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眉山市永寿镇、洪雅县栽培川芎的质量进行初步评价,为川芎扩大生产选择新的适宜种植区域,并为眉山市川芎规范化种植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眉山市栽培川芎生物产量、醇溶性浸出物、挥发油、阿魏酸含量、镉及有机农药残留量,并与道地产区彭州市敖平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综合生物产量、成分含量及重金属镉等结果,显示眉山市永寿镇及洪雅县两个产地川芎药材质量有一定差异。其中生物产量以眉山市永寿镇与彭州敖平镇的较高;三地阿魏酸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均达到药典限量要求(阿魏酸≥0.10%、醇溶性浸出物≥12.0%),醇溶性浸出物以洪雅县的最高,分别高出敖平镇和永寿镇0.11%、1.14%;阿魏酸及挥发油含量以永寿镇的最高,其中挥发油含量分别高出敖平镇及洪雅县0.51%、0.21%;镉量以永寿镇最低,并符合行业标准(妄0.3ppm),为0.29ppm,敖平镇及洪雅县分别高出限量的50.0%、70.0%;三地样品中均未检测出有机农药残留。结论:永寿镇产川芎药材质量较优,可作为川芎新的种植区域进行推广。

  • 标签: 川芎 永寿镇 质量评价 阿魏酸
  • 简介:目的:从银耳孢糖中分离、纯化3种均一多糖,TSP-2a~TSP-2c,研究其结构特征及生物活性.方法:银耳孢糖经DEAE-SephadexA-50分离得TSP-2,进一步采用SephadexG-150分离纯化得TSP-2a~2c,经凝胶色谱法和HPGPC方法鉴定其纯度.利用化学方法和色谱及光谱分析方法进行结构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TSP-2、TSP-2a~TSP-2c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后促进细胞因子IL-1α、IL-6、IL-8分泌的增加.结果:TSP-2a~TSP-2c为均一多糖,分子量分别为1100kD、500kD、400kD.组成糖为岩藻糖(Fuc)、木糖(Xyl)、甘露糖(Man)、葡萄糖(Glc)和葡萄糖醛酸(GlcA).其结构都以(1→3)一D—Man为主链,并在O-2,O-4,O-6位上有分支点.各均一多糖在不同程度上对细胞因子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结论:TSP-2a~TSP-2c均为一多分枝的结构复杂的酸性杂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活性.

  • 标签: 银耳孢糖 细胞因子 放射免疫法
  • 简介:目的:比较人参二醇衍生物和人参二醇的抗肿瘤活性,以寻找抗肿瘤活性更强的化合物.方法:用细胞染色计数法比较人参二醇衍生物人参二醇-3β-琥珀酸酯(Ⅰ)、3β,12β,20(R)-三羟基达玛烷(Ⅱ)、3β,12β-二琥珀酸单酰氧基-20(R)-羟基达玛烷(Ⅲ)和人参二醇的抗肿瘤活性,所用癌株为S180肉瘤,Lewis肺癌,阳性对照为5-氟尿嘧啶,阴性对照是含5%新生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结果:衍生物Ⅲ抗肿瘤活性最强;其次为Ⅰ;Ⅱ和人参二醇抗肿瘤活性最弱且两者活性相当.结论:人参二醇衍生物抗肿瘤活性较人参二醇增强.

  • 标签: 人参二醇衍生物 抗肿瘤活性 人参二醇 实验 人参皂苷
  • 简介:目的:探究人参内生细菌gel5菌株对人参病原菌的作用机理,明确ge15菌株胞外分泌液中抑菌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活性组分及抑菌活性物质的稳定性。方法:通过硫酸铵沉淀、浓盐酸沉淀及饱及正丁醇萃取等方法获得菌株发酵液中抑菌活性成分;牛津杯法测定提取成分的抑菌活性。结果:从ge15菌株发酵液得到的提取液均有抑菌活性;对发酵上清液经高温和蛋白酶K处理,抑菌活性未见明显变化。结论:ge15菌株能产生多种抑菌活性成分;抑菌成分对高温和蛋白酶K稳定。

  • 标签: 人参 内生细菌 抑菌物质
  • 简介:对怀菊花的历史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其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开展怀菊花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设计。大量查阅《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图经》等古籍,在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怀菊花""历史沿革""标准体系"等为关键词搜索其相关文献,整理归纳,得出怀菊花的历史发展脉络。结合现代文献报道和临床实践情况,初步建立怀菊花从田间生产到炮制应用等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对怀菊花的产地、栽培和炮制进行历史溯源,得出怀菊花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宋代,于明代闻名并蓬勃发展至今。结合当今中药发展的需求初步建立怀菊花种植、生产及炮制技术标准体系。溯本求源,建立怀菊花技术标准体系,有利于促进怀菊花国际化、标准化建设。

  • 标签: 怀菊花 历史源流 技术标准 体系建设
  • 简介:目的:研究人肠内细菌对牛蒡苷48h的转化和转化酶的性质。方法:采用人肠内细菌的混合菌液与牛蒡苷在37℃厌氧条件下进行培养;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HPLC分离转化产物;根据核磁共振波谱鉴定转化产物的结构;采用超声破碎方法,提取人肠内细菌总酶。结果:牛蒡苷在48h内可被人肠内细菌转化为牛蒡苷元和牛蒡苷元脱甲基化产物;转化酶可能为组成酶和诱导酶。结论:牛蒡苷在48h时主要转化产物为牛蒡苷元和脱甲基化产物。

  • 标签: 牛蒡苷 人肠内细菌 生物转化
  • 简介:目的:分析脾虚患者基础状态下(酸刺激前)及酸刺激后唾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探讨脾虚证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变化与一氧化氮的关系。方法:选择脾虚证患者,并与胃阴虚证患者为对照组,病例均为Ⅱ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检测基础状态下及酸刺激后唾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并与脾虚证的重要指标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相关分析。结果:1)发现脾虚证患者基础状态下唾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酸刺激后唾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显著降低;基础状态下唾液淀粉酶活性略高于对照组(P>0.05),显著高于以前研究的病证,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显著下降;唾液淀粉酶活民生的变化与唾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显著相关(r=0.6,P<0.05);而胃阴虚证对照组患者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有及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均无显著变化。2)本实验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以前研究的病证。结论:1)脾虚证的重要指标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变化与唾液一氧化氮相关,脾虚证可能存在交感神经系统-一氧化氮通路功能障碍,致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可能存在副交感神经系统-一氧化氮通路功能代偿增强,致基础状态下唾液淀粉酶活性升高。2)唾液淀粉酶活性可能受病种的影响,糖尿病可能致唾液淀粉酶活性升高,因而致本实验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检测结果偏高。

  • 标签: 脾虚证 唾液淀粉酶 一氧化氮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