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儿科护理工作直接影响儿科治疗工作及临床诊断有效性,其属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包括医疗规章制度未落实,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服务观念落后、护理技术能力差及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欠缺。本文就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对其实施有效防范对策,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强化风险意识 ; 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护理质量 ; 强化沟通,建立友好关系 ; 加强卫生管理,避免院内感染 ; 规范护理程序,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不断完善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 标签: 儿科 护理 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 要】目的:儿科护理工作直接影响儿科治疗工作及临床诊断有效性,其属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包括医疗规章制度未落实,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服务观念落后、护理技术能力差及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欠缺。本文就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对其实施有效防范对策,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强化风险意识 ; 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护理质量 ; 强化沟通,建立友好关系 ; 加强卫生管理,避免院内感染 ; 规范护理程序,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不断完善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 标签: 儿科 护理 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儿科临床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情况。方法:筛选出本院儿科在2018/1-2020/1期间接收的360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研究法了解患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的发生率。结果:在近两年来,本院小儿抗菌药物使用率是79.69%,最常见的前四种抗菌药物是: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噻肟、阿奇霉素。很多致病菌对常见抗菌药具有明显的多重耐药性,例如:小儿肠道感染一般是由福氏志贺氏菌感染引起的,对第III代头孢菌素存在较强的耐药性。结论:现今,儿科医生使用抗菌药物是非常谨慎的,加强小儿抗菌药物的规范及合理应用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实施严格控制与管理。

  • 标签: 儿科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观念也了更加深层的转变,同时这也对临床护理中的综合护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儿科护理作为医学护理的重要工作,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理论性。在治疗中,由于患者的特殊性,让儿科护理工作非常特殊。通常儿科护理的患者都是 0 到 14 周岁的青少年,当他们生病住院时,由于自理能力、心理能力相对脆弱,所以不可能准确的、全面的表达自身需求。另外,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让他们养成了很多坏习惯。由于家长对疾病缺乏科学有效的认识,在对医护人员陌生的情况下,担心患儿在治疗期间所用的检查以及治疗,这样不仅不利于患儿检查,还会对患儿治疗、护理造成极大影响。针对这种现象,为了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必须仔细研究、观察患儿以及患儿家长心里,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引导,这样不仅能消除或者降低患儿恐惧感、紧张感,在得到患儿治疗的同时,也能得到更好的护理效果。在儿科护理中进行心理护理不仅满足了患儿家长提出的各种要求,同时也提升了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20年 6月接诊的儿科患者 132例为临床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 66例患者,其中一组为常规组,另外一组为留置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留置针成功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从相关统计结果来看,留置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其留针成功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患者。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留针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加重患者的痛苦,与此同时,也能提升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儿科护理 效果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在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进行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风险因素评估和实施安全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儿童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 1.47%,对照组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 8.42%;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 97.06%,高于对照组的 86.76%。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重视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因素 护理措施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管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儿科护理管理与其他科室有着较大特殊性,儿科收治患儿因生理机能发育不成熟,自身免疫能力低下,若护理不当极易使病症迅速恶化。加之大多患儿沟通能力低下,大大提升了儿科护理的难度。本文对儿科护理的关键环节进行阐述,分析护理差错和隐患发生因素,并提出相应管理策略,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 标签: 儿科 护理管理 隐患分析 管理
  • 简介:摘要:现在社会中,新生儿疾病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发病率逐渐增加,同时还影响了患儿的成长发育。肢体语言沟通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从而提升儿童护理方面的整体质量。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肢体语言沟通,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方便,能够准确了解患儿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的需求。肢体语言沟通很好的促进了医患之间和睦关系的发展,降低护患之间的冲突,使医疗机构的工作发展起来顺风顺水。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新生儿 护理工作
  • 简介:【摘 要】目的:细节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进一步加快患儿康复寻找新方向。方法:以我院儿科收治的 62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之后,对实验组患儿实施细节护理,对比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护理指标,总结细节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实验组优于对比组( P<0.05 ) ; 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实验组优于对比组( P<0.05 )。结论:本次研究证明,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细节护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可以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并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标签: 儿科护理 细节护理 护理风险 平均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各种不良影响,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缺乏语言和沟通能力,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疾病和身心需求。因此,掌握肢体语言交流在新生儿护理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可以满足在治疗过程中对儿童需求的正确理解,促进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护患矛盾,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 标签: 儿科护理实践 肢体语言沟通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腕带在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 10月 -2020年 2月该院住院的患儿 3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1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打印电子腕带佩戴于手腕或脚踝,观察组的改良腕带选用一次性口罩系带作为系带,腕带两端固定带折成蝴蝶结状,保留信息区及两端扣孔,按系绳方式佩戴。观察两组腕带在位、皮肤勒痕及局部皮肤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腕带在位率 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观察组未发生局部皮肤反应及皮肤勒痕,对照组局部皮肤反应发生率 3.3%、皮肤勒痕发生率 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3岁以下患儿使用改良腕带可明显提高腕带在位情况,减少皮肤损伤发生率,保障患儿皮肤安全。

