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对导管室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接受导管术的1000例患者,选择2019年500例为改进前组,2020年500例为改进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和物品表面菌落数。结果:改进后,医院感染率由18%提高到8%,手部卫生合格率由15%提高到35%,产品表面菌落数明显低于改进前(P<0.05)。结论:实施质量持续改进可显著降低导管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心导管室 医院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98例急性梗患者。根据入院编号奇偶性分组:奇数编号的49例进入对照组,实施心内科护理常规;偶数编号的49例进入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比较胸痛、焦虑程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NRS评分和S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并发症率更低(6.12%vs20.41%),经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在急性梗患者中,可缓解胸痛和焦虑程度,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梗 循证护理 并发症 胸痛 焦虑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已接受PCI手术治疗工作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麝香保丸进行治疗,并对其产生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病例库中抽选出52名接受PCI手术治疗工作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抽选时间2019年8月~2020年10月,随机将其划分成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给予急性梗患者急诊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遴选我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急诊科接受治疗且符合研究标准的150例急性梗患者为探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接受院后溶栓治疗的7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中,将接受院前急诊溶栓治疗的7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中,评价两组并发症情况、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较对照组的86.67%高,P<0.05;研究组胸痛缓解时间、CK-MB峰值时间、发病至溶栓时间、ST回降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梗患者急诊溶栓治疗存在显著效果,可促进胸痛症状缓解,可有效改善临床相关指标,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诊溶栓治疗 急性心梗 治疗效果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将临床护理应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梗患者中,探讨其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及影响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法在2019.3月-2020.10月期间,择本院68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梗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将其单双数字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对两组采取不同护理方案并予以详细记录,将灌注成功率、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作对比分析,明确的记录数据为标准并做总结性报告。结果 实验组护理效果较参照组显优,引用统计学将其数据予以分析,其灌注成功率显高且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参照组均有明显降低,检验结果均具有差异(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应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梗患者中,护理效果显优且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灌注成功率,同时降低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而促进患者各机能恢复,与此同时大幅提升了护理质量,提倡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急性心梗 应用效果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PCⅢ、HA的影响。方法:将该院从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健颗粒。比较两者对慢性心衰患者的LVEDD、LVEF、NT-proBNP、NYHA分级疗效、血清PCⅢ、HA的影响。结果:经治疗两组LVEF明显升高(P<0.05),LVEDD、NT-ProBNP、血清PCⅢ和HA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YHA分级疗效改善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P<0.05)。结论:健颗粒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具有抗心脏纤维化及抗心肌重塑的作用。 

  • 标签: 健心颗粒 慢性心力衰竭 血清Ⅲ型前胶原 透明质酸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展开对比实验探析加载调脾护方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临床疗效,旨在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随机地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之间接诊治疗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地分为两组,每组40人,分别命名为常规治疗组和实验组,常规治疗组的患者采用的是临床中的西药治疗,实验组主要采用的是常规西药并且加载调脾护方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对比治疗。结果: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经过为期两周的对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心绞痛积分、中医症候等方面的指标以及表现进行对比,最终的结果显示,两组上述的这些指标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 标签: 稳定性 冠心病 加载调脾护心方 慢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近十年推拿治疗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服务平台所收录的,推拿或以推拿为主联合其他疗法治疗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观察期刊文献,对地点、病例数、治疗方法、操作部位、经络、腧穴等进行整理、挖掘,总结。结果:检索符合要求期刊文献28篇,脾两虚型不寐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推拿联合针刺、艾灸、中药,操作部位头面、腰背为主,推拿手法多以按揉、推法、揉法等为主,督脉、任脉、足太阳经脉是治疗脾两虚型不寐的重点经脉。结论:原发性脾两虚型不寐临床治疗多以推拿结合其他疗法干预,头面、腰背部为重点操作部位,手法多采用按揉法,督脉、膀胱经是治疗首选经脉。

