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肝脏穿刺治疗的技术和方法,分析肝脏穿刺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期间采用经皮穿刺肝脏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普通 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皮穿刺肝脏治疗患者中,成功治愈11例,无效2例,死亡3例。与同期 CT检查结果比较,成功率为91.1%(13/17);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1.0%),肝内转移瘤1例(0.0%),脾破裂1例(0.1%)。结论:经皮穿刺肝脏治疗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经皮穿刺肝脏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也较多。应充分认识到经皮穿刺肝脏治疗的优势及不足,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 标签: 肝脏穿刺治疗 成功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金属钛用于大肠息肉高频电切出血治疗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部分在我院进行金属钛配合高凝电切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护理方案,共68例。结果:68例患者息肉治疗效果理想,且在妥当护理方案下,患者没有出现穿孔、出血等类的并发症。结论:内镜下进行大肠息肉患者的金属钛配合电切术的同时辅以护理措施,更有益于促成高疗效手术。

  • 标签: 内镜 金属钛夹 大肠息肉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止血牙线牵引与结肠镜切除困难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01至2022-12于进入我院接受结肠镜切除困难息肉患者共计17例,观察息肉的暴露程度、切除难度、病变的完整性、术中术后出血穿孔并发症等。结论 止血牙线牵引与结肠镜切除困难息肉进行联合治疗操作方便、安全实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止血夹 牙线牵引 结肠息肉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不同护理手段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抽签法为主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一组是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不良情绪。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不良情绪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鼓膜穿刺术 分泌性中耳炎 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眩晕肝热痰湿证的疗效。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高血压眩晕肝热痰湿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应用到高血压眩晕肝热痰湿证患者的治疗当中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更加显著,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

  • 标签: 小柴胡汤加减 高血压眩晕 肝热夹痰湿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卧床时间对腰椎穿刺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腰穿病人分为不平卧组(38例)、平卧6小时组(35例)、平卧超过6小时组(37例),统计各组术后头痛、脑脊液漏、神经功能障碍、压力性损伤、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消化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结果:3组病例并发症总的发生率如下:头痛12.7%、脑脊液漏6.3%、下肢静脉血栓6.3%、压力性损伤发生相关5.4%、神经功能障碍7.2%、肺部感染5.4%、消化功能不全10%。其中不平卧组的头痛、脑脊液漏、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高于平卧超过6小时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卧超6小时组的头痛、脑脊液漏、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于平卧6小时组。而各组之间神经功能障碍、肺部感染、消化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腰穿后存在一定概率发生并发症,并且卧床时间长短与术后头痛、脑脊液漏、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相关,术后平卧6小时的头痛、脑脊液漏、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最低。而不同卧床时间对神经功能障碍、肺部感染、消化功能不全的发生无影响。故临床工作中应全面评估病情,适当减少卧床时间、改变卧床姿势或增加卧床时的活动,降低腰穿术后发生并发症得风险。

  • 标签: 腰穿 并发症 平卧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胫推肘牵膝手法+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积极性。方法:以2016年6月-2021年4月视为该研究病例择取时段,将我院6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予以回顾性方式抽取,随机取样法分组处理(确保每组满足34例病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胫推肘牵膝手法+温针灸。结果:观察组97.05%的临床疗效明显高过对照组,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程度轻、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P<0.05)。结论:以胫推肘牵膝手法为基准,与温针灸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显著效果,更符合临床推崇价值。

  • 标签: 夹胫推肘牵膝手法 温针灸 膝骨关节炎 疗效 疼痛度 膝关节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穿刺点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防护研究进展,包括PICC穿刺点感染的概念,发生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目的是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穿刺点感染发生率。

