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使用微创针刀镜治疗方法同时配合中医微创经筋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1月至2021年03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237名临床资料,同时选择其中的47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组,其中干预组采用微创针刀镜结合微创经筋刀的方法,对照组仅采用微创针刀镜的方法,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对患者的临床应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评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术后安全性情况和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微创针刀镜结合经筋刀的治疗手段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痛风性关节炎 微创针刀镜 微创经筋刀 应用价值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法治疗的方式在骶髂关节损伤和错位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患者3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中医复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进行治疗时采用手法治疗可以取得较优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 手法治疗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大推拿治疗肩凝症的疗效。方法 用2%利多卡因10ml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行手法大推拿,中频电疗与肩关节功能锻炼,以恢复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15例患者一个疗程治愈者 14例,两个疗程治愈者1例,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法大推拿治疗肩凝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且治疗过程短,治愈率高,费用低。

  • 标签: 肩凝症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手法大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法整复治疗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对照分析法,样本资料为我院2019年9月~2020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计84例,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膏贴敷治疗,观察组则增加手法整复方案,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VAS视觉疼痛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明显,治疗有效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过手法整复治疗后,VAS评分值降低,患者疼痛感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使用手法整复方案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疼痛感,对患者康复治疗产生积极影响。鉴于手法整复治疗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应对其进行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法整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按摩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1年收治的40例子宫脱垂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人,对照组给予手法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并对两组病人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显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子宫脱垂 中医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三踝骨折中实施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外固定器治疗方式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92例三踝骨折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每组46例患者,前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者采取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外固定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结果: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三踝骨折治疗中实施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外固定器治疗效果较佳,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正骨手法 外固定器 三踝骨折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法配合盐包烫疗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我科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配合健康宣教,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手法配合盐包烫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配合盐包烫疗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护理中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乳腺癌 患肢功能锻炼 手法 盐包烫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式助产手法在低危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均为西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根据助产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改良式助产手法)和对照组(常规助产方式),各200例,比较两组第二产程用时、产后出血量以及会阴裂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更短,产后出血量更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抽签方法将患者分为37个对照组和37个实验组。两组分别进行药物治疗和耳石复位治疗。比较两组血液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血液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耳石复位术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常见腰椎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旦发生,则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下肢麻木、放射性疼痛、马尾神经症状、腰痛等。针对此类患者,目前可采用的治疗方式包括两种,即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前者包括独活寄生汤治疗、中医骨伤手法治疗、牵引治疗等。因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即探讨了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中药汤剂 骨伤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按摩加手法挤奶疏通乳房对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分娩产妇7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产妇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给予两组产妇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情况以及喂养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产妇乳汁分泌大多量多,并无未乳汁分泌现象,而对照组产妇乳汁分泌大多量少,且出现4例无乳汁分析情况,两组产妇在乳汁分泌无、量少、足够以及量多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部分母乳喂养率均要高于对照组产妇,且仅出现1例人工喂养,而对照组产妇大多都是人工喂养,组间两两对比数据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后护理中,应用穴位按摩加手法挤奶疏通乳房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提高产妇乳汁分泌量,继而为母乳喂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推广。

  • 标签: 穴位按摩 手法挤奶疏通乳房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热敷及中医手法按摩在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产科收治的90例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乳房护理,试验组采取中药热敷乳房与中医按摩手法,观察两组产妇的分泌乳汁情况、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胀痛情况、乳腺炎发生率、心理状况。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治疗后1周,试验组产妇的母乳分泌量优良率达96%,泌乳始动时间短,正常肿胀和轻度肿胀率更高,乳腺炎发生率达9%,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敷及中医手法按摩在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中应用效果明显,提早泌乳始动时间,降低乳房肿胀发生率。

