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的或者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1].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在临证中实践治疗本病,学习与领悟张洪春教授诊治的宝贵经验.张教授具有独特的肺脾常见病和其他疑难病的辨证论治思路,尤其擅长于应用疏风解痉法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现将其诊疗本病的临床经验整理如下.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疏风宣肺 调补脾肺肾 临床经验
  • 简介:咳嗽是由外感、内伤多种病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的一种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发出咳声、咳吐痰液。其既可以作为多种肺系疾病过程中的一个共有症状而出现,又可视为一个独立疾病。中医虽有"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之说,但纵观临床,其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常将之并称。

  • 标签: 咳嗽 宣肃肺气 麻杏芩龙汤加减
  • 简介:孙呈祥教授治疗筋伤病用药强调阴阳平衡,擅长从肝、脾、肾论治筋伤病。孙教授认为药对组方简单,应用灵活,他常用药对包括川牛膝与木瓜、拳参与土茯苓、白芍与甘草、全蝎与蜈蚣、补骨脂与肉苁蓉、片姜黄与萆薢等。他创立了黄芪三仙汤、鸡藤三虫汤、桃膝理筋汤等经验用方并灵活加减运用于临床。孙教授在临床治疗筋伤病时,总以内外治法相结合,常可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 标签: 筋伤病 中药 经验 名老中医
  • 简介:介绍赵卫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本为虚实夹杂,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胃络瘀阻,其中肝郁脾虚为本,气滞、胃络瘀阻、湿热是其标,治疗大法为疏肝解郁、行气活血,佐以清热祛湿、化瘀散结、解毒化瘀,用升降通顺的胃炎合剂进行加减,有层次、有针对性地治疗本病。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名医经验 胃炎合剂 旋覆代赭汤 四物汤 赵卫国
  • 简介: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其文指出:“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人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

  • 标签: 乌梅丸 厥阴病 五运六气 开阖枢 欲解时 经验总结
  • 简介:商宪敏教授认为湿邪痰浊是导致痛风的主要病因,气血经脉阻滞是引起痛风发作的重要病机。痛风急性发作期多见湿热壅盛、血脉痹阻型,治以清利湿热、活血通痹。慢性痛风关节炎期寒湿阻滞、血脉痹阻型,治以化湿散寒、活血通痹;痰湿内蕴、血脉痹阻型,治以化痰除湿、活血通痹。痛风缓解期肝肾亏虚、湿瘀互阻型,治以滋补肝肾、化湿通络;脾肾亏虚、湿瘀互阻型,治以温补脾肾、化湿通络。商教授治疗痛风注重辨证分期治疗,注意辨证辨病相结合。对商教授治疗痛风经验方痛风定痛汤进行了介绍。

  • 标签: 痛风 中药 经验 痛风定痛汤 名老中医
  • 简介:单兆伟教授临证50余载,精于脾胃系统疾病的诊疗,善于运用半夏治疗各种胃病。在运用半夏过程中,首重辨证,精于配伍。中焦湿热者,以法半夏与黄芩配伍,辛开苦降;痰湿内阻中焦者,法半夏与陈皮配伍,理气燥湿化痰;胃气亏虚者,半夏与参、术同用,通补并用,补而不滞;胃阴不足者,半夏与麦冬配伍,刚柔相济,滋而不腻。同时,结合辨病,旁参药理,在呕吐、消化道肿瘤、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中,灵活配伍半夏。

  • 标签: 半夏 单兆伟 胃病
  • 简介:郭维琴教授对于辨治心律失常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宝贵的临床经验。她认为心气虚为本,瘀阻心脉为基本病理变化,营阴亏虚、神不守舍,是脉律(率)失常、心悸发作的病机,益气活血、养阴安神是针对心律失常病机治疗的基本方法,她主张在治疗不同疾病所伴发的心律失常时,必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灵活用药加减化裁。对郭教授治疗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律失常、功能性心律失常、更年期心律失常的经验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悸 心气虚 气虚血瘀证 益气活血法 名老中医
  • 简介: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疾病,在辨证治疗方面较为复杂,变化多端。经方是中医学的精髓,对于经方的深入剖析及病因病机学的深刻体会,无论内科疾患亦或是外科顽疾均可达到异病同治之目的。本文为王玉玺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经验总结,文中三个病案分别从六淫、脏腑、气血三个方面结合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表述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真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治疗荨麻疹上的具体应用,方证相应,望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王玉玺 经方 荨麻疹 经验
  • 简介: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为张仲景寒温并用之代表方剂,该方具有辛开苦降,寒温平调之效,用于治疗脾胃升降失序,寒热互结于心下之证,可见心下痞满、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微腻,为临床常用之有效方剂。本文从《伤寒论》原文论述半夏泻心汤证病因病机及其组方特点,重点介绍李秋贵主任医师临证应用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呃逆、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的经验与体会,指出心下痞、呕逆、大便不成形是本方证候特点,临证只要抓住脾胃升降失序、寒热错杂的基本病机,投以本方化裁治之,均可获满意疗效。

