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微生检验中的情况。方法:通过调查和后续研究,我们分析了基层医院微生检验的情况,总结了基层医院微生检验当前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结果:基层医院微生检验的当前状态不容乐观。当前的问题包括微生空间的放置不当,放置前的测试设备,医疗护理等缺少。基层医院实验室人员的缺乏,老化的信息结构和测试标准需要改进,员工与沟通之间缺乏沟通。结论:医院领导将评估基层医院微生检验的绩效,提供必要的设备,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不同医院部门之间的协作,继续改善基层医院实验室的绩效,并确保基层医院微生检验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能够得到填补。

  • 标签: 基层医院 微生物检验 状况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提升微生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 方法 2018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 我院 采集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微生检验中应用涂片检查时的意义。方法 2019年9月~2020年9月,纳入180例我院接受微生检验的患者,以掷骰子法均分为A组和B组,B组以原始标本涂片检查,A组以经过细菌培养后进行涂片检查,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A组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44.44%,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40.00%,真菌检出率为15.56%,B组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43.33%,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37.78%,真菌检出率为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比较两组不同标本涂片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始标本涂片和细菌培养涂片检查在应用于微生检验中时,检出率无明显差异,都能较好地检出病菌类型,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原始标本涂片 细菌培养涂片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现如今微生检测的现实情况,制定微生检测标本的质量控制和控制策略,为不断提高预防控制中心的检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20年2月至2020年11月,收集了我们实验室收到的256份不合格微生检测样品,并出于不合格原因提取了统计样品。结果:256个不合格的样本的来源为唾液样本(42.19%),尿液样本(33.20%),血液样本(14.45%),分泌样本(5.08%),粪便样本(2.73%)和无菌体样品(2.34%)。形成不合格样品的原因是样品污染(26.95%),然后是错误的采集时间(22.66%)。结论:针对微生标本存在的问题,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检验标本 质量控制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探讨微生临床检验的检查效果,并对其细菌耐药性监测要点展开分析探讨。方法:实验时间限定为 2017年 7月至 2019年 6月,选取该时间段我院实验室分离出来的致病菌 220株,应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耐药性及敏感性资料展开探讨。结果:检出的致病菌共计 200株(革兰阳性球菌 82株,占比: 37.27%,革兰阴性杆菌 138株,占比: 62.73%),含菌种包括大肠埃希菌 83株( 37.72%)、金黄色葡萄球菌 48株( 21.81%)、铜绿假假单胞菌 27株( 12.27%)、肺炎克雷伯 22株( 10.00%)、肠球菌 19株( 8.63%)、变形杆菌属 15株( 6.81%)。结论:临床多重耐药性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这种改变与细菌耐药性逐渐上升之间有密切关联性,因此需要为患者展开微生临床检验及细菌耐药性检测,力求对细菌耐药性变迁形式取得动态掌握,为临床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有效的参考,降低患者院内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微生物临床检验 细菌耐药性 监测要点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标本送检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 100 例病原微生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2 月,随机均等的将这些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 50 例, 比较干预前后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标本送检情况、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微生标本送检率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施干预后除胃肠外科、创伤骨科外,其他科室均达到了医院设定的微生标本送检率的要求;但胃肠外科、创伤骨科送检率高于干预前的送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医院感染漏报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率都得到明显降低。结论: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微生标本送检率,同时,医院感染漏报率、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标本 综合干预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在微生检验标本的运用效果。方法:本次将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156份微生检测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78份、观察组78份,比较两组质量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合格发生率为6.41%;对照组不合格发生率为14.10%,组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前质量控制应用到微生标本检验前,有利于检验科学性的提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前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标本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微滤膜分离技术在疾控中心微生检测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在我疾控中心 76 份阳性微生待检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38 份,对照组采用常规平板培养方法进行微生检测,而实验组采用微滤膜分离技术进行微生检测,分析两组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 结果 实验组采用微滤膜分离技术检测微生的应用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平板培养方法检测微生的应用效果。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疾控中心微生检测中应用微滤膜分离技术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检测时间,而且还可以减少微生培养期间污染风险的发生。

