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诊断鞍旁肿瘤的临床效果与准确性。方法:纳入本院2020.1.1-2023.4.30期间收治的65例鞍旁肿瘤患者,入院病例均行MRI检查,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MRI诊断效果及准确性。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测,65例鞍旁肿瘤患者中脑膜瘤、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表皮样囊肿、淋巴瘤、脊索瘤分别检出36例、14例、9例、4例、1例、1例,与MRI检出结果一致。65例患者中51例强化显著,肿瘤形态多为类圆形,以单侧发病较多。其中36例脑膜瘤患者均为单发,鞍旁左侧19例,右侧17例;不规则12例,类圆24例;直径2.1~4.7 cm。增强扫描,信号特征显著强化。14例海绵状血管瘤均为单发,鞍旁左侧5例、右侧9例;不规则0例,类圆14例;直径2.6~5.9 cm。增强扫描,有明显血管样强化。9例神经鞘瘤均为单发,鞍旁左侧5例、右侧4例;不规则2例,类圆7例;直径1.5~6.1 cm。增强扫描,呈现不均匀明显强化。4例表皮样囊肿均单发,鞍旁左侧2例、右侧2例;不规则4例,类圆0例;直径2.0~3.1 cm,增强扫描无强化。1例淋巴瘤、1例脊索瘤均单发,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中等强化。结论:MRI能够将鞍旁肿瘤不同信号改变、强化特点清晰显示出来,可提升鞍旁肿瘤检出率,对疾病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鞍旁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效果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与影像护理有效配合在脑卒中患者磁共振检查中的作用。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择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院的84例进行试验。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划分为2组,每组各有42例,所有患者均实施磁共振检查。对照组在检查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检查中实施临床与影像护理有效配合干预。就2组患者检验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记录患者在检查中的配合度与满意度。结果:在干预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有明显改善,且前者幅度高于后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配合度与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时,实施临床与影像护理有效配合措施,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对检查工作的配合度,优化护理满意度,可进行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磁共振检查 临床与影像护理 配合度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12月-2023年1月临床检查疑似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110名患者,均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对不同检查方法诊断检出率、诊断效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0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阳性105例,阴性5例,阳性检出率为95.45%;关节镜检查阳性患者中磁共振检查阳性102例(92.73%),CT检查阳性85例(77.27%)。磁共振诊断阳性率、准确度、灵敏度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诊断结果与关节镜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结果明显低于关节镜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磁共振 诊断 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ROC曲线对1.5T磁共振成像在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1-2022.12期间我院收治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5T 磁共振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1.5T 磁共振成像在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中的准确性为96.7%,特异性为92.1%,敏感性为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C曲线对1.5T 磁共振成像对踝关节运动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可靠工具。

  • 标签: ROC曲线 1.5T磁共振成像 踝关节运动损伤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