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年龄人群双侧内关穴区激光多普勒血流量的侧性及其相干性。方法:共计30例健康受试者参与血流检测。受试者先在控制室温条件的房间中休息40min,然后用PeriFluxSystem5000~录受试者双侧内关血流15分钟,每5分钟为一时间段进行分析。受试者以40岁为界分成年轻组(n=18)和年长组(n=12),计算不同组间左右内关血流量的不平衡系数和Coherence值。结果:在三个时间段内,右侧内关平均血流量依次为9.74±3.36PU、9.83±3.63PU、9.69±3.40PU,左侧内关平均血流量依次为6.73±2.22PU、6.99±2.37PU6.77±2.32PU,经检验左右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虽然不平衡系数年长组高于年轻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herence分析结果提示,从0.5Hz到1.5Hz之间,其波峰对应的频率值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右侧内关血流灌注值高于左侧内关,双侧内关激光多普勒血流量的Coherence分析可为不同年龄人群微循环状态的改变提供一种潜在的无创评价方法。

  • 标签: 穴位 穴位侧性 激光多普勒血流量 内关穴 Coherence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症状的疗效,评价艾灸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9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31例)和安慰艾灸组(28例),分别将治疗艾炷和安慰艾炷粘贴在内膝眼、犊鼻、阿是穴处给予艾灸治疗,每次每穴3壮,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6周,统计治疗3周、6周时的疗效,并于治疗结束后6周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46m最快步行时间评价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使用UT-325数字温测仪记录膝关节疼痛最明显的治疗点艾灸前后温度变化。结果:艾灸组治疗3周、6周及随访时WOMAC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P〈0.001);安慰艾灸组随访时僵硬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6周及随访时,艾灸组较安慰艾灸组疼痛、僵硬、功能障碍评分下降更明显(P〈0.01,P〈0.05)。艾灸组治疗6周后46m最快步行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而安慰艾灸组治疗后改善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艾灸后治疗点温度为(49.81±3.10)℃,安慰艾灸组为(40.98±1.67)℃,两组均较治疗前局部皮肤温度明显升高(P〈0.001,P〈0.01),艾灸组温度升高更明显(P〈0.001)。结论:艾灸可明显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艾灸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主穴为百会、四神聪、四白、风池、完骨、天柱、神门、内关、水沟、三阴交、太冲、丰隆以“调神益智”,针刺结合尼莫地平片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予尼莫地平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以MoCA量表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9.4%,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显效率为55.6%,总有效率为80.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oCA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组治疗前为20.23±4.67,治疗后为26.84±3.87;B组治疗前为19.82±3.56,治疗后为23.33±2.78,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增长,且治疗组分数升高幅度(6.61±0.80)大于对照组(3.51±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益智”针法结合尼莫地平片是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针药并用的疗效优于单纯服用尼莫地平。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脑梗死 针刺 尼莫地平 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