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法整复配合石膏及夹板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加以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36例跟骨骨折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参照组(钢板内固定治疗)与实验组(手法整复配合石膏及夹板外固定治疗),每组18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跟骨恢复情况、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跟骨恢复各项评价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足功能评分(85.12±7.24)分高于参照组的(80.85±6.16)分,而疼痛评分(1.18±0.31)分、跟骨宽度(28.15±1.34)mm,均低于参照组的(3.02±1.25)分、(32.45±3.26)mm,组间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6.6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中,手法整复配合石膏及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更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跟骨宽度与高度,降低疼痛程度,促进足踝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法整复 石膏及夹板外固定 跟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竹叶石膏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中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中使用竹叶石膏汤治疗。结果:两组的ESR、CRP、UA、IL-1等相关指标,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压痛、活动障碍、灼热感等中医证候评分相比(P<0.05)。结论: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使用竹叶石膏汤治疗,可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相关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竹叶石膏汤 痛风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弹性髓内钉与牵引石膏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护理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6例小儿股骨干骨折患儿,对全部患儿采用弹性髓内钉与牵引石膏固定治疗,结合采用的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n=23)与观察组(n=23)。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形式,对比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改善程度、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疼痛明显减轻(p<0.05)。结论: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患儿的实际治疗与护理干预过程中,以弹性髓内钉与牵引石膏固定治疗联合的方式,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手段,能改善患儿疼痛程度,提高护理质量水平,缩短患儿的实际恢复时间。

  • 标签: 弹性髓内钉 牵引石膏固定治疗 小儿股骨干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石膏固定配合平乐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0 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随机分成 2 组(各 30 例),治疗组给予改良石膏固定配合平乐小夹板固定,对照组仍按传统夹板外固定。结果 复位成功率、可靠性方面,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等解剖学特征方面,治疗组治疗后第 6 周复查 X 线片检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改良石膏 小夹板 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石膏固定配合平乐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0 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随机分成 2 组(各 30 例),治疗组给予改良石膏固定配合平乐小夹板固定,对照组仍按传统夹板外固定。结果 复位成功率、可靠性方面,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等解剖学特征方面,治疗组治疗后第 6 周复查 X 线片检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改良石膏 小夹板 外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对其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02~2023.02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和实验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各31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术后24h的VAS评分和愈合时间显示,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能够降低患者疼痛,加快患者恢复,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内翻位石膏夹板固定联合中药治疗三踝骨折伴距骨脱位治疗的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我院2017年6月至2021年8月三踝骨折伴距骨脱位经保守治疗36例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治疗。结果 对36例病人随访,24例治愈,8例好转,评定效果优良。讨论 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治疗三踝骨折伴脱位治疗效果优良,对促进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三踝骨折 手法复位 外固定 石膏夹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放射技术临床应用价值和医学影像技术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进行了3180次X线检查、2213次CT检查、5120DR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了影响图像技术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在的实验室指标调查中,CT扫描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占3.58%。对比影像质量合格率,DR合格率为99.85%,合格率最高,X线影像质量合格率最高。可以看出,通过率相对较低为97.96%,患者满意度较高的测试方法为DR,满意度为99.84%,DR测试的满意度较高。在影响医生检查质量的因素中,科室水平最高,达99.87%,高分是操作者的技能和操作经验,低分是检查前的准备质量。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放射检查的过程中,既要控制检查技术的应用质量,又要定期培训放射科医师以保证检查质量。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放射技术 应用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低剂量螺旋 CT技术和 X线胸片技术在诊断肺结核方面的实际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19年 6月 ~2020年 6月收治的 106例肺结核患者列为研究的对象,按照其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53例)与研究组( 53例)。其中,研究组给予低剂量螺旋 CT技术的诊断方式,对照组给予 X线胸片技术的诊断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技术之下的肺结核实际诊断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检测精准度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患者对疾病病理特征检测情况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 CT技术和 X线胸片技术在诊断肺结核方面均有一定的效果,但低剂量螺旋 CT技术检测的精准度更高,对病理特征的检测情况也较好,值得将低剂量螺旋 CT技术大力推崇并运用于临床之上。

