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咳嗽是呼吸科常见病,就中医学历代医籍和医家的相关论述进行整理源发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医家对咳嗽就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魏晋隋唐时期重视寒邪在咳嗽发病中的作用,病证分型和治疗方法更为丰富;及至宋金元咳与嗽开始分而论之,辨证论治百家争鸣;明清时期将咳嗽明确分为外感内伤,对病因病机的认识逐渐统一;近现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将咳嗽的辨证论治体系不断细化和完善;近年来对咳嗽病的认识较前有所创新,规范化中医辨证论治的探索也对其诊疗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咳嗽 学术源流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 简介:系统整理了截止1911年前的江苏地区针灸医籍共计41部,涉及医家40人。其中元代及元以前5部,明代14部,清代22部;医籍中7部分布在苏北,34部分布在苏南,尤其是苏州吴县一带较为集中;现存15部,26部已佚。

  • 标签: 江苏 古代文献 针灸医籍
  • 简介:对黑水城出土的一则西夏文药方进行翻译、释读与考校,这则医方不存方名,组方药物有白茯芩、陈皮、半夏、木香,据其所治疗疾病的症状气喘痰积.将其拟名为“半夏茯芩汤”。从其组方特点、治疗症状可以推断其来源于中原医学,其所据底本可能为某种已佚的汉文医方。

  • 标签: 黑水城 西夏文 半夏茯苓汤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普罗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3)与对照组(n=62),对照组采用普罗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2组治疗周期均为50d。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斑块状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8%(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bA1c、血浆Hcy水平、NHISS评分及血清hs-CRP、IL-6、IL-18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普罗布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可抑制斑块发展,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可靠。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 普罗布考 针刺 神经功能 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