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教学评价模式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的实施具有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针灸学教学模式,难以对动态的教学过程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将形成性成绩引入针灸学教学的评价体系,将考核的过程贯穿学习的始终,使教与学始终处于良性动态中,实现了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明显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质量。

  • 标签: 形成性评价 针灸学 教学评价
  • 简介:“互联网+”课堂教学新模式起源于美国,也被称作“翻转课堂”,也是微课的一种模式,在2011年引进我国以来一直被教育工作者研究实践同时也取得不少成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翻转,是将传统课堂上教师所讲授内容通过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教学资料来实现对知识的初步学习,将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与老师、同学交流探讨。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组织设计课堂活动,扩展学习内容,通过问题探讨、分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进一步内化知识,提升认知。这种翻转了传统教学流程的模式,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拓展学生思维,延伸学习时空,照顾到个体差异化,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1]。

  • 标签: 互联网+ 课堂新模式 临床教学 形成性评价
  • 简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远期并发症,其主要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皮肤改变,严重者可导致静脉性溃疡。大约有20%-50%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两年内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其中伴静脉性溃疡的约5%-1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上一大难题。目前,西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无针对性药物,仍以抗凝为主。中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认识由来已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但部分现代医家仅从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法论治,收效甚微。本文运用温补脾肾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一例,效果明显,现将验案总结,以飨同道。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真武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