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近年来,我国数字影像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科研和临床等领域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不仅促进了现代医学各学科的变革,还提升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提升了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文就数字影像技术的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减轻患者的病痛。

  • 标签: 数字化 影像 D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临床影像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病例选择在2020.01-2020.12时间内,在本院接受影像检查的2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在常规组中100例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在实验组中100例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统计2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负性情绪改善更优,统计学结果显示P<0.05(t=11.184、12.236)。结论:通过以优质护理模式展开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依从性,适宜深入研究与推广。

  • 标签: 医学影像检查 优质护理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放射医学影像无片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放射科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检测的196患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技术组与无片技术组,每组98例,对两组的图像传输情况、工作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常规技术组的成像清晰度为94.90%、资料完整度为93.88%、工作满意度为88.78%,无片技术组的成像清晰度为100%、资料完整度为98.98%、工作满意度为96.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射医学影像无片技术有提高图像资料成像清晰度、完整度以及医师工作满意度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放射医学 无片化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放射科工作过程中常规护理管理影像技术一体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放射科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本次实验在2019年1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实验对象共计150例。本次实验以患者就诊时间为分组依据,2019年期间就诊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2020年期间就诊患者为实验组,接受影像技术一体管理,对两组患者放射检查指标、护理认可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放射检查指标数据相比前者更加理想,差异凸显,(p<0.05);展开分析本次实验,97.33%及85.33%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护理认可度,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凸显,(p<0.05)。结论:在放射科工作过程中影像技术一体管理的表现优异,其在优化患者放射检查指标、提高患者护理认可度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 标签: 放射科 工作质量 常规护理管理 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在放射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措施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2017年的20名放射科人员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设为对照组,2017年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数字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体检信息完善、合理体位、准确诊断、报告合格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用于放射科质量管理,能够提升管理质量和满意度。

  • 标签: 数字化 医学影像学信息 放射科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数字医学影像技术在影像引导肿瘤消融的应用进展。方法:采取分析研究结论和文献的方式了解数字医学影像技术在影像引导肿瘤消融治疗中的价值。结论:数字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应用变得更加的广泛,有效的促进了肿瘤学的发展。同时,影像引导之下的肿瘤微创治疗迅速的展开和应用,已经成为目前医学领域内根治肿瘤的重要微创方法。因此,如何应用数字医学影像技术实现肿瘤消融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 标签: 数字医学技术 影像引导 肿瘤消融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学是多种影像学的一门集合学科,以影像为依据,综合临床各方面资料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门新兴科学,其知识于医学领域中为更新迭代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 其实践性相当的强。 近些年来,医学影像不管是在临床中抑或是在教学中,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愈发多样的新兴技术开始应用以来,定量化、功能、微观、数字、信息化成为了医学影像学主流发展方向。随着医学影像各种现代设备的运用和进化,对于成为合格的带教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于要想搞好医学影像专业实习教学,提升对于实习生的教学质量是重要因素。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医学影像专业实习教学与管理的经验。

  • 标签: 医学影像 实习生 带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数字X线影像检查对踝关节损伤诊断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进行医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中选取70例进行分析,均采用数字X线影像进行检查,根据踝关节损伤程度不同,分为负重组和非负重组,对比两组X线的相关参数。结果:与非负重组相比,负重组的内踝尖水平腓骨宽度、内外踝尖端的垂直距离以及内踝尖水平内踝尖端至腓骨外侧皮质距离结果显示更低,P<0.05。结论:运用数字X线影像检查可更明确踝关节患者的损伤情况,使诊断的准确性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数字化X线影像检查 踝关节损伤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 CT扫描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为辐射性肺炎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放射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 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藉由对辐射性肺炎之成因及病理学改变之探讨,进而探讨其电脑断层图象之特征。结果:30例放射性肺炎的 CT检查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 CT检查准确度显著高于 X线平片,其主要特点是:与辐射区域相同,呈磨玻璃样,点片状,点片状,以及与辐射范围一致的纤维条形影,代偿性肺气肿,胸膜粘连,纵隔移位等,可作为放射性肺炎的病理学指标,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目的探讨 CT扫描在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这对于放疗计划的评价、放疗器材的品质管理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放射性肺炎发病机制CT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核磁共振影像特征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120例符合卵巢肿瘤病理检查和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CT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对恶性良性肿瘤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和影像学特征。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检验准确率为93.9%,明显高于CT检查准确率70%;观察组患者对恶性良性肿瘤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测恶性肿瘤的成像特点表现为,有实性肿块,呈“网膜状”,卵巢形态不规则,存在中等强度信号;而对照组检测恶性肿瘤的成像特点表现为,有分叶状囊实性肿块,呈“饼状”或“污秽样”,轮廓粗糙,加强CT呈现不定型钙化或不均匀强化。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卵巢肿瘤的应用价值高,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卵巢肿瘤 核磁共振
  • 作者: 曾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西医结合
  • 创建时间:2021-08-25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 2021年第8期
  • 机构:MRI影像诊断的原理是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之中发生共振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信号,在将这种信号通过计算机来组合翻译使得其成像,从而形成一种医学监测图。MRI影像诊断也叫核磁共振诊断,是当前医学监测之中比较先进的一种监测方式。MRI影像如下图所示,由于医学成像的特殊性,MRI影像中基本上由黑白图像组成,下图则是MRI影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卵巢常见肿瘤诊断中MRI影像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 标签:
  • 简介:    [ 摘要 ] 医学影像学成为现代临床医学检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静脉留置针在 CT 及 MRI 增强扫描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其穿刺技巧和穿刺成功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血管的选择;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进针前准备工作;进针角度和进针方法;拔针时间和方法,五个方面探讨了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经验和做法。

  • 标签:    [ ] 医学影像学 静脉留置针 对比剂 穿刺角度 穿刺成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胆囊结石患者的MRI与CT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胆囊结石患者影像资料抽取201例做回顾性分析,患者同时进行MRI及CT检查,对比检查结果并分析特征。结果 MRI诊断准确199例,准确率为99.0%;CT诊断准确142例,准确率为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比CT对胆囊结石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胆囊结石 MRI C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垂体柄病变的MRI影像与临床特征。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18例垂体柄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MRI影像特征和临床特征。结果:18例患者中6例生殖细胞瘤、5例LCH、4例LINH、2例ECD、1例颗粒细胞瘤。18例患者MRI检查显示15例垂体柄局部增厚,病变直径平均(6.5±2.15)mm,3例患者病灶直径>6mm,所有病灶呈现出均匀或者不均匀的强化。结论:MRI在垂体柄病变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可帮助早期发现病变,但临床还需进一步探讨垂体柄病变的MRI影像特征,以便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垂体柄病变 MRI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