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安普贴治疗多巴胺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按时间段将60例多巴胺致静脉炎病人随机分为安普贴组、硫酸镁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安普贴和硫酸镁外用治疗6d后评定治疗效果,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安普贴组、硫酸镁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0%和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分别为100%、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普贴治疗多巴胺致静脉炎的效果优于硫酸镁。

  • 标签: 多巴胺 静脉炎 安普贴 硫酸镁
  • 简介:【摘要】为探讨梓醇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本文采用原代中脑神经元培养,通过乳酸脱氢酶、线粒体复合物 I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等多个指标的检测,观察梓醇对 MPP+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结果显示梓醇可以减弱 MPP+造成的中脑神经元生存力的丧失,降低质膜的破坏,从而减少了细胞中 LDH的漏出,并且梓醇也抑制了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性。本研究表明,梓醇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 标签: 梓醇,多巴胺,线粒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探究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在治疗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方法比较两种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于感染性休克中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经不同的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后,细胞缺氧、机体各器官功能障碍均有所改善,感染性休克均得到一定程度的逆转,在改善血流动力学方面无差异,但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尿量改善情况及乳酸清除率优于多巴胺治疗组。结论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确切,但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效果较多巴胺有显著优势。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血管活性药物 血液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巴胺联合硝普钠用于治疗心梗后左心衰的疗效。方法: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选取84例心梗后左心衰患者分别采用多巴胺(对照组)和多巴胺联合硝普钠(研究组)治疗,记录并对比患者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幅度更大(P<0.05)。患者不良反应无统计价值(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心梗后左心衰的疗效优于单一多巴胺治疗,且该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率,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巴胺 硝普钠 心梗后左心衰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持续静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经急诊PCI术后合并泵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MI经急诊PCI术后伴泵功能衰竭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应用多巴胺静注泵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10ml/h持续静脉泵入1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B型尿钠肽水平、心功能分级及多巴胺使用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在24h、48h和72h时点SBP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DBP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组BNP水平在24h、72h和7d时点较治疗前各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48h后两组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h、7d后,治疗组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多巴胺使用总时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AMI急诊PCI术后伴心力衰竭患者能有效地降低患者BNP和心率,减少多巴胺用量,稳定急性期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泵功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泵功能衰竭 参附注射液 多巴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