  • 标签: 推拿 心脾两虚 不寐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康滴丸结合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用某院2020年3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分组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辛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给药基础上使用心达康滴丸进行治疗,观察两种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炎症因子变化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等指标的评分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更理想(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无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更理想(P<0.05)。结论:达康滴丸结合辛伐他汀利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疾病治疗,值得使用。

  • 标签: 心达康滴丸 辛伐他汀 冠心病 心绞痛 血液流变学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针对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患者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发生特点,选用与其功效相同,性味相反中成药冠丹参滴丸替代并纠正不良反应。方法:通过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上报的复方丹参滴丸ADR报告25例分析,对其中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20例进行分组对照治疗,10例维持原治疗做参照,10例采用冠丹参滴丸替换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采用冠丹参滴丸组10例,较不改变用药复方丹参滴丸组10例,胃肠道反应有明显改善,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没有改变。

  • 标签: 复方丹参滴丸 冠心丹参滴丸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使用通舒胶囊联合尼可地尔片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6例,使用随机、单盲法进行平均分组,各63例。常规组尼可地尔片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通舒胶囊联合尼可地尔片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96.83%,常规组有效率为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0%,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舒胶囊联合尼可地尔片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上。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治疗效果 通心舒胶囊 尼可地尔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力衰竭诱发肾综合征疾病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价值。方法:对一年内在医院诊治的88例心力衰竭诱发肾综合征患者进行具体观察,按照治疗手段均匀分组,即接受基础药物治疗的对比组以及接受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特殊组,研究两组人员多个指标变动。结果:特殊组人员治疗有效率是90.9%,较对比组人员治疗有效率77.3%高,p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些年,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与之而来的是进行大量患者的随访与管理,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核心。当下,癌症已经成为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本文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管理为切入点,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培养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探索中国肿瘤患者的癌性疼痛全程管理新模式。

  • 标签: 癌痛 患者 模式
  • 简介:【摘要】简要介绍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模式的起源与进展、重点综述了家庭为中心护理在儿童癫痫的护理应用现状。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 儿童 癫痫 现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首发周围神经损害起病的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周围神经损害样表现起病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周围神经损害样表现起病,1例类似于尺神经损害样表现,1例类似于正中、尺、桡神经混合损害样表现,经颅脑MRI及MRA检查均有脑皮质手运动区梗死病灶及血管病变。 结论 脑梗死可能表现为周围神经损害样表现,尤其是手部,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漏诊,对可疑病例尽早行颅脑MRI检查,有助明确诊断,临床医师需重视对此类病例的认识。

  • 标签: 脑梗死 周围神经样损害 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新时期医疗卫生工作发展飞快,社会大众对自身健康更加关注,因此也给中医护理质量提出更严格要求。中医护理教学工作要及时做出调整,更好应对新时期患者需求。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重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重点在于深化学生知识应用与工作发展。中医护理学科重在强调实践性,在护理教学中有效渗透行为引导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操能力以及职业能力。基于此,文章立足于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内涵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就如何以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为依托实施中医护理教学进行探讨。

  • 标签: 行为引导 中医护理 教学实践
  • 简介: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专业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必要途径,有助于加强人际沟通与交往,促使解决问题能力有效提高。要求医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且具有解决问题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我国医学教学中更加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理念。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采用讲授式教学法,无法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如PBL教学法等,取得显著效果。本文将重点分析案例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

  • 标签: 以案例为基础 PBL教学法 肿瘤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健康产妇9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且根据对产妇实施的不同护理模式进行分组,且各为49例,采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产妇,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则为观察组产妇,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产后母亲角色适应、产后母乳喂养掌握以及新生儿护理技能评分均较对照组的更高;且两组孕妇的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中,观察组的满意度97.96%>对照组的87.76%,p值均<0.05,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行分娩产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提升产妇在分娩后的母婴需求,提升提升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产科护理模式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