  • 标签: 母婴分离 中药热敷 按摩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足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2020年内收治的相关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筛选出其中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58例对其开展临床研究。将上述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一般组(对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和手术组(对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进行治疗)。结果:相对于一般组患者,手术组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较为理想,从整体来看手术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功能恢复情况较好,患者的整体感受较高(P<0.05)。结论:研究发现足踝关节骨折患者可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但是对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无法达到预期,通过切开复位进行固定治疗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治疗效果。

  • 标签: 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 足踝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针对椎静脉型颈椎病者使用中医骨上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本次实验时间选择2019.02——2020.10,做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完成本次治疗的患者资料在提前一月时间开始做统计收集和筛查人员,挑选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者共计60名,使用抽样分配法将其分成常规组(30名)与实验组(30名)。给予常规组对象中药内服治疗,给予实验组对象中药内服治疗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而后为得出治疗手段差异性,需整理组间临床治疗效果、体征症状缓解表现、睡眠质量评分、治疗前后不良表现对比。结果:实验组中对象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经治疗前,两组对象不良表现项目未见差异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不良表现各项目优于常规组,实验组对象睡眠质量高于常规组,且体征症状缓解表现优于常规组,比较数值统计差异P<0.05。结论:椎动脉颈椎病在治疗中将中医骨伤手法与中药内服治疗措施相结合,对颈椎症状缓解程度更优,可加速病患恢复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骨伤手法 中药内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保健院中随机选择50例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入院,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仅接受盆底肌训练,实验组则选择电刺激与手法按摩联合的方式展开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探讨。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VAS评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电刺激 手法松解 雷火灸 盆底肌筋膜疼痛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感风寒发热应用小儿推拿各流派手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1月-2020 年12月之中接受诊治的外寒风寒发热患者70例,结合推拿流派手法的差异划分六个小组,各个小组分别结合流派推拿手法加以治疗,即Ⅰ组(n=10)、Ⅱ组(n=10)、Ⅲ组(n=10)、Ⅳ组(n=10)、Ⅴ组(n=10)、Ⅵ组(n=10),评估不相同流派推拿手法对疾病治疗产生的效果。结果:治疗之后,六组人员的体征积分均小于治疗之前的数值,p0.05;所有的患者均没有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可以明确推拿手法的运用存有较强安全性与可靠性。结论:小儿推拿各流派手法治疗外感风寒发热均表现出可行性,本院创新的外感风寒发热疾病推拿手法,饱含着地区特色,值得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关键词】小儿推拿;流派手法;外感风寒发热;学术特点;临床效果 在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小儿推拿不只是可调整病情,还可起到调整患者自身体质的作用,促使患儿免疫力可增强,广泛的存在于临床治疗中。小儿推拿存在长时间的历史,逐步构建小儿推拿流派,相关流派手法表现出特殊的风格,即三字经流派、孙重三流派、张汉臣流派、海派儿科流派、刘开运流派,这些都对外感风寒发热疾病产生一定成效【1】。另外我院尝试引进新颖的推拿手法,即便相关流派手法存在不同之处,可都存在着退热成效,治疗质量显著,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外寒风寒发热患者70例纳入分析范畴,对这些患者分组进行三字经流派、孙重三流派、张汉臣流派、海派儿科流派、刘开运流派与本院推拿治疗,依次记作Ⅰ组(n=10)、Ⅱ组(n=10)、Ⅲ组(n=10)、Ⅳ组(n=10)、Ⅴ组(n=10)、Ⅵ组(n=10)。