  • 标签: 改良腕带 儿科 身份识别 佩戴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儿科患儿护理时沟通方法与技巧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将来我院2019年4月~2019年12月就诊的儿科患儿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本次研究分组时,共设置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运用沟通方法和技巧)两个小组,并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入选研究的患儿平均分入不同小组之中,保证两组之间患儿数量不存在区别。以此来对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给予观察组患儿护理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沟通方法和技巧,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体满意度和医患纠纷数,都明显较对照组患儿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儿科患儿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积极的运用沟通技巧和方法,有效的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医患纠纷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护患沟通 儿科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儿科护理实践中肢体语言沟通的运用分析。方法:对 2019年1月到 2019年 12月在本院儿科接受治疗,同时留存有完整护理干预信息的 110例患儿的护理信息进行整理并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按照患儿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常规沟通模式、观察组采用肢体语言沟通模式,对比两种沟通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有49例患儿完全接受或部分接受护理服务,护理接受率为 89.09%,对照组有 38例患儿完全接受或部分接受护理服务,护理接受率为 69.09%,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达到 96.36%,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 78.18%,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引入肢体语言沟通方式,能够提高患儿对护理的接受度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儿科护理 肢体语言沟通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 2018年 9月— 2019年 10月该院收治的新生儿 15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时间前后, 2016年 9月— 2017年 8月收治患儿为对照组 77例,主要为常规性管理, 2017年 9月— 2018年 10月收治患儿为观察组 77例进行精细化管理,对比不同管理方式下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业务考核、护理记录等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住院环境、服务态度以及知识教育等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为新生儿进行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新生儿科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中应用PDCA循证护理理论的效果。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5月期间便利选择48例该院儿科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PDCA循证护理理论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评分、总体满意度、护理事故发生率,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总评分为(97.15±3.38)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总评分(89.35±2.2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2,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5.83%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6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3,P<0.05);观察组护理事故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护理事故发生率41.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9,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应用PDCA循证护理理论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儿护理的整体性效果。

  • 标签: PDCA循证护理 儿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现如今,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自我防护卫生保健意识及医疗法律保护观念深入人心,这种趋势下造就医院护理承担风险持续走高。特别是在新生儿科,新生儿对自身的不适应不能通过语言来描述,医护人员需要精湛的技术水平、高要求的护理质量及专业的知识背景。就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结合自身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经验进行浅析。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理管理 安全隐患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 2018 年 10月~ 2019 年 10月收治的 2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130例,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细节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等均存在显著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儿科患者护理的过程中,细节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运用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如今,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自我防护卫生保健意识及医疗法律保护观念深入人心,这种趋势下造就医院护理承担风险持续走高。特别是在新生儿科,新生儿对自身的不适应不能通过语言来描述,医护人员需要精湛的技术水平、高要求的护理质量及专业的知识背景。就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结合自身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经验进行浅析。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理管理 安全隐患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 儿科临床检验中 CRP血常规联合的应用价值 进行研究和分析。 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选择了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10 月间我院儿科当中的 40 例存在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了临床检查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个组别患者均采取血常规检验以及 CRP 检验,在患者完成检验后对比两组别患者血常规指标以及超敏 CRP 情况。 结果 对照组患者 WBC 以及超敏 CRP 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 P < 0.05 组别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儿科临床检验当中,采取 CRP 和血常规检验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儿科疾病的诊断正确性,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具有比较高的现实价值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CRP联合血常规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疗效,并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进行治疗的新生儿患者80名。其中40名为感染性新生儿患者,另外40名为非感染性新生儿患者,两组患者均使用血常规联合CRP的方法进行检验,探究两组患者疾病治疗疗效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CRP结果与对照组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且实验组中高出CRP常规范围的患儿以及高出白细胞计数常规范围的患儿人数以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结果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CRP 血常规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