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患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68例(84只眼),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3岁,初次发病20例(24只眼),复发者48例(60只眼),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TTT激光、PDT激光等综合治疗方式,记录治疗疗效,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随访期间84只眼中,治愈68只眼(81.0%),显效11只眼(14.0%),有效5只眼(5.0%)。根据视网膜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远近程度不同采取积极有效、安全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控制及预防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复发和提高疗效,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综合治疗对病患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有显著疗效,改善患者视力并加速黄斑区水肿的消退。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 病变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8月到2017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9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实验组(常规治疗+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中医 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视网膜脱离患者应用玻璃体切割治疗方案,观察实施护理新技术的效果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治疗的6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应用常规护理的参照组,以及应用护理新技术的研究组。对于实施不同护理方案的护理成效情况进行观察及比较。结果通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力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明显的优越于参照组,P<0.05;对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明显的低于参照组,P<0.05;调查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研究组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于玻璃体切割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而言,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新技术方案可以明显的降低并发症率,安全可靠。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 护理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在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护理中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分析对患者远期康复的影响。方法现选取60例在本院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选取时间为2015年2月-2015年12月。按照抽签选取的结果,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护理干预方式。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远期康复的影响。结果治疗后对照组黄斑厚度、视力情况差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明显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临床护理中,可采取护理干预方式,效果显著。

  • 标签: 护理干预 远期康复 视网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交感性眼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将确诊为视网膜动脉阻塞交感性眼炎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疗效的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68.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交感性眼炎的疗效显著,能够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视网膜 中央动脉阻塞交感性眼炎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玻璃体切割和内界膜剥离术用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患者(MHRD)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笔者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84例MHRD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分成干参照组(42例)及干预组(42例),干预方法分别为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及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治疗1个月后的视力改善、黄斑裂孔闭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接受干预治疗后视力改善率及黄斑裂孔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90.4%%、95.2%%76.1%%、73.8%%),数据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干预组显著低于参照组(4.7%11.9%),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干预治疗是临床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患者的理想方法,可显著提升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率,提升改善患者视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剥离术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39例(44眼)医院收治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20G玻璃体切割手术,观察组则采取23G玻璃体切割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恢复时间的差异,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手术部位结膜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对照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部位的结膜恢复良好,无瘢痕组织形成,但对照组中有2眼出现手术部位结膜表面瘢痕组织凸出。结论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积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532nm绿色激光光凝应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有患者的入院日期单双号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保证患者一般资料基本相同的基础上,分别加入4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进行治疗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532nm绿色激光光凝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532nm绿色激光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有效性较单独采用西医药物治疗更优,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视力,具有值得推广应用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 532nm绿色激光光凝 视网膜病变 效果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场磁共振水脂分离技术(WFS)在膝关节骨挫伤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60例已经磁共振(MR)确诊膝关节骨挫伤患者,均行常规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WFS序列扫描,观察其在检测中的影像表现,并分析各序列骨挫伤检出率。结果60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中共有81处病灶,T1WI序列检出64处病灶,占79.01%、T2WI序列检出59处病灶,占72.84%、WFS序列检出72处病灶,占88.89%,三组骨挫伤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挫伤患者检查中,WFS技术对骨挫伤检出率最高,并可显示骨小梁骨折、充血及微小骨髓水肿,在膝关节创伤检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膝关节骨挫伤 低场磁共振水脂分离技术 常规自旋回波 快速自旋回波 骨挫伤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