  • 标签: PICC 穿刺点感染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  静脉穿刺技术,是衡量一个护士业务素质的最基本的要素。穿刺一针见血,不仅可以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而且在整体护理的过程中,最能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减轻病人的痛苦,使病人从内心对护士产生信任感与安全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因此,本文从握拳松拳法、拍打法、扎止血带的时间,结合心理因素对提高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率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202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根据患者有无发生并发症分为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与对照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多因素分析法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①本次研究中202例患者有25例(12.4%)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气胸 18例 (其中7例,术后即刻扫描过24小时复查,气胸量≥30%,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余病例气胸量<10%,无需特殊处理;肺气肿11例;咯血4例,穿刺术后少量咯血,5-20ml,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胸腔少量出血 3例,穿刺术后10min扫描及24小时后,出血无明显增多;②单因素分析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针尖调整次数、肺气肿、病灶周围直径2mm左右小血管相比,差异有意义(P<0.05);③多因素分析发现,针尖调整次数≥3次、肺气肿、病灶周围直径2mm左右小血管是造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且针尖调整次数≥3次、肺气肿、病灶周围直径2mm左右小血管是造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经皮肺穿刺活检 并发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仿真模拟教学在儿科护理实习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12月1日~2022年08月31日在科室实习的186名护士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仿真模拟与临床实操相结合教学。结果 比较2组护理实习生出科仿真模拟实操考核成绩,观察组护理实习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实习生在操作熟练、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效率、问题解决、促进临床思维构建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仿真模拟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护理实习生临床实操能力与效果,提高了护理实习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

  • 标签: 静脉穿刺 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仿真模拟教学 护理实习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压迫止血器应用于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70例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35例)和对照组(n=35例)。对照组使用手工压迫。观察组使用压迫止血器。结果:在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压迫止血器进行压迫止血在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穿刺点压迫止血护理中,患者对于压迫止血护理工作的认同度更高,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几率更低,有效的保障了患者的生活水平,值得参考。

  • 标签: 压迫止血器 脑血管造影 穿刺点压迫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了针对性护理干预,包括充分告知患者手术前后注意事项、营养指导、加强术后疼痛管理等。比较两组患者在鼓膜穿刺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较轻,使用止痛药物的频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为3.3%,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0.0%,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通过充分的告知、营养指导以及术后疼痛管理等措施,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并降低术后复发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并积极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 标签: 鼓膜穿刺术,分泌性中耳炎,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与讨论肾穿刺活检术后不同护理措施的干预效果。方法 文中针对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30例肾穿刺活检患者以常规护理,作为常规组,而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研究组患者提供精细化护理干预,共35例,针对护理干预前后两组间患者的舒适度对比。结果 干预后舒适度评分以研究组更高,较常规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前评分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占17.14%,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 精细化护理不但提高了患者舒适度,且降低术后并发症,较常规护理更具有意义。

  • 标签: 肾穿刺活检 精细化护理 并发症 舒适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颅脑出血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1-2022.12期间本院收治的颅脑出血量在30-40ml之间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确诊并计算。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45例。对照组行开颅术治疗,观察组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颅脑出血的效果突出,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颅脑出血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让护士正确掌握动静脉内瘘常规物理检查的方法及提高穿刺前规范执行率。方法:对于在2020年12月14日至2020年12月27日42名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动静脉内瘘患者,查找护士穿刺前未规范执行动静脉内瘘常规物理检查的原因,应用品管圈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结果: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士动静脉内瘘穿刺前常规物理检查的规范执行率,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还提高了护士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性,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品管圈 动静脉内瘘 常规物理检查 执行率
  • 简介:摘要:目的: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让护士正确掌握动静脉内瘘常规物理检查的方法及提高穿刺前规范执行率。方法:对于在2020年12月14日至2020年12月27日42名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动静脉内瘘患者,查找护士穿刺前未规范执行动静脉内瘘常规物理检查的原因,应用品管圈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结果: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士动静脉内瘘穿刺前常规物理检查的规范执行率,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还提高了护士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性,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品管圈 动静脉内瘘 常规物理检查 执行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恶性青光眼病人,研究运用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联合前房重建术的实际成效。方法:从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我院对51例因药物治疗而无法治愈的恶性青光眼进行了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视力、眼压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51例病人经手术治疗后痊愈,治愈率达100%。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高于术前,而眼压均低于术前(P

  • 标签: 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 前房重建术 恶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PICC治疗的13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PICC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PICC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