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完全切割卫生服务与经济收益的关系要牺牲效率,把两者过渡绑定又要牺牲公益。面对效率与公益的两难选择,重新探索卫生服务与经济收益之间的联系方式,是新医改必需完成的使命。

  • 标签: 卫生服务 经济收益 联系方式 新医改
  • 简介:医院门诊引入社会志愿者资源,着力解决医疗服务领域中的社会问题,提升服务品质,改善医患关系,满足患者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已成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共识。从门诊志愿者队伍建设以及志愿服务形式、日常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

  • 标签: 志愿者 门诊 志愿者评估体系 志愿者管理
  • 简介: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图书馆开展一系列的新形式服务,如自助化读者服务、知识化科研服务、一站式检索服务、现代化多媒体服务、信息化经费管理和热点推送服务等,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拓展图书馆服务的外延,发挥图书馆作为信息阵地、文化阵地和科研阵地的重要作用,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

  • 标签: 医院图书馆 信息化 服务创新
  • 简介:摘要医改使中医药发展获得了历史难得的机遇,无论是医保政策的扶持,还是财政对公有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投入,都可谓“前所未有”。在国家政策扶持,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等新背景下,必须与时俱进持续加大国家医保政策对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的有效扶持,中医药才有望早日走出寒冬。本文简析了我国中医药的当下国家扶持促进政策,提出了医保政策衔接促进中医药改革发展的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学既是一门综合应用医学,又是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了使护士有能力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护理学专业应该组织他们进行相关的理论和实际操作,使他们把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从而使他们成为医院需要的高素质的护士。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情况中可以看出,在进行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教学时,经常会出现与临床护理技能不相匹配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让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医疗机构的要求相匹配,这也是制约护生个人发展,不能胜任更好岗位的重要因素。对这些问题进行主动地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就能在已有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质量。

  • 标签: 高校护理教育 临床实践衔接 影响因素 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栓塞患者护理期间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选取80例脑栓塞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后的肢体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

  • 标签: 脑栓塞 优质护理 神经功能 运动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当前职业院校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缺乏递进性和层次性,对职业院校的中药学专业的有效衔接和进一步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所以只有明确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构建起相互融合、渐进式学习的课程体系,加强中药学专业课程标准的衔接,促进职业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有效的衔接,使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为中药学产业的发展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需要对职业院校进行充分的调研,并制定可行的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本文针对中、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衔接的现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供参考。

  • 标签: 中职 中药学 专业衔接 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要优化健康服务,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 务。这对新时期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了进一步满足我国社会的要求,需要 学校的护理教育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应当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培养方 式与发展。在护理教育发展中,存在着临床实践与护理教育严重脱节的问题,严重阻碍了 护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 升,由此人们对医疗护理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对护理的实际需求,提高相关护理工作人员的能力,对护理教育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 应对措施,为护理教育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 标签: []高校护理教育 临床实践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 该研究着眼于基础医学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对接,通过对二者在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上的区别进行深入剖析,揭示造成目前对接不畅主要因素。结果发现:教育目标和培养规格不相匹配,学生基础差异和适应能力问题等是限制联系的关键因素。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优化教育层次和目标定位,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资源和师资共享,注重学生的差异和适应能力的提高等策略。这些应对措施旨在推动基础医学与高职教育有效对接,全面提升医学教育质量与效益,为满足社会需求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标签: [] 基础医学教育 高职教育 教育衔接
  • 简介:[摘要] 该研究着眼于基础医学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对接,通过对二者在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上的区别进行深入剖析,揭示造成目前对接不畅主要因素。结果发现:教育目标和培养规格不相匹配,学生基础差异和适应能力问题等是限制联系的关键因素。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优化教育层次和目标定位,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资源和师资共享,注重学生的差异和适应能力的提高等策略。这些应对措施旨在推动基础医学与高职教育有效对接,全面提升医学教育质量与效益,为满足社会需求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标签: [] 基础医学教育 高职教育 教育衔接
  • 简介:患者女,56岁,已退休。因“全身疼痛反复发作3年”入院。8年前患者开始出现上腹部难以名状的不适感、烧灼感、疼痛感;渐扩展到四肢和头面部,剧痛难忍,严重时出大汗,自觉“生不如死”。病程中,症状时轻时重,部位不定,专心做事时可减轻,甚至忘记,安静时明显。查头颅MRI、脑电图、腹部超声、血生化等均正常。胃镜示浅表性胃炎。心电图示轻微ST-T改变。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当地医院一直按冠心病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患者思想负担加重,以为得了不治之症,烦躁郁闷,失眠,食欲下降,渐不愿出门,

  • 标签: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治疗 舍曲林 ST-T改变 冠状动脉造影 头颅MRI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实施医疗保健操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 抽取来我院治疗的 7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2014 年 6 月 ~2015年 6 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 70 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 对照组 35 例患者施药物常规治疗,实验组 35 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医疗保健操训练,两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均随访 1 年,分析比较两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训练前,两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训练后,实验组 35 例患者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多形式中医特色护理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原则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患者给予提供常规护理管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39例患者提供多形式中医特色护理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和住院时间,以自拟百分制护理满意调查量表收集两组患者对不同护理干预的满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患者对护理的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各指标组间差异对比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形式中医特色护理可帮助呼吸内科患者症状改善,加快康复进度,缩短在院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多形式中医护理 呼吸内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形式健康教育对尿路造口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科实施尿路造口手术患者8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实验组44例。对照组在尿路造口术后实施常规的床边口头健康教育,实验组实施常规的床边口头健康教育+每周一次集中健康教育+视频播放+发放书面健康教育手册+微信平台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对尿路造口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换袋技能、排泄习惯、心理状态等进行比较分析术后生活适应水平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尿路造口术后患者生活适应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形式健康教育降低了尿路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造口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帮助患者适应生理改变、养成乐观生活态度等方面有较好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多形式 健康教育 尿路造口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多形式健康教育模式的作用。方法 选择适于研究的患者共86例,抽签分为数量均为43例的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的一组为传统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多形式健康教育模式的一组为创新组,分析效果。结果 健康知识知晓度方面:创新组显著高于传统组(p

  • 标签: 健康教育 老年性白内障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