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升血调元颗粒对胃癌化疗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RBC-ICR)检测35例胃癌患者应用中药升血调元颗粒配合化疗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与同期单纯应用化疗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比较。结果35例胃癌患者化疗后配合使用升血调元颗粒组RBC-c3bRR较治疗前升高,RBC-ICR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单纯化疗组,与使用升血调元颗粒组相反,RBC-c3bRR进一步下降,RBC-ICR进一步升高,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升血调元颗粒能显著提高胃癌化疗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

  • 标签: 升血调元颗粒 胃癌 化疗 红细胞免疫Effect of rising blood Diao yuan Granule on the red cell immun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升血调元颗粒在晚期胃癌治疗过程中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中药升血调元颗粒配合化疗观察胃癌患者的T细胞亚群水平、肝肾功能、瘤体大小,并观察全身、消化道和骨髓毒副反应。与同期25例单纯接受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升血调元颗粒配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在T细胞亚群水平、肝肾功能、瘤体大小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升血调元颗粒与化疗配合治疗晚期胃癌,可不同程度改善化疗药物引起的全身、消化道和骨髓毒副反应。而其对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与其能改善患者机体的T细胞免疫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晚期胃癌 升血调元颗粒 化疗 T细胞亚群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黄芪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其主要药效成分黄芪多糖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防治多种疾病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药理作用。但目前对黄芪多糖的临床配伍及单体效价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故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开发黄芪多糖新的作用靶点和功效的研究工作亟待加强。

  • 标签: 黄芪 黄芪多糖 免疫调节 黄芪制剂
  • 简介:通讯作者王书彦,大学本科,主治医师。摘要目的研究加温对舌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探讨高温治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舌癌细胞Tca-8113进行体外加温,采用流式细胞术及MTT法研究加温后舌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Go~G1,S期细胞百分数在加温后无明显改变,而加温10minG2~M期细胞百分数则迅速降低,但它不随加温时间的延长而改变。结论加温能使分裂期细胞减少,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 标签: 加温 舌癌细胞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细胞性肝癌与肝细胞性肝癌侵犯胆管的CT及MRI特征的差别,提高鉴别诊断准确。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侵犯胆管的8例ICC和12例HCC病例,分析其CT或MRI资料,研究ICC和HCC侵犯胆管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结论ICC和HCC侵犯胆管的影像学表现有显著差异,CT或MRI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 标签: 胆管细胞性肝癌 肝细胞性肝癌 MRI CT
  • 简介:摘要目的就小儿过敏性哮喘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00例小儿过敏性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0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治疗方法,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免疫治疗,不再采用其他的抗过敏类药物,而只采用脱敏液进行治疗。结果200例治疗组患儿显效111例(555%),有效83例(415%),无效5例(25%),总有效率为975%;200例对照组患儿显效15例(75%),有效39例(195%),无效146例(730%),总有效率为27%,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小儿过敏性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较好。可有效地减少复发,缩短治疗时间,缓解症状,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小儿 过敏性哮喘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调控免疫方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硬度值。方法将80例恩替卡韦治疗1年DNA转阴但仍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40例继续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40例加用调控免疫方,12周、24周时用Fibroscan测量患者的肝脏硬度值。结果恩替卡韦联合调控免疫方治疗组患者的肝脏硬度值较单纯恩替卡韦治疗组显著下降。结论调控免疫方有明显的改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妇科外洗液对各类阴道炎患者阴道SIgA值的影响,研究其治疗阴道炎的机理。方法观察100例阴道炎患者,每日用妇科外洗液阴道灌洗+坐浴熏洗10~20分钟,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阴道SIgA值的变化。结果本组治疗前阴道SIgA值为4518±102ng/ml,治疗后为62033±953ng/ml,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妇科外洗液能有效治愈阴道炎,与其能显著提高阴道炎患者阴道sIgA值,从而增强阴道局部免疫功能有关。

  • 标签: 阴道炎 妇科外洗液 阴道SigA
  • 简介: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报导,美国俄勒冈卫生科技大学教授舒赫拉特.米塔利波夫及其同事在《细胞》杂志撰文称,把一个发育完全的胎儿皮肤细胞的遗传信息注入一个卵细胞细胞核,然後设法促使91细胞分裂。

  • 标签: 人类干细胞 科学家 克隆 《时代》 《细胞》 卫生科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巨细胞病毒感染共3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治疗方法,0至6月患儿人院后常规检测CMV-IgG.IgM,结果均为阳性作尿液病毒学检查,同时检测心肌酶谱,肝肾功能,脑干听力诱发电位,脑MRI,视网膜检查,诊断明确后予以(更昔洛韦)抗病毒,抗感染,营养心肌(肌酸磷酸钠),护肝(还原谷胱甘肽)治疗。结果36例患儿经积极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脏器损伤恢复,视力,听力恢复正常。结论CMV感染在我国广泛流行,且多在婴儿时期发病。免疫抑制个体可出现明显症状,患儿可同时出现肺炎,肝炎,心肌损伤等,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以及积极治疗,可有效避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巨细胞病毒感染 诊疗效果 更昔洛韦 婴儿 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ⅢA-N2期肺腺癌的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ⅢA-N2期肺腺癌术后患者122例,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三组,放疗组40例,进行放疗治疗;化疗组40例,采用化疗进行临床治疗;免疫组42例,采用免疫方法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生存率。结果免疫组的近期临床疗效、消化道不良反应、水电解质紊乱、治疗依从性和住院治疗时间等均明显优越于放疗组、化疗组,差异性明显,(P<001);放疗组对比化疗组,差异性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针对ⅢA-N2期肺腺癌患者采用免疫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增加临床治疗依从性,缩短临床住院治疗时间,安全性较高。

  • 标签: ⅢA-N2期 肺腺癌 放疗 化疗 免疫治疗 不良反应 近期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侧(TCT)联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就诊的1675例患者进行宫颈TCT检测,细胞学诊断采用TBS(2001)分级报告系统。结果将分类结果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US)以上列为细胞学阳性病例。检出异常结果如下非典型鳞状上皮,意义不能明确(ASC-US)67例,检出率为400%;非典型鳞状上皮,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6例,检出率036%;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7例,检出率为101%;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6例,检出率为036%;鳞状细胞癌(SCC)1例,检出率为006%。检出阳性病例中28例经阴道镜下取材活检,经活检结果为阳性者16例,符合率为5714%。结论宫颈TCT在妇科普查中阳性检出率高,癌前病变分型明确,能够准确反映宫颈的病变情况,是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液基薄层细胞学 TBS分级 阴道镜 宫颈病变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