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对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有关物质结果标准的判定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完善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最新版本的《中国药典》二部及四部通则中规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有关物质。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实验中水解产物苯磺酸特征峰参与结果计算时单杂平均为0.3%,总杂平均为0.4%,扣除苯磺酸特征峰进行结果计算时单杂平均为0.1%,总杂平均为0.2%。结论:《中国药典》2020年版标准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有关物质实验中水解产物苯磺酸对最终结果有较大影响,苯磺酸特征峰参与结果判定会导致较大误差,建议修改为扣除苯磺酸特征峰后再进行相关杂质的计算。

  • 标签:  标准判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有关物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脑电生物反馈在物质依赖障碍患者治疗中所取得的价值。方法:对60例在我院就诊的物质依赖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跟踪,入院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试验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分析取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HAMA评分两个指标对比,疗效为试验组更高,HAMA评分为试验组更低(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在物质依赖障碍患者治疗中应用,患者的焦虑症状有效改善,效果显著。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物质依赖障碍 焦虑评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保元汤治疗虚劳病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TcmSP数据库建立保元汤化学成分库并按照利宾斯基五法则(ADME)筛选保元汤的有效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TTD、CTD数据库预测有效成分与虚劳病相关的靶点,并导入Metascape数据库以阐明保元汤的作用机制;根据贡献指数分析确定保元汤治疗虚劳病的物质基础。结果 保元汤45个具有良好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生物活性的有效成分与虚劳病67个靶点协同发挥治疗作用;根据贡献指数分析,Panaxadiol、Tyranton、Kaempferol、quercetin、Calycosin、D-Camphor、formononetin 7个有效成分为保元汤治疗虚劳病的物质基础;对构建的网络分析发现,ABCG2、MTOR、NOS2、CYP2C19和VDR 等靶点主要参与化学致癌作用信号通路、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性化学物质代谢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信号通路。结论 Panaxadiol、Tyranton、Kaempferol、quercetin、Calycosin、D-Camphor、formononetin 7个有效成分作为保元汤的物质基础通过调节ABCG2、MTOR、NOS2、CYP2C19和VDR等靶点以及化学致癌作用、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HIF-1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虚劳病的作用。

  • 标签: 保元汤 虚劳病 贡献指数 网络药理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痴呆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痴呆患者70例(本院2019年10月-2021年9月收治),以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用药疗效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补阳还五汤 西药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肾气丸治疗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 -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CKD-MBD)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肾气丸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应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CTD、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筛选CKD-MBD的潜在疾病靶点;基于Venny2.1.0在线软件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应用STRING11.0对上述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结果输入到Cytoscape3.7.2软件,运用其插件Network Analyze和cytoHubba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在线数据库对上述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肾气丸的药物活性成分51个,对应药物靶点370个,筛选CKD-MBD靶点4294个,获得交集靶点1851个,信号通路198个,肾气丸治疗CKD-MBD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是β-谷甾醇、豆甾醇、花旗松素,核心靶点可能为MAPK1、AKT1、AP-1、TP53、TNF、RELA、IL-6、MAPK8、CXCL8、EGFR,关键信号通路可能为MAPK、PI3K-AKt、cAMP、cGMP-PKG。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肾气丸治疗CKD-MBD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CKD-MBD、延缓CKD进展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 标签: 网络药理学 肾气丸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肾气丸治疗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 -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CKD-MBD)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肾气丸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应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CTD、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筛选CKD-MBD的潜在疾病靶点;基于Venny2.1.0在线软件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应用STRING11.0对上述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结果输入到Cytoscape3.7.2软件,运用其插件Network Analyze和cytoHubba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在线数据库对上述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肾气丸的药物活性成分51个,对应药物靶点370个,筛选CKD-MBD靶点4294个,获得交集靶点185[1]个,信号通路198个,肾气丸治疗CKD-MBD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是β-谷甾醇、豆甾醇、花旗松素,核心靶点可能为MAPK1、AKT1、AP-1、TP53、TNF、RELA、IL-6、MAPK8、CXCL8、EGFR,关键信号通路可能为MAPK、PI3K-AKt、cAMP、cGMP-PKG。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肾气丸治疗CKD-MBD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CKD-MBD、延缓CKD进展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 标签: 网络药理学 肾气丸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肾气丸治疗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 -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CKD-MBD)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肾气丸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应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CTD、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筛选CKD-MBD的潜在疾病靶点;基于Venny2.1.0在线软件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应用STRING11.0对上述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结果输入到Cytoscape3.7.2软件,运用其插件Network Analyze和cytoHubba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在线数据库对上述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肾气丸的药物活性成分51个,对应药物靶点370个,筛选CKD-MBD靶点4294个,获得交集靶点185[1]个,信号通路198个,肾气丸治疗CKD-MBD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是β-谷甾醇、豆甾醇、花旗松素,核心靶点可能为MAPK1、AKT1、AP-1、TP53、TNF、RELA、IL-6、MAPK8、CXCL8、EGFR,关键信号通路可能为MAPK、PI3K-AKt、cAMP、cGMP-PKG。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肾气丸治疗CKD-MBD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CKD-MBD、延缓CKD进展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 标签: 网络药理学 肾气丸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PV)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05-2021.05本院收治的7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取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前者行PS与常频通气治疗,后者行PS与NHFPV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更优,上机、症状缓解、住院时间更短(P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无创高频振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过敏鼻炎鼻息肉复发与炎因子水平的相关。方法 选取本院 90例过敏鼻炎鼻息肉患者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 2018年 01月 -2019年 12月,随机分为两组,各 45例。参照组为行鼻中隔偏曲手术患者,观察组为过敏鼻炎鼻息肉患者,分为复发组( 15例)和未复发组( 30例)。结果 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参照组,且在观察组中,未复发患者的 IL-6、 IL-8低于复发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过敏鼻炎鼻息肉患者来说,其炎因子水平相对较高,并且其产生和鼻息肉复发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强化对局部炎性反应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过敏性鼻炎鼻息肉 复发 炎性因子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搏动耳鸣是指因为患者的头部、颈部、血管或其他器官结构发生异常而导致形成非正常性的异常声音,且异常声音能够通过耳部周围的邻近组织而传到患者内耳,从而使患者耳部能够感觉到拥有一定节律的声音,临床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搏动耳鸣。搏动耳鸣在临床中拥有较高的发病率,根据相关资料报道称,在临床中所有类型的耳鸣患者中搏动耳鸣患者约占4%-5%左右。搏动耳鸣大多数与血管有关,耳鸣节律与血管搏动节律一致,统称之为血管搏动耳鸣,依据血管类型可以分为静脉搏动耳鸣和动脉搏动耳鸣两种。最近几年,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导致静脉搏动耳鸣的重要原因就是体内的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搏动耳鸣病例被首次提出后,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了搏动耳鸣患者通过介入治疗而成功的病例;也有相关文献指出,临床中所有搏动耳鸣患者中,约有21%-25%的患者是因为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目前临床中仍未明确有关搏动耳鸣的致病机制,因此,针对乙状窦相关搏动耳鸣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也没有统一的共识和标准。在此,探讨因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搏动耳鸣的相关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及意义,同时,对改善搏动耳鸣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乙状窦病变 搏动性耳鸣 耳鸣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中药是我国医学上极为重要的药物,对维护人类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中药应用的日益广泛,中药不良反应事件也逐渐增加。为了规避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本文就中药应用的安全和有效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中药 有效性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