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内胆结石患者行叶切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92例行叶切除手术治疗的内胆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根据ESCA量表评分方法,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ESCA量表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出院前(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ESCA量表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护理后相关生理指标(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护理前后上述生理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护理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内胆结石患者行叶切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关键词内胆结石叶切除围手术;整体护理;护理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断的胆管结石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需进行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分别作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对比两种诊断结果和准确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组,针对直径≤8mm的胆管结石者而言,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结石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CT(P<0.05)。结论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均较高,但与腹部CT相比,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临床诊断准确率更高,在结石较小的患者中,诊断优势更加显著。

  • 标签: 腹部CT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治疗内外胆管结石临床研究。方法选取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内外胆管结石治疗的60例患者,其中30例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的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采用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治疗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结石残留率。结果发现实验组比对照组治疗效果要好,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结石残留率实验组比对照组要低(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实验组比对照组时间要小(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治疗内外胆管结石效果更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结石清除率更高,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缓解病人经济压力,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再手术 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半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中尾状叶保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行左半切除尾状叶保护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都非常成功,手术时间均值是(192.36±33.52)分钟,住院时间均值是(14.26±2.84)天,出血量均值是(230.14±25.14)毫升。未出现腹腔出血、腹腔感染、以及肝功能衰竭、切口感染等症状。手术之后患者的肝功能都是Child分级A级;结论运用左侧入血流阻断的治疗方法,可以明确左管及门静脉的切除位置,并且有效进行断面的离断处理,能够使得尾状叶的解剖功能及结构得到有效保护,避免手术之后出现胆瘘的症状,实现远期肝脏储备。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左半肝切除术 尾状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外胆管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再次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于本院再次进行手术治疗的内外胆管结石患者86例,由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常规组43例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组43例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VAS评分、2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而术后腹腔管拔除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内外胆管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再次手术治疗的效果较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患者术后腹腔组织和胃肠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和复发少,安全性高。

  • 标签: 肝内外胆管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再次手术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狭窄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未行方叶切除的手术方法,观察组60例患者接受方叶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优良率为95.00%远远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叶切除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手术效果,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肝胆狭窄 肝方叶切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措施在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综合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综合症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理护理,统计两组患者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情况,对比两组患者TBIL、CG、ALT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TBIL、CG、ALT指标水平表现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整体护理措施在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症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并妊娠期高血压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方法观察组为我院2018.2-2019.2收治的50例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同期接收的50例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无相关合并症患者,回顾分析两组母婴资料。结果观察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以及产前肝功能异常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并妊娠期高血压会增加母婴不良结局,加重肝功能损害,需要尽早诊断与实施治疗。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高血压 临床特点 诊疗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结石治疗中软镜配合腹腔镜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全部选自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接收的86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结石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均分成研究组(n=43)和常规组(n=43),研究组应用软镜配合腹腔镜手术,常规组应用开放手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比常规组有更短的手术时长、拔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长,更少的术中失血量,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常规组吻合口再狭窄率分别为4.65%、9.3%,肾结石复发率分别为11.63%、16.2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结石治疗中应用软镜配合腹腔镜,能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还能优化预后、避免复发,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软镜 腹腔镜 输尿管结石 肾结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选用CT定量测量,研究其在脂肪中医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近两年我院诊治的湿热内蕴型脂肪患者72例,CT分度后进行以清热利湿、化浊解毒、祛瘀为主的中医治疗,治疗前后对肝脏进行CT扫描和血清生化指标(ALT、AST、ALT/AST、TC、TG)的检查,测量脾CT值,计算CT比值,对比治疗前后脾CT比值、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中药治疗后的脾CT值比值较治疗前增加(P<0.05)。血清生化指标中只TG治疗前后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脂肪肝 CT评估 中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非酒精性脂肪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非酒精性脂肪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完成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好,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可以进行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非酒精性脂肪肝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致损伤的现象。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实施抗结核药物致损害患者50例实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分析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抗结核药物致损害主要发生在存在基础肝病或高龄患者群体中,一般在用药治疗后2个月内发生损害现象,50例患者治疗一个月后恢复正常的患者16例(32.00%),2个月内恢复正常的患者25例(50.00%),2个月以上恢复正常的患者9例(18.00%)。结论针对肺结核患者实施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极易导致损害的发生,合并非外疾病、饮酒、既往存在损伤或病毒感染及实施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治疗等属于危险因素,为患者实施治疗前应全面检查肝功能及身体状态,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用有效措施减少损害的发生。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多途径给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衰竭(瘟湿热瘀黄证)的效果,分析该病的主要治疗理论。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100例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衰竭(瘟湿热瘀毒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医多途径给药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难治性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与PTA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相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中医多途径给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衰竭(瘟湿热瘀黄证)效果明确,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多途径给药 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 疗效 理论 分析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9年3月入院治疗的8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按照治疗方式将接受开腹手术的4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另外41例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通过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通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32/41)、97.6%(40/41),即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通过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手术并发症,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因此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开腹手术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