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梦交早在《黄帝内经》即有记载,其病因病机和治疗在历代医籍中也有论述,经典方药为张仲景创立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笔者根据自身临床经验,浅析该病的病因病机、辨治和预防调护等临思路。

  • 标签: 早孕 梦交 辨治 调护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也较为复杂,临床诊疗相对困难。随着对肺癌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医论治肺癌拥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肺癌归属于中医“咳嗽”、“痰饮”、“息贲”、“肺痿”、“肺积”、“肺花疮”等范畴。本文主要就以中医方面探讨论肺癌的病机与治理原则。

  • 标签: 肺癌 证型 治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通过分析胃息肉患者中医型特点及分布规律,为胃息肉的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胃息肉患者106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胃息肉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胃息肉患者106例,患者以60岁以上最为常见(62例),其次是40岁至60岁患者(43例),40岁以下(1例)患者少见;男性29例、女性77例,男女比约1:2.66,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胃息肉患者中辨证为痰凝湿阻29例(27.4%),气血两虚26例(24.5%),湿热郁结24例(22.6%),脾胃虚寒23例(21.7%),瘀血组络4例(3.8%)。结论:胃息肉以老年患者发病率高;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四川盆地胃息肉患者以痰凝湿阻最常见,其次是气血两虚、湿热郁结、脾胃虚寒,瘀血组络患者最少。

  • 标签: 胃息肉 中医证型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型规律表现。方法:设定实验时间2019.07——2020.12,从中调取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调查研究选定150份,将对象的所有基本资料纳入数据库中,以统计学格式分析相关数据然后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型规律。结果:本次研究统计中发现,型占比率相对较低的即为肝肾阴虚型、而占比率最高的即为脾肾阳虚型,顺位其次便为肾气虚以及脾肺两虚表现。而标指标中构成比最高的即为湿热、最低为水湿。结论:及时发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型内容可见证候规律差异明显,其中脾肾阳虚多见,多发于湿热以此可探究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证候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胃镜下观察,探讨消化性溃疡胃镜下局部表现与传统中医辨证的相互关系。方法:确诊16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传统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阻型,通过电子胃镜下观察胃黏膜改变、溃疡苔颜色、胃壁蠕动等镜下局部表现分析与中医传统辨证的关系。结果:不同型胃镜下局部胃黏膜改变、溃疡苔颜色、胃壁蠕动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胃镜下局部表现征象与传统中医辨证分型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可作为中医四诊中望诊的补充扩展,提高对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疗效。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中医证型胃镜征象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目前中医儿科“以症为先”的思想是在把握疾病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儿童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对其进行药物预见性治疗。中医特色管理主要是从辨证理念的角度出发,将疾病的诊断、治疗、管理、预防阶段均与辨证思维相整合,关注患者的疾病、心理、饮食、生活起居等面,最终实现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和管理水平的目的。中医特色管理的内容也比较丰富,既包括对功能性疾病的管理和治疗,也包括疾病的积极预防和早期治疗管理,彰显了中医管理的特色,也防止了疾病的进展。

  • 标签: 先证而治思路 儿科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产后发热是妇产科的常见病,产后多虚多瘀,稍有不慎,使邪毒趁虚而入,便会引起高热、腹痛、恶露不净、小便赤、大便燥等症状,即感染邪毒,感染邪毒若不及时医治,可使邪热深入营血,或热陷心包,导致更严重的变,这两种情况均可以使用《温病条辨》中方剂加减变化来治疗,本文主要论述清营汤、牛黄丸、紫雪丹在产后发热感染邪毒中的应用。

  • 标签: []《温病条辨》 产后发热 清营汤 牛黄丸 紫雪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蒋锴副教授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脏腑辨病、综合治疗小儿抽动障碍。擅从脑论治抽动障碍,认为本病主要与胎元受损,痰浊蒙蔽于心脑有关。因此,本病病位主要在心脑,脑髓失充为其本,风、痰、火为其标,治疗抽动障碍的关键在于健脑充髓,并佐以平肝息风豁痰。内服自拟“抽动宁颗粒”,外用平动膏,配合耳针治疗。从病因病机,内外合治等方面总结治疗小儿抽动障碍。

  • 标签: 蒋锴 抽动障碍 健脑充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胃炎肝胃不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胃炎肝胃不和患者,共计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SAS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与SDS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各评分均有所降低,表明负性情绪得到缓解,而观察组患者评分下降更多,心理护理效果更好,P

  • 标签: 心理护理 慢性胃炎 肝胃不和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急性闭合性损伤模型凋亡特征进一步了解损伤血瘀。方法:观察损伤血瘀(急性闭合型损伤模型)TUNEL指标,推演损伤血瘀规律。结果:空白组与损伤后1天组与其他相比较具有明确统计学阳性意义。结论:大鼠损伤血瘀(急性闭合型损伤)凋亡发生在损伤后1天,是二次损伤的具体体现。

  • 标签: 损伤血瘀证 凋亡 二次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八宝膏治疗湿疹(湿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阳性药物单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应用八宝膏外用治疗,对照组应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治疗,均每天2次,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经统计分析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8%,经统计分析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八宝膏治疗湿疹与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效果相当,较氢化可的松乳膏作用更为持久。

  • 标签: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环节,对于中老年人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胁。西医临床多采用降脂法,溶栓法以及抗氧化法,运用他汀、抗氧化药类等药物治疗,受个人体质影响,治疗效果不一。中医方法以其简便,价廉,整体辨证性受到更多的重视。基于中医理论及整体观念的指导,运用审求因,辨证施治的思想,结合现代医学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立足痰瘀互结角度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疗法,进行论述,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痰瘀互结 脂质代谢 化痰祛瘀 中医药疗法 针刺 艾灸 膳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青龙汤对痰浊壅肺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候积分、血气分析、感染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分组法将70例痰浊壅肺AECOPD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联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将两组患者的候积分改变情况、血气分析指标、感染指标、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及气促积分均明显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明显提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指标数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FEV1/FVC)以及最大呼气流量(PEF)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数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汤可有效治疗痰浊壅肺AECOPD,可作为临床治疗AECOPD的选择。

  • 标签: 痰浊壅肺证 AECOPD 小青龙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胃炎(CG)脾胃虚寒行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2022.1.1-2023.10.31期间我中心门诊诊治CG脾胃虚寒患者66例,随机数字表纳入2组,对照组(n=33)西药治疗,观察组(n=33)西药+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疗效、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高,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CG脾胃虚寒行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加味黄芪建中汤 慢性胃炎 脾胃虚寒证
  • 简介:摘要:肺胀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其中肺阴亏虚是其常见证型之一。补肺醒脾汤是一种经典的中医药方,具有滋阴补肺、健脾理气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补肺醒脾汤治疗肺胀之肺阴亏虚的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该方剂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缓解肺胀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补肺醒脾汤在治疗肺胀之肺阴亏虚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肺胀 肺阴亏虚证 补肺醒脾汤 中医药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医学水平有很大突破,水饮凌心在心系疾病中经常遇到,中医内科学课本上采用苓桂术甘汤治疗。但是水饮形成的病机不同导致临床常见的症状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更加精细的辨证。本文旨在论述《伤寒杂病论》在水饮凌心方面的辨证论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伤寒杂病论 水饮凌心证 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