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中医眼科有“目病属”之说,因手足三阳经起止于目,或循于眼周,外感六淫之邪可化热生火,循经上客于目;情志内伤,五志之火,皆可上犯于目,尤其是肝火,因肝主情志,肝气通于目;因眼通五脏,气贯五轮,若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化,邪火势盛,可上扰于目;因目既为肝之窍,亦为心之窍,君相二妄行,必上窜于目。目虽居于上,但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邪为患,使气机紊乱,气血津液运转失常,邪既可灼津炼液为痰,又可熬血动血为瘀,导致目之玄府不通,目络不利引发眼病。针对致目为病之火以及目窍为人体升降出入玄府之特性,因此治眼病之火,在实者泻其有余,虚火者补其不足的总则下,须注重具有眼科特色的发越郁、平降气,泄散阴

  • 标签: 眼病 病因病机 中医药治疗
  • 简介:九岁那年,我读小学二年级。周六的早上,刚学会玩自行车的我们,又急急忙忙出门去练车。我们个头矮小,只能半跨在有大杠的红旗牌自行车上,即使这样.也不能阻挡我们飞驰在新修平的路面上。

  • 标签: 疗法 保健知识 中医 健康
  • 简介:本文通过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郁发之”这一五郁致病治则的论述,探讨了历代医家对该治则的认识与发挥,并结合个人临床实践,提出临证应用之时务必清楚“清”、“发”之比例,才能辨证准确,用药精良,效如桴鼓。同时也例举了笔者应用该治则的临床体会。

  • 标签: 《内经》 《伤寒论》 火郁发之 治则 临床经验
  • 简介:郁发之",语出《内经》,后之贤哲,多所发明。"郁"为病理,喻闭塞之意;"发"乃治则,含透散之旨。"郁发之"是言火热之邪郁闭于内,不可单施苦寒直折,尤当透散以发之。仲景开"郁发之"之先河,河间以为表里诸热证皆可归于阳气怫郁,东垣独重脾胃,内伤之病皆由脾胃而始,阳气抑遏脾土,清气不得升发。余以为,阳气以动为常,以行为用,盖当今之世,工业污染,农烟似霭;人处华栋,冬如暖夏,夏似凉冬,天地交济既失;人复生息失慎,焦虑紧张,激怒愤懑,气血常悖于内,渐至郁怫生火,郁暗生,故治必内安其心,外适天地,天地人以位,方可身安立命,远疾疢矣。故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顺气开结,引路去邪,从之性,发火之郁。谨候气宜,无失病机,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 标签: 《内经》 火郁发之 天人相应
  • 简介:针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本人近年采用火针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收到一定效果。且治疗方法简单,时间短,痛苦小,效果好。一般经1~2次治疗就有明显好转,3~8次治疗后均能痊愈。

  • 标签: 火针疗法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 肩周炎 面神经麻痹
  • 简介:风寒之中人也,始则皮毛,肺应之,为喷嚏恶风,鼻出清涕,肌肤烘热,咳嗽咽痛,甚则发疹,继逼腠理。肺与胃应之,为恶寒头痛,身热咳嗽,纳食无味,甚则为斑为疹;渐浸肌肉,胃应之,为舌黄口渴壮热,口中气秽,不思纳食,形体牵滞,卧不安寐,甚则发斑。及至半表半里,则为口苦胁痛,往来寒热,心烦喜呕,不欲纳入,甚则壮热谵语。

  • 标签: 邪火 正气 半表半里 往来寒热 卧不安 咳嗽
  • 简介:立足于《脾胃论》原文明确了阴的范畴和实质,从心火、肝(胆)、相与脾胃生理、病理相互影响的角度,按脾胃先病和脾胃后病分析了阴的产生机制,简述了阴的见症和治疗。

  • 标签: 脾胃论 阴火 李东垣
  • 简介:提起'薄荷',会让人觉得有种独特清香味道和冰冰凉凉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薄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食物、甚至是一种药物。薄荷是我们用的牙膏、漱口水、沐浴露、洗发水和我们喝的饮料、吃的糖果的主要成分。以薄荷提取物薄荷脑、薄荷油为主要成分的药物也有很多,如藿香正气水、止咳糖浆、润喉片等,外用药如清凉油、风油精、花露水等

  • 标签: 薄荷提取物 藿香正气水 洗发水 薄荷茶 止咳糖浆 外用药
  • 简介:郁发之”源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在论述了风、寒、暑、湿、燥、6种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五郁理论.而“郁发之”讲的是对于郁的治疗原则,原指外邪侵袭人体,阻遏气机,火热不得发泄而成郁,用发之之法进行治疗.王冰注曰:“发为汗之,令其疏散也.”郁所引发的疾病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中也有论述:“郁之发……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腹胸背……疡疿,呕逆,瘛疭骨痛,节乃有动,注下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热,甚则瞀闷侬,善暴死.刻终大温,汗濡玄府,其乃发也,其气四.”后世医家对“郁发之”也有不同见解.笔者试就近10年来临床对“郁发之”的应用综述如下.

