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作为重要的生物制品,血液制品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尤其在医疗急救等方面其作用是不可取代的。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医学治疗或研究中会用到大量血液制品,虽然我国国民的献血意识有了很大提升,献血量也极大,但在血液制品使用过程中仍存在污染及短缺的风险,安全血液量使用率也并不高。所以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当前血液制品生产技术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升,而且单采血浆站在血浆质量安全规范的相关管理工作上也在不断完善,但血液制品的安全及质量管理工作仍需严谨对待。

  • 标签: 血液制品 血液安全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与具体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0 月到 2019 年 10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80 例内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 40 例,对照组未实施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实验组积极实施了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整体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积极实施了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恢复有效率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也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临床加强用药护理的安全管理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水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用药 护理 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 有效率 满意度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慢性化脓中耳炎术后出院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8月慢性化脓中耳炎手术患者 82例,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 41例。对照组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延续护理 , 观察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结果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观察组( 92.68%)高于对照组( 75.61%), P< 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 97.56%)高于对照组( 82.93%), P< 0.05。结论 通过采用延续护理对慢性化脓中耳炎术后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率及复诊率,从而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延续性护理 出院患者
  • 简介:摘要:我国因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导致的其他并发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此类疾病收治的患者普遍年龄较大,病情具有多变性,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身心劳累、气候突变等感染均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突变,护理质量和用药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降低用药安全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是一个永久课题。

  • 标签: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过去所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 462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 231名,依次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安全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安全管理能够准确的辨别其中的不安全因素 ,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获得更加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神经内科 安全管理 临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中药熏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陈旧单纯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诊治的 80 例陈旧单纯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40 ),一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熏药治疗(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手法配合康复训练在陈旧单纯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踝关节运动功能,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中药熏药 康复训练 陈旧性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索内分泌低钾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 47例内分泌低钾血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在 47例内分泌低钾血症换种中,经过补钾治疗后,内分泌低钾血症基本好转。结论:对于这些内分泌低钾血症患者给予补钾治疗后,研究表明,只有了解患者的病因,才能够从根本上治愈患者。因此,研究内分泌低钾血症 47例临床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内分泌性 低钾 血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 78例行 PCI术治疗的 AMI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出院 6个月后两组患者 SAS、 SDS评分均较出院时降低,但实验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显著( P< 0.05);实验组总依从率为 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 79.49%的总依从率( P< 0.05)。结论:对行 PCI术治疗的 AMI患者,予以延续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服药依从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 心理状态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 蒙药的炮制工艺是蒙药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很多的蒙药可以直接使用,但是其中四分之一需要进行炮制,以充分发挥蒙药治疗疾病的效果,同时保证用药的安全。本次研究中,对蒙药炮制的方法、重要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临床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及借鉴。

  • 标签: 蒙药 炮制 方法 重要性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践及生物安全防护实践。方法:随机抽取 2020年 1月 ~2020年 3月 1795例我院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应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和及核酸提取试剂盒进行核酸检测,进行样本采集及检测过程中均采取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结果: 1795例受检者肛拭子检测 2例、鼻拭子 1例、肺泡灌洗液 5例、咽拭子 1787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 3例,均由咽拭子样本检出, Ct值分别为 35.80、 36.78及 38.54。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控制并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监测 生物安全防护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及所取得效果。方法:针对手术室护理开展安全管理前后的护理效果、护理缺陷及患者满意度度进行比较。结果:安全管理实施后的护理缺陷发生率( 3.77%)较安全管理实施前的( 12.6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8, P=0.023);安全管理实施后的综合质量指标达标率( 94.33%)、患者满意度( 92.45%)较安全管理前的( 81.13%、 80.18%)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安全管理在手术护理中的运用,可以再很大程度上增强护理效果,降低护理缺陷问题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及其价值。 方法: 在我院急诊科 患者中选取 2017 年 8 月 -2018 年 8 月共 200 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 对象,以电脑随机的方法将他们对半分为对照组( n=100 ) 和实验组( n=100 ) 。对照组急诊患者 采用常规护理 管理方式 ,而实验组急诊患者 则采用 护理风险管理 。对比 两组 患者护理后的护理风险事件、医患纠纷 发生情况和 患者对 急诊 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医患纠纷发生率低 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 的护理满意度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护理能够 有效降低 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医患纠纷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具有较高的临床 推广价值 。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急诊科 安全管理 效果 满意度 医患纠纷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蒙医辩证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67 例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 34 例患者,对照组 33 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病毒抗激素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口服蒙药联合微波针刺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经过观察后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周围面神经麻痹的患者,给予蒙医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面部肌肉功能与眼睑功能,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麻醉 蒙医疗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老年慢性阻塞肺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 方法:对 70 例 老年慢性阻塞肺病合并肺结核 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组,每组均 35 例。对比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 优质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明显好于对比组,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好于对比组,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行优质护理效果显著,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得到极大缓解,故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老年群体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结核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初产妇开展针对护理在提升其产后盆底康复依从与改善盆底肌功能方面的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产妇运用常规护理,同期观察组在该基础上运用针对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康复训练依从良好率为92.50%,对照组为62.50%,且P<0.05;观察组产后盆底肌力恢复正常率为85.00%,对照组为52.50%,且P<0.05。结论:对于初产妇开展针对护理可以有效提升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依从,并帮助改善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

  • 标签: 初产妇 针对性护理 盆底康复 盆底肌功能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护理缺陷登记本的使用,减少手术室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方法:建立护理缺陷登记本,将所发生的护理缺陷由当事人把事件名称、发生经过、事件分析、追踪回访记录到登记本上,由护士长组织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共同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到工作当中。结果:将我院手术室2014年-2016年间发生的护理缺陷分类总结,发现护理缺陷风险有明显改善,数量有所减少。但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护理缺陷也有新的变化和发现,通过应用护理缺陷登记本,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整改和防范措施,消除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自律,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能力,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和法律意识,用制度来约束护理行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行规范操作,消除手术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让患者和医生皆满意。

  • 标签: 护理缺陷 登记本 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后措施。方法:以我院 2017 年至 2019 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患者 68 例进行病例资料,对引发出血转化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并确定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抗凝药物史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治疗中,应从相关危险因素中入手,及时监测与控制危险因素的标准水平,形成较好的预后措施,减少患者病情恶化,降低出血转化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职业病预防体检中的作用与临床价值。方法:选择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在本单位进行职业病预防体检的 280 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 280 例体检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 140 例体检者按照常规的体检方式进行体检划分为对照组, 140 例采用健康教育体检方式的小组为观察组,在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体检人员在体检干预期间出现职业病的人数、两组人员对健康认知的水平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等。结果:在两组体检人员分别开展体检干预后,从职业病发病率来讲观察组职业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从两组体检者健康知识水平来讲观察组体检人员的健康知识水平较高;从两组体检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来讲,两组之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相差十个百分点,数据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在职业病预防体检中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帮助体检者提高健康认知水平,减少职业病的发病率,对于体检者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预防体检中应用。

  • 标签: 职业病 预防性体检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信息叠加技术来观察心率变异性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组)和体检身体健康者( B组)中的变化趋势。进行急性心肌梗死与心室晚电位的相关研究,并且对所得数据进行 χ2检验,用精确概率法求得 P值,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心室晚电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阳性指标明显增加( P <0.01 )。结论 心室晚电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 标签: 心室晚电位 急性心肌梗死 信息叠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