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脉诊为中医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一环。该病例以平脉辨证为方法,脉诊作为主线,结合患者主诉及症状,把握疾病病机,进而遣方用药,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平脉辨证 寒厥 脉诊
  • 简介:淤积性皮炎又名静脉曲张性湿疹~([1]),一般起病缓慢,患者小腿足靴区皮肤逐渐出现淡褐色色素沉着,伴小腿沉胀不适,逐渐可在小腿胫前出现可凹性水肿,初起把腿放平或休息后可消退,劳累、久站或久坐即又出现,或伴有下肢静脉曲张,进而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逐渐加深,皮肤变薄、干燥、粗糙、脱屑,自觉瘙痒,搔抓后可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渗出,呈"湿疹样变";日久可因进行性纤维化而呈瘢痕疙瘩样硬度.

  • 标签: 淤积性皮炎 中医证候 辨治 动态演变
  • 简介:杜怀棠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项目指导老师。杜教授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来,在外感热病、内伤杂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呼吸热病、脾胃病、老年病的诊治尤颇为擅长。杜教授在治疗中重视调和脾胃、调畅气机,精于辨证,临床疗效颇佳。现将其治疗暑季发热验案1则与大家分享。

  • 标签: 暑季发热 暑湿感冒 清利湿热 调和脾胃 验案 杜怀棠
  •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血清IgA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清热解毒中药喜炎平注射液、维生素C、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脉滴注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疗程7天。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gA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有效率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血清IgA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且可能调节IgA1水平。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 儿童 IGA1
  • 简介:目的:观察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在银杏酮酯(Ginkgobilobaextract,GBE50)改善衰老大鼠学习记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出生24h内乳鼠的海马组织,提取海马神经元,H2O2建立神经元衰老模型,免疫荧光方法鉴定神经元纯度,并用GBE50和阳性对照药银杏叶提取物(EGB761)预处理,免疫印迹方法检测Beclin1蛋白水平。21月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GBE50组和EGB761组,1月龄大鼠作为正常组,其中正常组和模型组用1%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GBE50组和EGB761组分别每日予100mg/kg的药物灌胃。疗程60d,结束后避暗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Real-timePCR方法检测海马Beclin1mRNA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海马Beclin1、LC3-Ⅱ和SynapsinⅠ蛋白表达。结果:(1)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光镜下观察培养6~7d时海马神经元逐渐成熟,免疫荧光鉴定神经元纯度达到90%以上;GBE50组和EGB761组的衰老海马神经元中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2)动物实验结果显示,GBE50组和EGB761组大鼠避暗实验潜伏期明显较模型组延长,海马Beclin1mRNA和蛋白表达及LC3-Ⅱ和SynapsinⅠ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GBE50改善衰老相关学习记忆的作用,可能与其上调海马Beclin1表达有关。

  • 标签: 银杏酮酯 衰老 BECLIN1 学习记忆能力 自噬 大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典型症状为口、眼干燥,也可以累及腺体外其他组织器官,如肺、肾、肝、神经、关节及皮肤等,产生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容易误诊[1-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最终发展成肝纤维化与肝硬化。临床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伴发干燥综合征者较为常见,高达27.0%~45.9%[4]。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肺间质病变 燥痹
  • 简介: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独立招生的高职单招学生日益增多,对高职单招学生培养的模式改革研究,将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我院高职单招学生特点,尝试与医院合作开办'1+2''床旁学习'的院校合作高职单招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初见成效。

  • 标签: 高职单招 床旁学习 模式改革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干预对卵白蛋白(OVA)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模型小鼠中Th1/Th2细胞及其转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揭示电针干预改善迟发型过敏反应的作用机理。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OVA-DTH)、电针治疗组(DTH+EA)、假电针治疗组(DTH+Sham),每组8只。电针治疗组予电针“足三里”穴,连续刺激7d;假电针组在“足三里”穴下5mm处的非穴位施行电针,时间同前。分离脾脏单个核细胞,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学检测CD4~+IFN-γ~+T细胞和CD4~+IL-4~+T细胞数量,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T-bet及GATA-3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针“足三里”减少T-bet(IFN-γ转录因子)蛋白表达,降低CD4~+IFN-γ~+T细胞比例,抑制Th细胞向Th1分化。结论电针干预通过抑制Th1分化,重建Th1/Th2平衡,改善Th1介导的过敏性皮肤炎症。电针足三里可作为过敏性炎症和Th1介导的炎症反应有效疗法。

  • 标签: 电针 足三里 炎症 TH1/TH2 迟发型超敏反应
  • 简介:目的:评价加味川芎平喘合剂对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肺胀病痰瘀阻肺型,西医诊断为AECOPD,且合并PH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吸氧、化痰平喘、抗感染等),治疗组除对照组基础治疗外,给予加味川芎平喘合剂口服,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肺动脉高压及血清VEGF、ET-1、NO变化进行观察。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证侯积分比较,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3)肺动脉压比较,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4)血清NO水平比较,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P<0.05),血清ET-1、VEGF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血清NO升高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血清ET-1、VEGF水平下降更显著(P<0.01,P<0.05)。结论:加味川芎平喘合剂联合西药治疗,可明显降低AECOPD合并PH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肺动脉压,其机理可能与改善血管活性物质(VEGF、ET-1、NO)水平有关。

