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细菌检验采用金胺“ 0”荧光染色法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取 90例结核患者,均为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来我中心治疗。对 90例患者抽取痰液进行结核细菌学检验。随机性分组,对照组采用抗酸染色法检验,共 45例患者;实验组采用金胺“ 0”荧光染色法检验,共 4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检验结果。结果:在检验阳性率方面,实验组为 86.67%( 39/45),对照组为 40.00%( 18/45),实验组的检验阳性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 P<0.05。结论:采用金胺“ 0”荧光染色法对结核患者进行细菌学检验,其检出率高,且操作简单快捷,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荐。

  • 标签: 细菌学检验 金胺 "O"荧光染色法 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采取不同的督导方式针对肺结核人进行治疗管理,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的 7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按照治疗管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均等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督导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电话督导为主的督导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管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完成率为 78.78%,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完成率为 94.2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77.1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7.14%,由此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以电话督导为主的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管理依从性,对提升治疗效果以及控制病情蔓延具有重要作用,应将电话督导管理模式应用于肺结核患者的管理中。

  • 标签: 肺结核 不同督导方式 治疗管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 耐药肺结核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 江汉大学附属黄陂区人民医院的 80 例耐药肺结核患者,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以此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组的标准是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患者数量 40 例)和研究组(患者数量 40 例)。其中 给予传统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 ,给予健康教育的为研究组,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 照组患者护理满 意度 (87. 5%)显著低于研究组 (95.00 %), (P<0.

  • 标签: [ ] 耐药肺结核 护理程序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疑似结核患者接受 HIV 抗体检测干扰因素以及相应对策。 方法:选择 2017 年 9 月 -2018 年 9 月在疾控中心经 HIV 抗体检测的疑似结核患者 200 例,对所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 )对 HIV 抗体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相关结果。 结果:在所选的 200 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有 176 例患者进行了 HIV 抗体的检测,受检率为 88.0% 。分析影响受检率的因素,其中文化程度在初中水平或者低于初中文化者、体力劳动者、咳嗽超过 2 周者均有较高的受检率( P < 0.05 )。 结论:肺结核疾病合并 HIV 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应提升体检者的健康认知水平,尤其是对 HIV 抗体的认识,多鼓励和倡导患者,使其能提高临床检测的积极性。

  • 标签: 疑似结核病 HIV 抗体检测 干扰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论免疫组织化学(IHC)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应用在淋巴结结核理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2019年4月到2020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确诊为淋巴结结核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集淋巴结结核理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并将所有病理组织随机分为2份,分别设为A组(IHC检验)和B组(PCR检验),比较效果。结果 A组检验淋巴结结核的阳性率和B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IHC和PCR技术均可实现对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诊断,且操作简单易行,临床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采取两种方法进行检验。

  • 标签: IHC PCR 淋巴结 结核 病理学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分析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 (DIL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腺五钛联合抗结核药在复治涂阳肺结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期间 77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开展临床研究,采用单双号法,划分 A组( n=38,抗结核药)和 B组( n=39,胸腺五肽 +抗结核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均高于 A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 P> 0.05)。结论: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中应用胸腺五肽 +抗结核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强。

  • 标签: 胸腺五肽 抗结核药 复治涂阳肺结核 痰菌转阴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腹部超声以及周超声联合应用对外周血管源性心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怀疑为外周血管源性心脏的73例患者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和周超声检查,参照MRI、CTA或病理诊断结果,统计并比较研究对象超声心动图单一应用和与腹部、周超声联合应用的疾病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研究对象中,最终确诊为外周血管源性心脏的患者共59例,超声心动图+腹部超声+周超声诊断外周血管源性心脏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均较超声心动图高,差异经统计学检验均显示P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腹部超声 外周超声 外周血管源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类疾病,主要有排菌者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体感染上结核菌后不一定马上发病,当感染者身体抵抗力下降或是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会导致临床症状的发作。如果能够及时进行诊断,并给予有效合理的治疗,几乎都会取得临床上的治愈。

  • 标签: 肺结核 预防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临床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检测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60例诊断肺结核患者,分别从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状态(CD4计数、影像学等方面分析T-SPOT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 男性T-SPOT阳性率低于女,但是无统计学差异;而合并糖尿病患者阳性率明显低于非合并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CD4200μl,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 孔或者 B 孔(T-SPOT数值)不同病变范围的肺结核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范围重度者T-SPOT数值明显低于轻、中度者,有统计学差异(P小于0.05)。结论 T-SPOT 受复杂的临床因素影响较小,有很好的灵敏度并且能很好的反应病情严重程度,因此可以广泛的应用于肺结核的诊断及评估。

