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再接修复术在中切牙冠折断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中切牙冠折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采用了单纯再接术和纤维桩修复术。结果术后纤维桩修复术和单纯再接术患者修复满意度均较高。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患牙状况良好、修复牢固、咀嚼功能良好、牙龈无明显炎症。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纤维桩修复患者各有1例出现桩折断和牙周炎,单纯再接术患者出现牙冠再次折断。1年后随访结果显示,纤维桩修复术和单纯再接术患者修复成功率分别为84.0%和60.0%(χ2=1.500,P=0.221)。结论纤维桩修复术和单纯再接术均适用于中切牙冠折断修复,但是纤维桩修复术成功率更高。

  • 标签: 再接修复术 纤维桩修复术 单纯再接术 中切牙牙冠
  • 简介:摘要目的Ⅱ类颌间牵引时,通过改变J钩位置以及摇椅弓曲度分析上颌切牙的受力情况。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Mimics建模软件和Ansys分析软件,建立上牙列(其中上颌第一前磨牙拔除,拉尖牙向远中到达第二前磨牙的近中)及其支持组织、不同曲度摇椅曲(0°、5°、10°、15°),同时在侧切牙近、远中分别建立牙合侧钩模型,J钩牵引角度与牙合平面呈37°角,牵引力每侧200g,同时配合颌间Ⅱ类牵引(100g)模型。结果上颌切牙应力集中区主要分布在托槽区域,而牙周膜的应力集中区主要分布在牙颈部,牙周膜所受到的应力值远小于上颌切牙所受到的应力,且与上颌切牙的应力变化规律相同。结论①牙齿和牙周膜所受到的最大应力都是随着摇椅曲增加而增大。②J钩位于侧切牙远中时,中切、侧切牙之间受力差异小;而J钩位于侧切牙近中时,中切、侧切牙之间受力差异更大。

  • 标签: 三维有限元 摇椅曲 J钩 关闭间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发骨科手术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从而更好的减少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概率,提升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造成骨科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研究引发术后感染的一些主要因素。结果骨科手术的类型、手术的时间以及手术的部位等因素都和患者术后的切口感染密切相关,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结论临床上引发骨科术后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工作中要特别的重视,最大限度的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手术的有效和高质量开展。方法:以骨外科接受手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学软件,对参与实验的患者伤口感染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并对对其接受手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0例骨外科患者,临床术后伤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本身的年龄问题,以及手术切口和手术时间。结论:骨外科患者手术治疗中,应充分注意到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因素,提高医师手术操作技能,提高相应应对防范措施,做好环境等消毒管理,在可操控的范围内,将术后患者伤口感染发色和功能的概率降到最低,为患者预后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 标签: 骨外科 手术 切口感染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手术造成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措施,旨在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筛选出影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结果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主要与患者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时间、肥胖及糖尿病等因素有关。结论在临床实践中要针对性的做好预防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的护理干预工作,通过降低切口长度、缩短手术时间、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措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普通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上颌骨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样本由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提供,共计100例上颌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时间2021年1月~2023年10月。抽签法随机分组,分2组,50例/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术前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生活质量以及术前术后负性情绪得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围术期生活质量中,观察组各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负性情绪中,观察组术前、术后得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上颌骨恶性肿瘤围术期中,术前术后护理可增强患者手术、康复信心,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围术期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上颌骨恶性肿瘤 术前术后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上颌区种植体联合前部种植体修复萎缩性上颌骨牙列缺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12月30例萎缩上颌无牙颌患者,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详细评估患者口腔状况,实施翼上颌区种植体联合前部种植体修复治疗,观察种植体稳定性、咀嚼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咀嚼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种植体稳定性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90%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翼上颌区种植体联合前部种植体修复治疗是一种有效针对萎缩性上颌牙列缺损的修复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口腔健康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翼上颌区种植体 前部种植体修复 萎缩性上颌牙列缺损 修复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心脏术后胸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心脏术后胸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引流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多侧孔引流,实验组行负压封闭引流,对比切口愈合情况及经济指标。结果:实验组切口愈合率(X2=8.5241,P=0.0000)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换药次数(t=8.5412,P=0.0000)、总住院时间(t=14.2521,P=0.0000)、因切口住院费用(t=22.5241,P=0.0000)等经济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可促进患者切口的快速愈合,减少患者的治疗经济费用,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心脏手术 切口愈合不良 经济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术中切口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收治患者中12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0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后手术切口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有效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率,促进恢复,安全性高,得到满意评价。

  • 标签: []手术室护理管理 术中切口感染 防控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65例正畸矫治儿童上颌牙齿前突效果以及矫正前后侧貌变化和颌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65例儿童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儿童进行头颅X线侧位片和记存模型,分析硬组织指标及软组织面型特征,研究错颌机制的产生,制定矫正法案双侧的上颌处的第一双尖牙进行减数拔出,选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正牙齿;而对照组采用自攻型微钛钉支抗种植体。结果正畸矫正儿童上颌牙齿前突有明显变化,前突的上牙突度减小,颌关系恢复正常,软组织的凸面得到改善。结论儿童上颌牙齿前突矫治有利于上颌与上牙弓突度降低,软硬组织之间结构一致,特别是上牙弓改善较明显。

  • 标签: 正畸矫治 儿童 上颌牙齿前突 方丝弓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上颌窦外提升术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近两年在我院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种植修复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分别采取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和上颌窦内提升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手术中,上颌窦外提升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种植体骨结合、种植效果良好,且安全性突出,其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上颌窦外提升术 口腔种植手术 口腔修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上颌骨骨折后采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 方法 本文选择2019-2020年期间,入住我院的患者共计106名,采用对比实验的方式开展实验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常规和个性化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对患者的各项指标分析,在牙龈指数、口腔溃疡、感染的指数等方面,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效率,降低口腔感染的几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个性化 口腔护理 上颌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会阴正中切开术与会阴侧切术用于阴道助产的效果。方法60例头位阴道分娩的产妇中,行会阴正中切开术30例(实验组)和会阴侧切术30例(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后会阴切口肿胀、疼痛、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产后5d内,侧切组有明显肿胀和疼痛23例,正中切开组有明显肿块和疼痛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会阴侧切组I期愈合18例、Ⅱ期愈合7例、感染3例、裂开2例,正中切开组I期愈合28例、Ⅱ期愈合2例、无感染和裂开,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会阴正中切开术比侧切术痛苦小,切口愈合快,有利于母乳喂养。

  • 标签: 会阴正中切开术 会阴侧切术 阴道助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会阴正中切开术与会阴侧切术用于阴道助产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3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行会阴侧切术,观察组行会阴正中切开术,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切口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新生儿体重及产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I期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裂开及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住院天数为2d,显著少于对照组4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体重不是选择会阴正中切开术及会阴侧切术的关键因素,会阴正中切开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患者创伤小,术后愈合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会阴正中切开术 会阴侧切术 阴道助产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不同方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修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门诊接受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的原则将这62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冲顶法上颌窦底提升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水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31例患者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为(4.58±1.03)mm,研究组31例患者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为(4.82±1.6)mm;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31例患者术后各个时间骨吸收高度均显著高于研究组31例患者术后各个时间骨吸收高度;对照组31例患者的疼痛评分为(5.42±1.01)分显著高于研究组31例的疼痛评分(2.03±0.54)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水压法与冲顶法在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修复中应用均能起到理想效果,但是水压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并且骨吸收量比较小,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水压法 冲顶法 上颌窦底提升 种植修复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