  • 标签: 加味川芎平喘合剂 AECOPD合并PH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内皮素-1(ET-1) 一氧化氮(NO)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中IL-1、IL-8、IL-10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招募8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胃息肉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抽取外周血作为检测样本,采用等位基因专一性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IL-1B-31C/T及IL-1B-511T/C、IL-8-251T/A、IL-10-592C/A及IL-10-1082A/G基因位点SNP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分型在不同中医证型及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并评价各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IL-1B-31TT基因型和IL-10-1082AG基因型在脾胃湿热组中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IL-8-251AA基因型在肝胃不和证和脾胃虚弱证中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IL-1B-511T/C、IL-10-592C/A各基因型在各组及证型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胃癌前疾病中医证型IL-1、IL-8、IL-10基因型分布不尽相同,提示不同中医证型与基因多态性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携带有IL-1B-31TT和(或)IL-10-1082AG型基因的脾胃湿热证,或携带有IL-8-25AA型基因的肝胃不和及脾胃虚弱证胃癌前疾病患者可能患胃癌的风险增大。

  • 标签: 胃癌前疾病 中医证型 IL-1 IL-8 IL-10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观察益气清利化瘀方颗粒对慢性肾衰竭(CRF)模型大鼠肾组织形态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清洁级雄性SD大鼠,采用5/6肾切除方法建立CRF模型。实验设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益气清利化瘀配方颗粒,含生药7.58g/ml)、西药组(氯沙坦钾片,6.42g/L);假手术组、模型组均灌胃纯净水,中药组、西药组分别灌胃相应的药物,均2ml/d。干预60d后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计算肌酐清除率(CCr);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blot法检测TGF-β1蛋白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两药物组SCr、BUN均明显下降(P<0.05,P<0.01),CCr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中药组对肾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HE染色显示,两药物组的肾小球纤维化均较模型组有所减轻,且中药组肾小球结构较清晰;与模型组比较,两治疗组皮质、髓质的TGF-β1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且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益气清利化瘀方可改善CRF大鼠肾功能,减轻肾纤维化,下调CRF大鼠TGF-β1表达,其抗肾间质纤维化、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肾组织TGF-β1表达及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益气清利化瘀方 肾脏纤维化 病理 转化生长因子-β1 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臭氧化自血回输联合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配到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臭氧化自血回输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介素-1β(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与TNF-α均呈下降趋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治疗后在IL-1β与TNF-α指标对比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AS评分下降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臭氧化自血回输结合温针灸治疗能抑制IL-1β与TNF-α分泌,从而起到抗炎作用。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臭氧化自血回输 温针灸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探讨川芎平喘合剂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h1/Th2及相关转录调节因子T-bet/GATA-3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风哮夹瘀型且符合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川芎平喘合剂,疗程均为1个月。监测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检测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水平及转录因子T-bet、结合蛋白-3(GATA-3)的mRNA表达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ACT评分、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最大呼气峰流量占预计值%(P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血清IFN-γ、T-betmRNA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IL-4、GATA-3mRNA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IFN-γ/IL-4及T-bet/GATA-3的调节作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平喘合剂对哮喘的疗效确切,且可能与调节患者Th1/Th2及相关转录调节因子T-bet/GATA-3的平衡有关。

  • 标签: 川芎平喘合剂 哮喘 风哮夹瘀 细胞免疫反应 γ-干扰素 白介素-4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痛经宁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在位与异位内膜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自体移植法建立EMs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及痛经宁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灌胃蒸馏水、孕三烯酮及痛经宁高、中、低浓度的药液,共28d。观察各组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情况,游标卡尺测量其体积;免疫组化S-P法、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在位与异位内膜中ICAM-1、MMP-9及VEGF蛋白表达,RT-qPCR法测定ICAM-1、MMP-9及VEGF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异位内膜处出现广泛黏连及小血管生成,各用药组的黏连及小血管生成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痛经宁高剂量组效果最佳;各用药组大鼠异位内膜体积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痛经宁高剂量组较其他药物组减少最多(P<0.05)。在位及异位内膜中,模型组大鼠ICAM-1、MMP-9、VEGF蛋白及mRNA均较正常组呈高表达(P<0.05),且异位内膜强于在位内膜;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上述指标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痛经宁高剂量组显著低于其他药物组(P<0.05)。结论:痛经宁可显著缩小异位内膜的体积,改善黏连、血管生成等情况;可下调在位及异位内膜中ICAM-1、MMP-9、VEGF蛋白及mRNA表达。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宁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