  • 标签: 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 枳术丸 功能性消化不良 呃逆 慢性胃炎
  • 简介:郭维琴教授认为高血压病多因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内伤虚损所致。郭维琴教授提倡辨病辨证相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在继承其父郭士魁教授对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将高血压病辨证分为肝火上扰,痰湿中阻,瘀血阻络,精血不足、虚风内动,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脾肾阳虚证6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她治疗高血压病典型症状及其并发症(中风、胸痹、怔忡)擅长运用药对,包括珍珠母、决明子,钩藤、天麻,枸杞子、菊花,桑寄生、杜仲,丹参、红花,酸枣仁、合欢皮,川芎、地龙,郁金、姜黄等,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高血压病 辨证分型 药对 名老中医
  • 简介:蔡圣朝主任医师是全国名老中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针灸科研、临床工作、教学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妇科、内科、脊柱疾病等老年性疑难杂症。周围性面瘫是以茎乳突孔或以下部位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以口眼斜为主要特点,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神经水肿、髓鞘脱失及轴突不同程度变性,使得神经管相对狭窄,导致面神经受压,表现为面部表情瘫痪。笔者有幸拜于蔡老门下,跟师学习,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面八针 针灸 临床经验
  • 简介:利用药物的偏性,调整疾病之偏态的"调态"策略,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思维。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将极大地提高中医治疗的靶向性。仝小林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倡导中西结合,提出"态靶结合"中医临床处方方略,并将其应用于高血压病的临床辨治中。仝师将高血压病的病机概括为"寒、热、水、痰、瘀、革"六种类型,并充分利用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将具有降压功效的中药,按照"态靶结合"思路,灵活应用于各型高血压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态靶结合 高血压 靶方 靶药
  • 简介:楼丽华教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浙江省中医院乳腺病中心创始人,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乳腺科医疗、教学、科研40余年,学验俱富,诊治乳腺科疾病临床疗效显著。近几年少儿乳房发育症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对少儿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少儿乳房异常发育症是指青春发育期以前的男、女儿童单侧或双侧乳晕下隆起圆形或扁平结块,或乳房略有隆起,但乳头、乳晕不发育,一般不伴随其他副性征的异常及全身性的内分泌疾病[1]。

  • 标签: 少儿乳房异常发育症 柴胡疏肝散 二仙汤 楼丽华
  • 简介:王大经教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诊治有独到见解,他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主张采用西医疾病诊断、结合中医中药治疗,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辅以单味药物对症加减。他认为其病因病机为风寒湿毒等因素在阳气亏损时侵袭人体。中医治疗时将类风湿关节炎分为发作期和稳定期2个不同的阶段,再根据证型分别辨证论治。在治疗中他擅长运用附子、生石膏等大温大寒的药物,以及白鲜皮、炒白芥子等清热化痰、散结通络的药物,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辨证论治 名老中医
  • 简介: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中医在治疗上颇有治疗优势。李俐教授为广州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长期致力于呼吸病临床研究,其治疗慢性咳嗽临证思路清晰,方药运用灵活,注重审证求因,重视调养脏腑,认为慢性咳嗽病机特点为余邪未尽、留滞肺脏,脏腑虚损、虚实夹杂,治疗上注意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 标签: 慢性咳嗽 中医经验 医案
  • 简介:导师龙惠珍是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教学工作30余年,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现将笔者龙惠珍医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临证经验 龙惠珍
  • 简介:蔡连香教授从事妇科临床科研五十余载,学验俱丰。近年减肥所致闭经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尤发于青年女性,蔡老认为该病为脾肾肝三脏功能受损,导致"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失调,血海不能满溢,遂致月经停闭,其基本病因为脾肾不足,肝郁血虚,以健脾补肾,填精养血为治疗大法,拟用毓麟调经汤治疗该病,依循补—通—调治疗顺序,并将心理疏导贯穿始终,临床疗效显著。现将蔡老治疗经验介绍如下,并谨录临床病案以供同道参习。

  • 标签: 蔡连香 减肥 闭经 毓麟调经汤
  • 简介:本文介绍了吕仁和教授面对现代临床难题,以中医理论、多年临床经验及传统药物学认识为基石,结合现代药物学研究,从中医临床思维的角度出发,辨证运用羌活、益智仁药对,并形成新的治疗方案,将之用于治疗肾病及防治类固醇类药物某些不良反应。这一认识过程及用药经验,展现了吕仁和教授在临证中如何更好将中西医临床思维及优势相结合,以便于更好地缓解和减轻患者的烦苦。并通过临床案例的联系与比较相对具象的描绘出吕教授在使用羌活、益智仁药物的思路及独特用法,充分体现了吕教授衷中参西,"洋为中用,重点在用"的思想。

  • 标签: 羌活 益智仁 经验 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