  • 标签: 火郁发之 邪热郁结 气机阻滞 升散透达 开郁宣降 因势利导
  • 简介:针疗法近年来在皮肤科疾病应用上多有进展。由于其兼有针刺与灸法的特点,结合了温阳气、通经络的功效,能够调节脏腑功能,进而改善甚至治愈各类皮肤疾病。近年来在治疗疣赘、结节性痒疹、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囊肿性痤疮均采用了针疗法,取得了较好疗效,作者在文中详细介绍运用火针治疗皮肤病的操作手法及心得体会。

  • 标签: 火针 鸡眼 结节性痒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神经性皮炎、囊肿性痤疮
  • 简介:据法新社报导’五月中旬.世界卫生组织就沙特两名医务工作者感染致命病毒一事发表声明称:”这是首次有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後被确诊感染nCoV(新型冠状病毒)。”并建议医疗机构“对近期从存在严重呼吸道感染(SARI)病例地区返回的人员提高警惕。”

  • 标签: 冠状病毒 呼吸道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 医务工作者 医护人员 致命病毒
  • 简介:观刘河间三消论,一皆以燥热太甚。张子和三消,俱从断。二公之言详矣。然《内经》又曰:心移寒于肺,为肺消,饮一溲二,死不治。此元阳既亏,金寒水冷,则阴邪乘之;阳衰则气虚,阳不帅阴,则水不化气。故饮水少而便溺多,为肺肾之消,必以温剂散去寒邪,阳气渐回,则阴寒自退。

  • 标签: 《内经》 刘河间 张子和 肺肾 水冷
  • 简介:"相"一词,可溯源于《内经》,其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经由历代医家以及著作的诠释,发展出了极为丰富的内容,并形成了独立的学说,对中医的临床诊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使"相"学说更好地指导临床,作者于百家争鸣中,对"相"的生理特点以及病理变化进行归纳、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相火 生理 病理
  • 简介:麻疹属中医"斑疹"的范畴,为温病热邪深入营血之象。现在的临床上麻疹常见于成人,发病特征与典型的儿童麻疹有异,而重症危重症在成人麻疹中多见,病情复杂,一般临床治疗方法较难收效,故防止重症危重症的出现是防治要点。历代医家治法各有不同,但以透热气法最为有效,而此法祛邪又以"透"的思想为关键,其精髓在于针对病因"透"邪外出,进而调达气机,以求营分热邪有外泄之路,故称透热气法。本文结合治疗麻疹验案一则,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透热转气法 麻疹 温病 斑疹
  • 简介:[目的]观察壮医针配合拔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对60例肩周炎患者行针和拔罐治疗,隔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51例,占85%;好转7例,占11.7%;无效2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结论]壮医针配合拔罐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疗效。

  • 标签: 壮医 火针 拔罐 肩周炎
  • 简介:中医学的“斑疹”,为温病热邪深入营血之象。历代医家治法各有不同,可大体总结为清营养血法、凉血散血法和透热气法,其中尤以透热气法最有效,而透热气法祛邪又以“透”为关键,将其向外延伸,可归纳为宣透法,凉透法,养透法。本文从上述“三透法”结合历代医家观点,试述“透”在透热气法治疗斑疹的理论内涵。

  • 标签: 透热转气法 温病 斑疹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影响新生儿卡介苗免疫接种率状况,探讨提高接种率的对策。方法统计2009~2012年在我院住院分娩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状况。结果抽取我院2009~2010年新生儿卡介苗免疫接种后12周做PPD试验阳率8645%、2011~2012年卡介苗免疫接种后12周做PPD试验阳率9738%,P<0005。结论影响卡介苗接种质量的因素很多,诸如针头斜面长度、接种部位皮肤的固定、接种方法与剂量不足、接种技术、接种人员等,都是提高卡介苗接种质量及免疫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预防接种 阳转率 接种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