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不大,治疗2周、4周后差异明显增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温针灸治疗 中药治疗 肩周炎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25-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肩周炎行肩凝汤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出本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的90例肩周炎患者,分组方式:抽签法。选取45例患者行常规针灸治疗,即参照组,选取45例患者行肩凝汤联合针灸治疗,即研究组,比较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较比参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CMS评分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和CMS评分改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肩周炎行肩凝汤联合针灸治疗可获取理想的临床疗效,肩功能也可得到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肩凝汤 温针灸 肩周炎 肩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肩周炎治疗中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与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肩周炎患者取样73例,入院时间2019年09月至2021年09月,随机分组,给予当归四逆汤结合针灸治疗(n=38,试验组)和常规针灸治疗(n=35,常规组),比较SF-36分值 、总有效率、VAS得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SF-36得分、总有效率比常规组高,VAS得分比常规组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肩周炎治疗中,联合应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法和针灸疗法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治疗效果,缓解其疼痛度,值得借鉴。

  • 标签: 意义评价 肩周炎 温针灸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八段锦功法锻炼结合针灸治疗恢复期肩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门诊治疗的60例恢复肩周炎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八段锦功法锻炼。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及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功法锻炼结合针灸治疗恢复期肩周炎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肌力、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更为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八段锦 温针灸 肩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针灸与推拿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肩周炎患者9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实施针灸治疗的患者予以护理干预,且对其预防烫伤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所收治的102例行针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单盲法分成干预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之上,对干预组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且对两组患者的烫伤情况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烫伤发生率(2.0%)、护理满意度(98.0%)均优于常规组患者(7.8%、90.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针灸患者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烫伤的发生,且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温针灸 护理干预 烫伤
  • 简介:摘要:通过系统回顾近年来护理干预预防针灸烫伤的研究进展,通过文献分析对针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能明显降低温针灸的烫伤率和减少医源性损伤,避免增加患者痛苦,并对提高患者满意度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温针灸 烫伤率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50例2017年4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将他们分为使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的观察组与仅使用康复技术治疗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24%,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2.25±0.57)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明显(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对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病情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灸推拿 康复技术 肩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患者VAS评分、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针灸能显著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 标签: 偏瘫肩痛 温针灸 脑卒中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为例,从中抽取50例参与此次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21-03至2022-10,并依据抽签法行分组处理,设置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开展隔姜灸治疗、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有效率更高;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p>0.05),治疗后(p<0.05),两组差异显著,观察组评分更低。结论 对脾胃虚寒型胃痛者实施针灸治疗的意义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温针灸 脾胃虚寒 胃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电针联合针灸辅助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效果。方法 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随机挑选80例,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电针治疗,观察组使用电针联合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上肢评分为(40.95±5.15)、下肢评分为(26.20±4.28),对照组患者上肢评分为(36.45±5.04)、下肢评分为(22.45±3.85),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电针联合针灸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电针 温针灸 脑卒中后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