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为提高艾炷的制备速度和质量,设计一用于制备艾灸用艾炷的模具,由底座、艾炷成形筒和压缩棒三部分组成。底座为一平底中空圆筒,艾炷成形筒为一中空圆柱体,由两个形状大小对称的半圆柱体合围而成,插于底座内腔;艾炷成形筒的内腔底部呈圆锥形,内腔的体部呈圆柱形;压缩棒为一实心圆柱体,用于压缩置于艾炷成形筒内的艾绒。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提高制备艾炷速度,且使用安全。制得的艾柱形状规整,药量和大小一致,质地密实,便于包装、储存和携带。

  • 标签: 针灸器械 灸法 艾炷灸 艾叶
  • 简介:主动脉夹层表现很隐蔽,不容易察觉,它发病又急又险,待到有明显症状出现时,往往为时已晚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女研究员杨女士34岁,妊娠26+周,患有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于2015年12月28日收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进行治疗。2016年1月11日出现胸痛继而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多科室联合抢救无效死亡,原因为主动脉夹层破裂,尸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呼吸心跳骤停 子痫前期 杨女士 血压监测 胸痛
  • 简介:2015年10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在北京召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荣获2014年"百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这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连续第3次获得"百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共收录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312,《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核心影响因子0.722,核心总被引频次2235,综合评价总分78.30,总排名第102位,位居中医药大学学报类榜首。

  • 标签: 杰出学术期刊 核心版 总被引频次 ISTIC 影响因子 综合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两不同针刺方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方法:选用造模成功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皮内针组、罗格列酮组;同系非糖尿病大鼠作为空白组。针刺组和皮内针组大鼠取内庭、足三里、胰俞穴,其中针刺组结合电针治疗,药物组给予罗格列酮灌胃治疗。结果:各治疗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素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但均高于空白组(P〈0.01,P〈0.05);GLP-1、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高于模型组(P〈0.01),但针刺组低于空白组(P〈0.01),而药物组、皮内针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以有效提高GLP-1水平,可能因此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 标签: 针刺疗法 2型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多重实时PCR技术,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探索一可同时且快速准确检测五类致谢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的方法。方法选择78株大肠埃希菌、志贺菌为研究对象,筛选各菌种特有的一些毒性基因,包括aggR、eaeA、ipaH、lt、stlb、stx1及stx2,以这些毒性基因作为PCR扩增反应的检测目标,通过NCBI网站获取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5.0进行引物序列的设计,而后进行PCR扩增反应,对反应产物进行验证从而证实引物的特异性,同时通过反应体系中各底物浓度的配比进行调节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调整,确定最佳PCR扩增体系和条件,最终成功建立一能同时鉴定五类致泄性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本研究结果发现,针对各菌种的毒性基因所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反应的验证,被证实均特异性地扩增出相应的目标基因产物,且在本研究中对78株大肠埃希菌及志贺菌的多重PCR检测结果与单重PCR检测结果吻合。结论本研究利用多重PCR技术,成功建立了一能同时且特异性地检测致泄性大肠埃希菌及志贺菌特异性的检测方法,我们期望这种检测方法可应用在临床疾病诊断及在食品检验等方面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多重PCR方法 毒性基因 内参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