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并分析针灸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针灸组与对照组各30例,针灸组患者采用针灸颈三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药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NPQ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针灸组患者VAS、NP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颈型颈椎病 温针灸颈三针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针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RhoA(Rashomologgenefamily,memberA)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清洁级健康3月龄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针灸组三组,每组20只,采用皮内注射牛II型胶原接种诱发制备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针灸组于造模第1天取足三里和肾俞穴针灸治疗,采用手针,刺激量以大鼠耐受为度,1次/d,共21d。所有大鼠于相应处理结束后,采用排水法测大鼠膝关节部体积,放免法检测血清白介素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膝关节滑膜组织Rho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肿胀明显,血清中白介素含量较高,膝关节滑膜组织RhoA蛋白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灸组大鼠膝关节肿胀改善明显,白介素含量减少,RhoA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能有效调节RA大鼠关节炎性损伤状况,降低RA大鼠血清白介素和骨关节滑膜组织RhoA蛋白含量,这可能是针灸通过调节RhoA蛋白改善RA的调节机制之一。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温针灸 RHOA
  • 简介: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用薤白有四方,后世对于书中薤白功用之论在金前后出现分水岭,本文通过考证仲景时期对薤白的普遍认识与仲景在《伤寒论》中薤白用法、用量及配伍的变化,论仲景用薤白之本意。

  • 标签: 薤白 温补 伤寒论
  • 简介:近几十年来,疮疡科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阳证疮疡相对减少,阴证疮疡患者逐渐增多,且随着抗生素的应用,阳证疮疡较为容易治愈,而阴证疮疡因其多数创面的病菌已具有耐药性,抗生素的作用并不大。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干细胞技术和纳米技术等的研发,西医在创面修复领域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难愈性创面仍是其面临的修复难题。

  • 标签: 温通法 寒凝血瘀 内治法 外治法
  • 简介:针灸大成》卷九"治症总要"为杨氏临床经验总结,包括内、妇、儿、外、头面五官、肢体经络及气血津液病症。全篇151条条文中有98条条文对病因病机做出分析,是杨氏诊治的重点所在。以论述五官病症、肢体经络病症、肝胆病症、脾胃病症、妇科病症最为详尽,体现杨氏临证治疗的特点,是针灸临床治疗的宝贵财富。

  • 标签: 针灸大成 治症总要 病症分类 病症分析
  • 简介:模型理论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模型与针灸之气结合的尝试尚少见。概述模型理论的主要内容,区分理想化模型与虚构模型,在梳理针灸之气的概念认识与现代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将针灸之气视为模型的可能及其类属,并与易混概念"以太"进行辨析。

  • 标签: 针灸 理想化模型 虚构模型 以太
  • 简介:查阅近5年相关文献,从针刺、艾灸、埋线等方面综述了针灸治疗泄泻的方法,指出其在治疗泄泻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 标签: 泄泻 针灸 临床研究 研究概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经》)是中国已知的第一部针灸专著,由西晋时期的皇甫谧撰集《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而成,这次编撰工作不单是对三部典籍的整理、引用和保存,更是对中医基础理论和针灸学科的一次再认识和创作。本文从《甲乙经》对《素问》《灵枢》内容的选择,以及对所选内容的编排方法两方面入手,探究皇甫谧编撰《甲乙经》的思路和方法,力求对理解和运用《甲乙经》文有所助益。

  • 标签: 内容选择 针道 事类相从 删其浮词
  • 简介:一名78岁糖尿病足女性,右足Ⅰ~Ⅴ趾混合性坏疽,外院建议行截肢手术,患者拒绝并求助于中医治疗。应用通法指导中药内服,配合常规疮面外治、营养治疗,1个月后感染控制,2个月后缺血性疼痛明显改善,3个月后患足转为干性坏疽状态,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晰,4个月后坏疽足趾逐步完成无损伤离断,9个月后残端疮面愈合。此患者良好的转归提示着通法可以促进坏疽肢体离断和疮面愈合,为治疗糖尿病性足坏疽补充了一种自然、安全的截肢法。

  • 标签: 温通法 自然截肢法 糖尿病性足坏疽
  • 简介: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现代针灸文献中治疗腹痛"同功穴"的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8—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腹痛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得到相关文献50篇。结果:通过分析得出,现代文献针灸治疗腹痛"同功穴"主要为足三里、天枢、内关和中脘等;"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阳明胃经和任脉;"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部和胸腹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募穴。结论:针灸治疗腹痛,主要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腧穴,即同功穴为主,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起到增强针灸治疗腹痛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针灸 腹痛 同功穴 规律 数据挖掘
  • 简介:目的观察双清口服液治疗风肺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服用抗病毒口服液,治疗组服用双清口服液。结果:双清口服液治疗风肺热病显效率为92%,总有效率为98%。其显效率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清口服液治疗风肺热病其疗效优于抗病毒口服液,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清口服液 风温肺热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