虚证的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该方剂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缓解肺胀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补肺醒汤在治疗肺胀之肺阴亏虚证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肺胀 肺阴亏虚证 补肺醒脾汤 中医药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血行播性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期血行播性肺结核孕妇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妊娠晚期孕妇,以高热为典型表现,常规抗感染治疗1月无效,胸部CT提示双肺粟粒样改变,部分融合;T-SPOT阳性,完善检查后确诊,经多学科联合救治母婴结局良好,随访半年患者病灶吸收,新生儿生长发育良好,排除先天性结核感染。结论:妊娠期血行播性肺结核易误诊,引起不良妊娠结局,应及早诊断,多学科共同管理,避免不良母婴结局。

  • 标签: 妊娠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温针灸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肾阳虚型的临床效果实施分析。方法 研究内将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期间我院实施慢性肾小球肾炎肾阳虚型治疗的102例患者纳为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常规组(n=51)和温针灸组(n=51)。常规组实施黄芪六味地黄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方式,温针灸组在常规组上再使用温针灸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排泄量和尿红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常规组的24h尿蛋白排泄量比温针灸组高,数据经对比之后差异较大(P<0.05)。治疗后,常规组的尿红细胞比温针灸组高,数据经对比之后差异较大(P<0.05)。结论 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肾阳虚型患者运用温针灸治疗方式的效果较好。

  • 标签: 温针灸 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阳虚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中医系病症治疗中积滞病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评估是当前中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基于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临床实践的总结,发现中医药在治疗积滞病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疗效。通过中医药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索中医药在治疗系病症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 标签: 中医,脾系病症,积滞病,临床应用,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远红外小儿止泻贴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了86例年龄在3个月至6岁之间的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了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用药治疗方法,结合一般的对症治疗和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远红外小儿止泻贴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34%高于对照组患儿83.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体温恢复时间(1.58±0.23)d、呕吐缓解时间(1.86±0.23)d、腹痛缓解时间(1.45±0.56)d以及大便恢复正常时间(2.58±0.62)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使用远红外小儿止泻贴后研究组患儿的食欲明显好转,病程后期病童主动增加了对食物的摄入,且未出现厌食状。与此相比对照组组患儿的食欲恢复相对较慢,并且在病程后期仍然存在摄食量减少的情况。结论 :远红外小儿止泻贴辅助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良好,治疗有效率高,对后期的恢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远红外小儿止泻贴 小儿腹泻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医院治疗的120例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中医综合疗法)。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该组泪液分泌量和泪膜破裂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眼症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效果显著,可以增加患者泪液分泌量,缩短泪膜破裂时间。

  • 标签: 干眼症 中医综合疗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目前中医药治疗多以“通胕攻下”为法,该法适用于实证型患者,但对于虚证型患者,采用“以补开塞”的治法,疗效更显著。现报道一例老年男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病例,以“反复脐周隐痛半年余”为主要表现,予以开塞露、灌肠治疗后腹痛改善不明显,中医辨证治疗给予针药结合以温阳通腑,治疗后大便通,症状缓解,出院门诊随访未复发。本例不完全性肠梗阻采用“以补开塞”的治法,为临床提供新的角度,使患者受益。

  • 标签: 不完全性肠梗阻 温脾汤 温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后牙慢性根尖周炎(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CAP)群体实施不同根管疗法的治疗有效性。方法:随机性将我院70例实施根管疗法的CAP患者划分至A组(35例,实施多次根管疗法)与B组(35例,实施一次根管疗法),并对比相应数据,分析治疗有效性。结果:经对比,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牙周相关指标改善效果相对优异(P<0.05)。结论:一次根管疗法、多次根管疗法对CAP的疗效相近,且前者相对更有利于改善牙周功能,因此更为推荐一次根管疗法

  • 标签: 后牙 慢性根尖周炎(CAP) 一次根管疗法 多次根管疗法 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小针刀是治疗疼痛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优越性显而易见,用于疼痛治疗的研究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的针灸、按摩、牵引、熏蒸、理疗以及西医的药物和手术等都是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常用疗法。本文对慢性疼痛的认知基础上,结合小针刀方法治疗慢性疼痛的实践与经验,明确其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加强对小针刀在临床上的运用分析和把握,并以合理的手段和方法,使小针刀治疗的整体疗效达到最优。

  • 标签: 小针刀疗法 疼痛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黄氏胃病平衡疗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达到平衡胃部功能,缓解胃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在理论方面,黄氏胃病平衡疗法主张胃病是由于脾胃失调、气血不足、情志失调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调整饮食结构,增强消化功能,促进气血循环,调节情绪状态。该疗法提倡食疗与药疗相结合,通过合理的食物搭配和中药调理,达到舒缓胃部不适的目的。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该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心理疏导等。在实践方面,黄氏胃病平衡疗法将个体化治疗作为核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和生活习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医生与患者密切合作,定期评估疗效,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在饮食方面,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选择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并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度饮食。同时,患者还需注意情绪的调节,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对胃部的不良影响。总的来说,黄氏胃病平衡疗法通过综合治疗手段,达到调理胃部功能、缓解胃病症状的目的,为胃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然而,该疗法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黄氏胃病 平衡疗法 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