  • 标签: 微滤膜分离技术 疾控中心 微生物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药剂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180例患者为本项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两组,实验组和参照组各90例;参照组行常规管理措施,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行风险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药品滥用、过期、损坏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实施风险管理后期发现药品滥用、过期、损坏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用药依从性为保证患者疗效的关键,而药剂师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涉及多个层面和内容,故此,临床中需要求药剂师转变自身以往传统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药剂师通过与患者实际情况结合,能够使其用药依从性得以增强,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机体早期康复。

  • 标签: 药剂师 患者 用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剂科药事管理对医院管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建华 医院药剂科 2017年 1- 12月药事管理工作为对照组, 2018年 1- 12月药事管理工作为观察组,研究期间涉及药剂科工作人员 35名。对照组给予常规药事管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药事管理。比较 2组工作人员差错事件发生率和两种药事管理方法的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工作人员摆药错误、用药不合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 05)。观察组药品采购、药品保管、药品调剂、药品使用情况及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 05)。结论对药剂科实施针对性药事管理可有效改善管理质量,减少工作人员差错事件发生,从而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药剂科 药事管理 医院管理
  • 简介:摘要:药剂科作为医院最为重要的部门之一,在医院药物的采购、分配、供应以及科研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医院药剂科若要打破以往形式的限制,必须要引进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的特性提高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因此本篇文章将阐述计算机信息化在医院药剂科的重要作用,并且对其具体应用展开分析,仅供参考。

  • 标签: 计算机信息化 医院药剂科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乙酰胆碱酶抑制类药剂与盐酸美金刚联合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D组与观察G组,每组各31例。对照D组患者仅使用乙酰胆碱酶抑制类药剂进行治疗,观察G组患者使用乙酰胆碱酶抑制类药剂与盐酸美金刚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D组总治疗有效率为74.19%,观察G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3.55%,观察G组患者情况更好,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与AD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情况均得到改善,但观察G组患者评分情况更理想,与对照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乙酰胆碱酶抑制类药剂与盐酸美金刚联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提高患者认知能力与自理能力,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乙酰胆碱酶抑制类药剂 盐酸美金刚 老年痴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炎性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98例炎性治疗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使用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与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过敏、恶心、皮疹以及喉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使用常规治疗,对炎性治疗患者采取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得到有效改善,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西药药剂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炎性治疗 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有效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生物荧光法在院内感染控制风险防范的作用。方法:我院于 2020年 1月至 2020年 6月采用物体荧光标记检测方法于我院总院门诊区域与各科室、病区、工作区域接触表面进行检查,并基于检查结果与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 5W整改,对比检查前后的检查总合格率,探讨采用生物荧光法在院内感染控制风险防范的作用。结果:数据统计完成后,检测前组的检查总合格率为 27.29%,其中中医综合楼 33.33%,内科楼 24.18%,外科楼 33.33%,东院区 34.51%,门诊医技公共区域 25.12%;检测后组的检查总合格率为 87.17%其中中医综合楼 79.48%,内科楼 84.74%,外科楼 91.38%,东院区 93.36%,门诊医技公共区域 69.16%,组间差异明显( P< 0.05)。结论:采用生物荧光法在院内感染控制中,能够有效的针对于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针对性 5W整改,从而指导院内感染工作的推进,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物荧光法 感染控制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是判断医疗器械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同样也是产品有效性的重要标志,所以是医疗从业者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选择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作为研究的对,通过评价内容的论述进一步分析实验室规范(GLP)的基本状况,以及执行医疗器械良好实验规范(GLP)的特殊性,从而更好的分析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并未执行良好实验室规范,所以所得出的各项实验数据整体质量不高,无法跟上国际发展的步伐,安全性问题一直存在隐患,在此基础之上,针对良好实验室规范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结合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当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论证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规范生物学评价过程,提高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标签: 医疗器械 生物学评价 质量管理GLP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将生物可吸收缝线用于妇产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 104 例妇科患者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52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线缝合方式,而实验组则使用生物线可吸收缝线方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切口愈合优良率为 96.15% ,显著高于对照组 84.61% 的优良率( P < 0.05 );实验组患者切口疼痛与拆线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在进行妇产科临床治疗中,使用生物可吸收缝线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妇产科 临床治疗 生物可吸收缝线 愈合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