所有的患者最小年龄是8个月、最大年龄是10岁,均数(5.46±2.10)岁。最小病程是9个小时,最大病程是3天,均数(2.10±0.03)天。六个小组的患者在年龄等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可以互相对比(p>0.05),同时家属均签订知情协议书。 1.2方法 对每个小组的患者分别实施对应推拿手法,即Ⅰ组:清天河水、提捏机体大椎、掐五指节;Ⅱ组:水底捞明月与打马过天河【2】;Ⅲ组:揉一窝风、推六腑、清天河水与捏大椎;Ⅳ组:水底捞明月、清天河水、推三关与推六腑;Ⅴ组:打马过天河、退五经、水底捞明月以及推脊;Ⅵ组:开天门、拿风池、推上三关、清天河水。引进婴儿润肤油作为介质。均运用左手进行推拿,操作在患者发热区【3】。治疗期间:医生保持整洁的医容,保持环境适宜与温度适宜,在治疗之前的一个小时之内不可以进食。在治疗之后强调休息,叮嘱患儿饮入温水。具体的推拿治疗结合穴位加以明确,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日治疗一次。对每组患儿均治疗三天,分析病情改善效果。 1.3观察指标 统计六组人员临床体征积分变化,评估推拿手法的效果【4】。记录所有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推拿手法的运用安全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各组人员体征积分变动 治疗之后,六组人员的体征积分均小于治疗之前的数值,即Ⅰ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81±3.36)、Ⅱ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69±2.78)、Ⅲ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47±3.50)、Ⅳ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08±3.12)、Ⅴ组体征积分均数为(5.41±2.80)、Ⅵ组体征积分均数为(4.41±2.89),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体征积分变动 () 小组 治疗之前 治疗之后 Ⅰ组(n=10) 9.91±3.88 5.81±3.36 Ⅱ组(n=10) 8.79±6.10 5.69±2.78 Ⅲ组(n=10) 9.36±3.18 5.47±3.50 Ⅳ组(n=10) 10.25±3.31 5.08±3.12 Ⅴ组(n=10) 8.36±5.17 5.41±2.80 Ⅵ组(n=20) 9.86±3.41 4.41±2.89 2.2 对比各组人员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的患者均没有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可以明确推拿手法的运用存有较强安全性与可靠性。 3.讨论 针对外感风寒发热疾病治疗,本次分析中运用多种推拿手法实施分组治疗思路,目的是分析多个流派推拿手法对疾病产生的影响,研究流派推拿手法的学术特征。Ⅰ组的推拿手法重点选取主穴与独穴,凸显善用请法的理念;Ⅱ组的推拿手法关联手穴以及体穴;Ⅲ组的推拿手法强调小儿望诊,依托西医学特殊的诊断技术,完成辨病以及辩证的有机结合;Ⅳ组的推拿手法引进“穴部”思想,主张穴位与部位一同治疗;Ⅴ组的推拿手法围绕“推五经”进行,全面顾及中医领域的理模块、法模块与方模块,凸显疾病治疗的整体思想;Ⅵ组的推拿手法关联地区实际特征,吸取专业治疗经验,强调整体性以及局部性的结合理念,在穴位效果加以研究,三关穴是散穴的必要点、水底捞月与推天河水是祛湿解表的要点,彰显着本院的小儿推拿特征。多个推拿手法存在各异性,最终的目标均是解表退热,对应的临床成效比较显著。基于此,小儿外感风寒发热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不良症状,调整患者生命体征,存在较高的安全性,如何选取推拿手法,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明确,以各个流派的学术特征为基础,全方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斯文, 赵娜, 张玮,等. 津沽小儿推拿流派理论方法体系介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v.34(11):34-36. [2] 李奕菊, 王莹, 王琦,等. 刘景源教授治疗外感初期发热临床经验[J]. 吉林中医药, 2020, 040(006):748-750. [3] 王静华, 吴君, 黄河伟. 小儿推拿联合平衡罐治疗小儿痰湿蕴肺型咳嗽30例[J]. 中医外治杂志, 2020, v.29;No.164(01):7-8. [4] 严桂芬. 退热贴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9, 026(011):72-73.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且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单一中医内服治疗方案,观察组45例--中医推拿手法+中药内服治疗方案,分析比较两组的症候积分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眩晕、颈肩疼痛、恶心呕吐以及耳鸣等症候积分明显更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中医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方案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对患者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可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采纳。

  • 标签: 中医推拿手法 中药内服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