  • 标签: 肺结核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2月某医院收治的 8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治疗依从性调查表收集信息。调查统计发现,治疗依从性差者 36例 (45%)。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患者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月收入水平、支付方式、居住地、是否了解疾病知识等数据,确定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月收入水平、支付方式、居住地、是否了解疾病知识为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p< 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0岁、月收入水平≤ 4500元、不了解疾病知识为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可由于高龄、月收入水平低、不了解疾病知识导致肺结核治疗依从性差,医院应加强肺结核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肺结核 从依性 影响 因素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探讨 CR、 CT、 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18年 12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84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CR组、 CT组、 MRI组,每组各 28例。对比分析三种检查方法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CR组 28例患者中 19例 (67. 8% )患者的诊断结果符合脊椎结核的诊断标准; CT组 28例患者中 2 4例 (8 5.7% )患者的诊断结果符合脊椎结核的诊断标准;对 MRI组 28例患者的诊断结果均符合脊椎结核的诊断标准,三项检查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 结论 CR 、 CT 、 MRI 在脊柱结核诊断中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临床检查时采用三者结合的方式进行诊断。

  • 标签: 脊柱结核 诊断 X 线 磁共振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探讨不典型肺结核的 DR及 CT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76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CR组与 CT组,分别行 CR诊断和 CT诊断,每组各 38例,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 经比较, CT组诊断准确率高于 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T组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 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数据相比可知, CT 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效果更显著,与 DR 诊断方案相比,更值得为临床推广,且利于疾病的治疗。

  • 标签: 不典型肺结核 CT DR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目的是为了分析在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中的实际疗效结果,并对临床治疗价值进行总结。 方法: 研究以 2017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内所抽选的 136 例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的老年患者,将其纳入研究对象行列,并以确诊和诊断客观质量不足的原则分为 62 例 Z 组与 74 例 X 组,对 Z 组患者均以基础治疗措施下予以相应的 2RHZE/4HER 方案、 3DLVE/6DLE 方案进行治疗,而对 X 组患者以综合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并在后续进一步观察与检查中进行抗结核治疗,在治疗观察期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各自的疗效结果进行统计,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 ICAM-1 、 E- 选择素以及 D- 二聚体水平状况,分析各自治疗的效果与治疗应用价值。 结果: 从最终结果中可以显然看到, Z 组患者疗效率为 95.16% ( 59/62 ),而 X 组患者疗效率为 81.08% ( 60/74 ),在疗效率对比中两组差异十分明显,且 P 值为( P=0.0268 ),故组间对比中统计学意义具备相应的成立条件;而在 ICAM-1 、 E- 选择素以及 D- 二聚体水平状况对比中,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较为明显,但是 Z 组在这些指标改善状况中均优异于 X 组,相应的 P 值大小各自为( P=0.0271 、 P=0.0393 、 P=0.0287 ),所以在指标改善状况对比中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 结论: 在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疾病中,由于部分患者存在症状不典型以及诊断依据不足等原因,实际诊断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漏诊问题,导致忽略了肺结核的对症治疗,因此对于那些老年慢阻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的情况下,要能够兼顾合并肺结核的情况,以针对性措施开展治疗,帮助患者显著提高治疗质量。

  • 标签: 慢阻肺合并肺结核 治疗质量 疗效结果 诊断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利福平治疗肺结核患者中使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分析在我院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4 月内使用利福平治疗治疗肺结核患者的 120 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 60 例,使用舒适护理)和对照组( 60 例,使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按照在护理期间所出现的发热、咳嗽、咯血、胸疼等症状进行有效的分析记录。 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均有效果,但对照组在此期间出现的并发症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使用利福平治疗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工作可采取舒适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安全系数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舒适护理 肺结核 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强化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效果评价。 方法: 将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76 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8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及胸腔穿刺引流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莫西沙星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89%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6.32%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 97.37% )远远高于对照组( 78.95%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莫西沙星强化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莫西沙星 结核性胸膜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该疾病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 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11 月接受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72 例,对所有患者临床特点进行观察,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6 例。对照组行抗结核配合标准化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外行短程化疗方案。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 CSF 检查结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CSF 检查结果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发病后 CSF 检验指标异常,多有合并神经系统病灶,通过综合性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特点 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