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1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1月,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计64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为了分析远端骨折手术和保守治疗的效果,本次使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将所有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n=32例)、观察组(采用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n=32例),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并记录治疗期间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临床治疗效果、恢复指标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93.75%(30/32)、75.0%(24/32)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两组相比前者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恢复指标明显优于采用保守治疗的对组,存在显著的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高于保守治疗,可在今后的治疗后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面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我们有了更多不一样的止血方法。我们探究不同的止血措施对难治性妇科大出血的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4年10月到2016年6月这几年收治理的难治性妇科大出血一共有160例,将这160例分为两个组,一个是实验组,另外一个是对照组分别各有80例。这两组都做相同的子宫按摩以及注射相同的药物等一些基础的疗法。不同的是参照组做动脉结扎术,而实验组做的是导管动脉栓塞术。进行完不同的手术分别记录实验组还有参照组手术所需要的时间,然后记录下两个小组实验后的患者身体情况还有精神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后患者的身体情况还有精神状况都要比参照组的好以及手术时间都要比参照组要低,经过两个组的比较,这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异。结论:当患者出现难治性妇科大出血时,做好基础疗法再进行导管动脉栓塞术,这样可以减少术后子宫切除率,术后出血等问题,对患者早日康复有帮助,有好的临床实验价值。

  • 标签: 妇科大出血 难治性 动脉结扎 子宫按摩 导管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LEEP术和传统微波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的效果。方法:时段:2017年04月至2020年01月,收集本院接治的妇科慢性宫颈炎患者开展研究,共收入80例,采取分别抽样法分组,即采纳传统微波治疗的对照组(n=40)和LEEP术的观察组(n=40),对比治疗效果、炎症程度、清洁度、生活质量。结果:分析治疗效果,和对照组(82.50%)相比,观察组(97.50%)更高,P<0.05。观察组炎症程度(2.23±0.73)、清洁度(1.45±0.15)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生活质量,和对照组生活质量相比,观察组各项评分更高,P<0.05。结论:实施LEEP术,对妇科慢性宫颈炎患者具有降低炎症程度,提高清洁度的效果,且生活质量评分有所提高,疗效确切,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LEEP术 传统微波治疗 慢性宫颈炎 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颅内动脉瘤夹闭治疗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我院收支的 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研究组 28例,参照组 30例,参照组采用夹闭治疗,研究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与住院时间相比,研究组显著短于参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的总发生率为 17.85%,显著低于参照组 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时间较短 ,患者康复快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整体治疗效果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夹闭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就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无效原因及其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血液病患者( 80 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40 例)和观察组( 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输注次数、感染、过敏等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观察组患者接受精细化护理干预后,其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低,通过与对照组相关数据的对比,组间数据呈现的差异较大,满足了统计学 条件( P < 0.05 )。结果:针对血液病患者而言,想要有效确保血小板输注效果,就需及时找出影响输注效果的因素及时预防,并辅以良好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 无效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效果。方法:收治样本:6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组别: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预见性护理模式)各33例,比对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比较,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的是一组是观察组;观察组护理认可度较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为脑出血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提升,效果比常规护理好。

  • 标签: 脑出血 常规护理 预见性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miR-1280对小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 36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n=12)、模型组 (n=12)和 miR-1280模拟组 (n=12)。假手术组暴露胫骨后即缝合伤口,术后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为胫骨中段骨折模型。 miR-1280模拟物组在骨折模型的小鼠腹腔内注入 miR-1280模拟物。通过 qPCR测定 miR-1280, IL-1和 TNF-a的表达水平。通过 Western blot检测 IL-1和 TNF-a蛋白表达情况。

  • 标签: miR-1280,小鼠骨折愈合,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蛋白外用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失禁性皮炎 (IA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科 NICU病房因大小便失禁引起会阴或肛周 IAD患者 60例,以入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30例。两组均在便后常规清洁会阴及肛周,对照组采用氧化锌联合红外线治疗,试验组采用白蛋白外用联合红外线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愈时间。结果治疗 10d后,试验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

  • 标签: [ ]失禁性皮炎 白蛋白 疗效
  • 简介:摘要: 颞下颌关节是主要由咀嚼肌支配的颌面部左右联动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颞下颌关节紊乱是肌肉骨骼和神经肌肉疾病的异质组,涉及颞下颌关节复合体,以及周围的肌肉组织和骨质成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TBD 影响多达 40%-75% 的人群,在 20 至 40 岁时发病率最高。常见症状包括下颌疼痛或功能障碍,以及不同程度的耳痛、头痛和面部疼痛。在国内 TMD 可分为四大类:骨关节病类、关节结构紊乱疾病类、炎症疾病类和咀嚼肌紊乱疾病类疾病,其病因同样繁杂,包括生物学,环境,社会,情感和认知触发因素。 TMD 起病隐匿,多属功能紊乱,但随病变长期发展也可出现关节结构紊乱或破坏。关节结构紊乱病占 TMD 构成比中的 71.3% ,并且在我国其发病率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对于 TMD 的诊断通常基于病史和体格检查,当怀疑有咬合不正或关节内异常时,影像学检查对提高诊断准确率、保证治疗效果是极其重要的。

