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理问题是影响人们情绪和身心健康的原因之一,面对工作量与心理压力较大的医护人员,需要通过正确方式来调节他们的负面心理。本文就疫情期间实习护生的心理变化及干预对策展开相应论述。首先对可能导致心理变化的诱因进行了分析,如专业选择意愿和身边有无确诊病例等。随后在干预对策中的心理评估、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线上教学培训上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对有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疫情期间 实习护生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心理护理对急诊转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80例急诊患者,患者均在急诊科紧急处理后需院内转运。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科转运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急诊转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转运 心理健康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将我科室于2018年1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40位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对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干预,精细化护理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额外增加心理护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评分,发现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下降幅度远高于常规护理方式。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护理方式,对宫颈癌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心理护理措施。

  • 标签: 宫颈癌 心理状况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急诊内科转运患者心理健康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0年12月我科收治的200例急诊清醒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实施转运行化验检查或住院。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科转运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措施,统计分析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和护理满意度并比较。结果 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急诊转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转运 评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个体化心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 2013年 1月— 2019年 3月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 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还接受个体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 1天、术后 7天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入院时 SAS、 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在干预后的术前 1天、术后 7天 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能改善颅内肿瘤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个体化心理干预 颅内肿瘤 围术期 心理应激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 心理护理对肛裂术后患者心理情绪和疼痛程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6 月收治 70 例肛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肛裂手术,依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术后疼痛程度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其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 VAS 疼痛评分对比,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运用心理护理的模式对肛裂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焦虑的情绪,减少术后的疼痛程度,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肛裂 心理情绪 疼痛程度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恶性疟疾患者进行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检查,并且以此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行疾病的诊断。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疟疾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组,共为81例,本次研究时间在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选择同期到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作为参照组,共为8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查,分析并对比两组红细胞以及血小板参数的不同。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CT、Hb、RBC以及MCV等参数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着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参考价值,P值小于0.05。而两组MPV、MCHC以及MCH等参数并无十分明显的差异,P〉0.05,表示并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恶性疟疾患者来说,进行临床检查的过程中,Hb、RBC以及PLT等参数可以作为诊断患者是否发生感染的辅助工具,能够为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

  • 标签: 恶性 疟疾患者 红细胞 血小板 参数变化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小儿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意义及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脓毒症患儿 130例,使用随机数字分析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6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输液外加抗感染、保护脏器功能等西药治疗,研究组患儿采取在对照组患儿的治疗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凝血功能、两组患儿住院时和病死率; 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凝血功能以及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 结论:采用乌司他丁注射液对小儿脓毒症患儿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对患儿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小儿脓毒症 炎症因子 凝血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康复疗法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 :分别从上海长海医院虹口院区和上海曙光医院西院选择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一共 80 例,随 机 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 40 例)实施康复疗法 联合心理 干预,对照组患者( 40 例)实施康复疗法联合 常规护理 。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对比。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抑郁自评量表 (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 SDS ) 、焦虑自评量表 (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 SAS )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透析充分性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实施康复疗法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疗法 心理干预 慢性肾脏病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 PCT)、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 Fbg)水平与糖尿病足感染( DFI)关系。方法 自我院收诊病患中选取 88例糖尿病足( DF)患者、 44例糖尿病患者( 2017年 8月~ 2020年 5月)分别设为 DF组、对照组,根据足部是否发生感染将 DF组再次分为感染组( 44例)、未感染组( 44例)并进行对比研究。对比三组血清 PCT、 hs-CRP、 Fbg水平,采用 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讨论血清 PCT、 hs-CRP、 Fbg水平与 DFI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血清 PCT、 hs-CRP、 Fbg水平对比, DF组血清 PCT、 hs-CRP、 Fbg水平较高( P< 0.05),且感染组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未感染组高于对照组( P< 0.05);经 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 PCT、 hs-CRP、 Fbg水平与 DFI呈显著正相关( r1=0.7923, r2=0.7214, r3=0.7327; P< 0.05)。结论 血清 PCT、 hs-CRP、 Fbg水平监测对 DF患者至关重要,与 DFI有明显正相关性。