  • 标签: 低剂量螺旋 CT技术 X线胸片技术 肺结核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中药制药是一种传统药品制作方式,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药的制备过程中,干燥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能够保持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效。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药制药干燥过程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因此,对中药制药干燥过程进行技术研究至关重要,需要相关工作者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中药制药 干燥过程 技术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研究,微生物鉴定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在相关行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如环境菌种库的建立,微生物污染溯源分析,细胞库或种子批的基因测序,微生物污染预警。鉴于此,本文章介绍了微生物鉴定技术进行分析,促进微生物鉴定技术的发展。

  • 标签: 微生物 鉴定技术
  • 简介: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 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 微创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 , 而骨外科也开始大量实施微创技术进行治疗。骨折治疗观念朝着生物学微创固定发展 , 关节镜介导的微创技术发展迅速 , 内镜介导的微创脊柱外科治疗技术也发展良好 , 四肢与脊柱的经皮微创技术明显进步 , 手术模拟系统、计算机辅助手术以及远程机器人遥控手术、远程会诊等微创技术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微创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应用为骨科疾病患者的治疗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 成为骨科领域的新星 , 前景无限。国内外关于骨外科应用微创技术的研究颇多 , 且成果良好

  • 标签: 骨科,微创技术,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过程中DRX线投照技术、传统X线投照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1年08月--2023年04月该院接收的77例高度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临床诊断对象,入院后均应用DRX线投照技术、传统X线投照技术给予检查诊断,参照病检结果,比较DRX线投照技术、传统X线投照技术对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结果:DRX线投照技术对股骨头坏死检出率高于传统X线投照技术检出率(P<0.05)。参照病检结果,DRX线投照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高于传统X线投照技术(P<0.05)。结论:DRX线投照技术临床应用价值较传统X线投照技术更高,值得借鉴。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DRX线投照技术 传统X线投照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低剂量螺旋CT技术和X线胸片技术诊断肺结核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3月-2022年5月接收10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剂量螺旋CT诊断与X线胸片诊断,通过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肺结核特征检出率评判2种诊断方式质量性。结果:CT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X线诊断,P

  • 标签: 低剂量螺旋CT技术 X线胸片技术 肺结核 准确度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低剂量螺旋CT技术和X线胸片技术诊断肺结核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3月-2022年5月接收10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剂量螺旋CT诊断与X线胸片诊断,通过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肺结核特征检出率评判2种诊断方式质量性。结果:CT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X线诊断,P

  • 标签: 低剂量螺旋CT技术 X线胸片技术 肺结核 准确度 灵敏度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3D-ASL)与多 b值 ( b=1000s/mm2、 b=2000s/mm2、 b=3000s/mm2 )扩散加权成像 (DWI)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实验采用回顾性研究法,收集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 月期间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 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 42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不同,将其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 (WH0 I级 5例、 II级 14例 )和高级别胶瘤组 (WH0 III级 8 例、 IV级 15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术前应用 3.0T MRI进行常规 MR平扫、三种 b值 DWI、 3D-ASL及增强检查,通过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 ,测量肿瘤实性部分的脑血流量 (CBF)值、表观扩散系数 (ADC B= 1000、 ADC B= 2000、 ADC B= 3000)值以及对侧正常脑实质区的 CBF值、 ADC 值,然后将二者分别相除得到 rCBF值及 rADC值,将上述影像学检查所得数据与肿瘤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采用 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 1 )高级别胶质瘤组的 CBF值、 rCBF值均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胶质瘤病理级别的高低与其肿瘤实质 CBF值、 rCBF值的大小呈高度正相关性,并以 rCBF值的相关性最高 (r=0.818, 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常规活检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活检技术,观察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诊断阳性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免疫组化技术诊断效果理想,并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常规活检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 肿瘤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