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自魏晋医学家皇甫谧提出伊尹发明中药汤剂以来,自今不少人坚信不疑。认为伊尹懂医药,又是厨师,自然会把煮汤的经验用于煮药,从而发明了中药汤剂。宋时甚至还说伊尹写有《汤液本草》、总结出了药性理论。本文从说法不合逻辑;伊尹不是医药人是政治家、军事家;原引伊尹知医药文献标点有误;伊尹时社会未达到知医药条件;错把皇甫谧的崇古之说当真实五个方面提出不同意见。并引用《中华本草》及医史界今人研究作佐证。希望对此教学内容提供参考。

  • 标签: 伊尹 医药人 军事家 中药汤剂 五谷之液 崇古遗风
  • 简介:《中国现代中药》(原名《中药研究与信息》)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和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药科技期刊,国际统一刊号ISSN1673-4890,国内刊号CN11-5442/R。2014—2017年连续四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

  • 标签: 现代中药 中药产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简介: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因其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肺出血、肺水肿,导致婴幼儿死亡而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然而,至今仍没有上市的疫苗和有效的抗病毒疗法。传统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上以其天然、安全、毒副作用少而被众多专家青睐。临床研究已验证中药在EV71感染中的治疗作用,比如清开灵、喜炎平以及蓝岑口服液等。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众多学者致力于研究中药抗EV71病毒的有效性及其有效成分,如荆芥、鱼腥草等中草药被发现在体外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本文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中药临床治疗及中药抗EV71病毒活性的基础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抗病毒 中药
  • 简介: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再评价,不仅是国家政策的需要,也是中药注射剂本身发展的需要。中药注射剂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再评价的主要内容,目前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作用机制研究比较少,多停留在药效学评价阶段。为此,本文针对中药注射剂作用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药注射剂的特点,提出了以网络药理学、系统生物学为核心的中药注射剂作用机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为中药注射剂的再评价与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作用机制 再评价
  • 简介:目的:主要介绍鱼腥草化学成分、主要抗炎成分居群差异、抗炎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不足与展望等。方法:查阅近10年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并进行汇总、综述。结果:鱼腥草的抗炎活性成分主要是鱼腥草素和槲皮素,机制涉及调节淋巴细胞亚群、抑制补体下调、调节炎症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等方面,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系统、五官科、泌尿生殖消化系统等炎症性疾病。结论:应加强鱼腥草抗炎作用不良反应的控制,不断解析鱼腥草抗炎的具体分子机制,不断发现鱼腥草的新应用,以期提高鱼腥草的临床应用范围和疗效。

  • 标签: 鱼腥草 抗炎作用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内皮功能障碍(ED)被认为是血管病变发展中的早期事件之一。探索内皮功能障碍机制对于研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从氧化应激、炎症、内质网应激三个方面阐释ED发生发展机制,并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在防治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内皮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分析中药作用机制及探索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药物探索新思路。

  • 标签: 内皮功能障碍 氧化应激 炎症 内质网应激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简介:对活血化瘀中药三棱不同基源荆三棱和黑三棱块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整理,为合理开发利用两种药用资源提供参考。两种三棱主要含有机酸、异香豆素、茋、黄酮等类等成分,其中,异香豆素类和茋类是三棱的特征性成分;两种三棱都具有抗炎、抗肿瘤、抑制血管生成和保护肝纤维化等作用。异香豆素类黑三棱素B是一个选择性TLR2和TLR4拮抗剂,具有多种活性。两种三棱有相似的物质基础和药理活性,为不同科属的两种植物块茎同为三棱药用近千年的历史提供依据。

  • 标签: 荆三棱 黑三棱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