  • 标签: 锥形束 CT 核磁共振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肺结核患者诊断中两种检验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共计抽取本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6月期间接受早期肺结核诊断的患者 135例及体检人员 135人,将两组人员设置为甲组及乙组。在实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通过抗原胶体金法及痰涂片结核菌检验法对两组人员进行检验,对两组人员两种方法检验阳性率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在甲组患者检验过程中,抗原胶体金检验法阳性率为 27.41%,痰涂片结核菌检验法阳性率为 67.41%,肺结核患者两种检验方法阳性率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 p< 0.05);在乙组人员检验过程中,抗原胶体金检验法阳性率为 0.00%,痰涂片结核菌检验法阳性率为 10.37%,体检人员两种检验方法阳性率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早期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痰涂片结核菌检验法的效果远远优于抗原胶体金检验法,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诊断灵敏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肺结核诊断 抗原胶体金检验法 痰涂片结核菌检验法 阳性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区域 内 危重 儿童及新生儿的转运工作,探讨特殊时期危重儿童及新生儿急救保障工作机制; [方法 ]对 2020 年 1 月 20 日至 2 月 28 日 我院在新冠肺炎防控时期对儿童及新生儿转运的 材料回顾性统计分析并与去年同期对比研究 ; [结果 ]新冠肺炎防控时期 儿童及新生儿 入院人数和门诊人数, 急救转运人次等指标与去年同期 比较大幅度下降 ; 儿童和新生儿 出诊地点、范围和初步去向与去年同期对比变化不大, 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新冠肺炎联防联控工作需考虑儿童及新生儿群体的各种需求, 在特殊时期建立 有效保障高危 儿童及新生儿急救转运 网络的正常运转。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 比较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0月 我院 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 48 例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癌患者均接受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 诊断 ,将以上两种检查方式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在胃癌组织类型检查结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两组在胃癌病型分类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于胃癌的诊断,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辅以外科手术病理诊断,可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有效指导依据。

  • 标签: 胃癌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 外科手术病理诊断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深刻践行医护人员职责和使命减轻 Graves病患者的痛苦,应当开展对于 Graves病治疗方案的探索,本文对于临床上治疗 Graves病的两种常见药物其有效性进行了探索,以给 Graves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验证和提供保障。 方法:选择 我 院 80 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对两组差异性进行比对,确保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的可比性。设置治疗效果和副作用发生情况为评价指标,利用卡方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其差异性进行验证。 结果:得出远远大于 0.05 的 P 值,说明两组之间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这说明两种药物对于 Graves病的治疗效果相当,同时可能产生副作用的概率也相当,因此在开展对于 Graves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以及药物选取中,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进行对两种药物的选择。

  • 标签: Graves 病 甲巯咪唑 丙硫氧嘧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检验科免疫实验室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针对措施。方法:在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间于我院检验科施行免疫检验的标本中随机选择 350例为研究对象,对比探究标本的病毒类型及阳性率。结果:经检验结果显示, 350例研究对象中有 208例结核患者、 98例梅毒患者、 20例甲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24例免疫缺陷病毒患者,且组间阳性率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 P< 0.05)。结论:分析探究医院检验科免疫实验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采取定期消毒、检验培训、制定并落实规范化操作流程等针对性防控措施,以尽可能减少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可达到提升实验室安全程度,防控检验人员突发感染的效果。

  • 标签: 检验科 免疫实验室 危险因素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大肠癌的护理。方法:选择自 2020年 1月至 2020年 6月来我院就诊的 64例大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 32例。根据不同的手术特点相应进行针对性护理。在护理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总体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长均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腹腔镜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也很低,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说明使用腹腔镜技术进行大肠癌治疗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害,进而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大肠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浅部真菌病经盐酸布替萘芬软膏与克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 2019年 1月 ~2020年 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该时间段中于我院选取 90例浅部真菌病患者多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 45例,对照组行克霉唑乳膏治疗,观察组行盐酸布替萘芬软膏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行克霉唑乳膏治疗,观察组行盐酸布替萘芬软膏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68.8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6.67%( P<0.05)。 结论:浅部真菌病经盐酸布替萘芬软膏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克霉唑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盐酸布替萘芬软膏 克霉唑 浅部真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88例作为资料,随机分组各44例,对照组行框架眼镜佩戴治疗,观察组行角膜塑形镜佩戴治疗,测定佩戴前、佩戴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变化,观察两组并发症率。结果:佩戴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逐渐改善,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屈光度维持稳定,对照组异常升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角膜曲率维持稳定,对照组异常升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佩戴3个月、6个月,观察组眼轴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3.41%,对照组为0.0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近视发展控制治疗中采取角膜塑形镜佩戴治疗可使患者裸眼视力逐渐提高,改善屈光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且并发症少,与框架眼镜相比,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框架眼镜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近视 裸眼视力 屈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与开胸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 2016年 10月至 2018 年 12月我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 6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方式,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中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杜冷丁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明显。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90.9%显著高于对照组 72.73%,复发率观察组 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6.06%,差异对比显著( P< 0.05)。结论:自发性气胸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疗效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电视胸腔镜 开胸手术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制霉菌素与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 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观察组患者通过口服氟康唑胶囊,临睡前于阴道深处放置制霉菌素阴道泡腾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硝酸咪康唑栓 (达克宁栓 )阴道放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针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患者运用氟康唑 +制霉菌素阴道片的方式,治疗效果较佳,具备较大的临床运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氟康唑 制霉菌素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应用腹腔镜与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早期宫颈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6例作为本次研究样本。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进行腹腔镜,观察组进行开腹宫颈癌根治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存在明显差异。淋巴结清扫数目没有明显差异。观察组发生率为28.94%;实验组发生率为7.89%。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综上所述,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宫颈癌,可以降低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宫颈癌 腹腔镜 开腹宫颈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