  • 标签: [ ] PCT hs-CRP Fbg 糖尿病足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输液患者心理疏导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急诊科实施输液治疗的16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急诊输液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急诊 心理疏导 输液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骨创伤患者的血浆 D-D 水平和血糖水平的变化的临床意义,为骨损伤预后和病情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骨创伤患者 260 例,健康体检者 260 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监测并比较观察组患者入院第 1、3、5、7天及健康体检者血浆中 D-D 和血糖水平。 结果:观察组的 D-D 和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同程度 骨创伤 D-D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急性脑梗死 患者治疗后全血细胞参数及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变化 。 方法: 本文收集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时间段接受全血细胞参数及血液流变性指标检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39 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血液粘度快速检测仪器(型号 LG-R-80A )和血细胞计数仪(型号 JT-TR )检测凝血象和血小板变化。 探讨治疗前后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 RBC 水平值、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水平值探讨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全血低切粘度水平值、全血还原低切粘度水平值 。 结果: 全血细胞参数及血液流变性指标检测结果显示,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红细胞计数 RBC 水平值( 4.49±0.39 ) × 10 12 /L ,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水平值( 9.07±1.08 ) fl , 显著低于 治疗前的( 4.89±0.75 ) × 10 12 /L 、( 10.39±1.31 ) fl ( p < 0.05 )。 全血细胞参数及血液流变性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血低切粘度水平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近8年我院宫角妊娠的临床诊治变化特点,为宫角妊娠的临床诊治提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2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并手术的117例宫角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近年宫角妊娠发生率增高,经宫腔镜手术治疗占比明显增多,由39.5%上升至64.5 %;剖腹手术明显减少,由27.9% 下降至5.5%。结论:宫腔镜在宫角妊娠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术中增加B超引导,必要时增加腹腔镜监视可作为未破裂型宫角妊娠治疗的首选方式。

  • 标签: 宫角妊娠 异位妊娠 诊断 治疗 宫腔镜
  • 简介:【摘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观念也了更加深层的转变,同时这也对临床护理中的综合护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儿科护理作为医学护理的重要工作,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理论性。在治疗中,由于患者的特殊性,让儿科护理工作非常特殊。通常儿科护理的患者都是 0 到 14 周岁的青少年,当他们生病住院时,由于自理能力、心理能力相对脆弱,所以不可能准确的、全面的表达自身需求。另外,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让他们养成了很多坏习惯。由于家长对疾病缺乏科学有效的认识,在对医护人员陌生的情况下,担心患儿在治疗期间所用的检查以及治疗,这样不仅不利于患儿检查,还会对患儿治疗、护理造成极大影响。针对这种现象,为了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必须仔细研究、观察患儿以及患儿家长心里,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引导,这样不仅能消除或者降低患儿恐惧感、紧张感,在得到患儿治疗的同时,也能得到更好的护理效果。在儿科护理中进行心理护理不仅满足了患儿家长提出的各种要求,同时也提升了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 标签:
  • 简介:【摘 要】疫情之下,人们的生活均受到了影响,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人们的生活中,不仅需要佩戴口罩,还需要严格遵循勤洗手、少聚集的指导。与此同时,疫情期间,人们的心态也产生了变化,如一些人产生了焦虑、恐惧社交等心理健康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进行心理疏导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有关单位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冠肺炎 疫情期间 心理疏导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心理护理在 乳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86 例乳腺增生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分成两组:心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3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心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与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 焦虑、抑郁程度,评价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 SAS 以及 SDS 评分均明显降低( P < 0.05 )。干预组干预后 SAS 以及 SDS 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 P < 0.05 )。心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7.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 乳腺增生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心理护理 乳腺增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运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 -2020 年 2 月期间,我院接收的 80 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利用抽签法,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 40 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心理波动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心理状态与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 P<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以缓解其负面情绪,改善护理质量,此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