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精神障碍在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超过了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等疾病”,今后我国各类精神问题将会更加突出。精神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82年中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5岁及以上人口中精神障碍(不包括神经症)终生患病率12.69%(陈昌惠1986)%。此类疾病是全球公认的难治性疾病,治疗时间跨度长,护理难度极大。

  • 标签: 精神疾病 延伸护理 模式 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中记录的>2.0s的长RR间期进行原因分析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检出长RR间期患者共38例结合其监测日志进行分析。结果38例长RR间期中,心房纤颤18例占47.4%,II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占21.1%,窦性停搏6例占15.8%,窦房阻滞4例占10.5%,房早未下传2例占5.3%。长RR间期多见于睡眠期,清醒期发作较少。最长RR间期为4.52秒。睡眠组黑朦、晕厥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睡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7,P=0.031)。出现黑朦晕厥症状的RR间期均在3.5s以上,RR越长,相关症状越重。结论应用动态心电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长RR间期及其相关原因,并尽早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尤其对于有黑朦晕厥症状病人,可以有效的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原因,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降压定眩片联合依那普利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双盲分为A、B两组,单用依那普利组及降压定眩片联合依那普利组,观察其用药后对动态血压、谷峰比值、平滑指数及血管内皮因子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结果:A、B两组治疗后均可有效降低24h血压(P〈0.05),但联合用药血压下降更为显著(P〈0.0D,谷峰比值及平滑指数亦优于单用依那普利(P〈0.05),A、B两组治疗后均可降低内皮素的含量,升高一氧化氮的含量(P〈0.05),但联合用药组效果更为显著(P〈0.01);结论:降压定眩片联合依那普利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效的降低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且作用持续平稳。

  • 标签: 降压定眩片 依那普利 动态血压血管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