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现在医学发达的时刻,针刺“人中穴”仍可以作为在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辅助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将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一组为对照组,通过对照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各时间段身体恢复情况的各个指标进行对比,并判断疗效。

  • 标签: &ldquo 人中穴&rdquo 休克 急诊抢救。
  • 简介:摘要简要介绍中药茯苓的药理作用,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文献理论基础。并通过近几年对中药茯苓相关研究论述的查阅,综述茯苓药理作用。发现茯苓能有效调节肿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毒副反应并增加疗效,且毒副作用较小,因此茯苓抗肿瘤药物在防治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茯苓 药理作用 免疫功能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溃疡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3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胃溃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保守治疗。治疗组35例采用手术治疗,对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1.4%、8.6%和5.7%,与对照组患者的75.8%、33.3%和21.2%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胃溃疡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情况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作用和意义。

  • 标签: 胃溃疡 患者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所致的一种慢性内分秘代谢性疾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人类健康第三大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WTO)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2亿,预计2025年将达到3.7亿。因此,加强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维护人类健康已迫在眉睫,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 标签: 糖尿病 预防 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65-01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是现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易反复发作。是由多种细胞(包括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气道的高反应性及痉挛。支气管哮喘不但发病率高,而且受累人群广泛,患者往往终生患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复发率,对减少患者发病次数,对改善生活质量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锁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1.6至2013.6期间收治的50例所过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弹性针髓内固定、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中1/3骨折。结果本组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36个月。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定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髓内固定全部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优4例,良2例,差0例。钢板内固定全部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肩关节功能优32例,良9例,中3例,差0例。结论锁骨中1/3骨折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应结合患者年龄、健康状况、骨折部位类型、合并损伤、经济状况、功能外观要求等综合考虑制定具体治疗方案。AO弹性钉髓内固定多适用于对外观较高要求的年轻女性的短斜行及横行稳定性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对于粉碎、长斜型骨折都有良好的适应症。

  • 标签: 锁骨骨折 固定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原因,并总结预防措施。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87例分娩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25例产妇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3%。导致产后出血原因子宫收缩12例占48%,胎盘残留6例占24%,软产道损伤4例占16%,凝血功能机制3例占12%。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的急症及重症,充分认识产后出血的各种原因,对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孕产妇死亡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类西药运用到临床中的不良反应情况,以期能给临床用药提供有效根据。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因使用抗菌西药出现不良反应而入本院的患者96例。通过研究所选病例报告,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结果研究中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西药总共有七类,以头孢菌素类西药诱发的不良反应居多,占35.42%;患者不良反应病症多出现于皮肤及附件部位,占37.50%;引发不良反应的给药方式主要是静脉用药,占93.75%,不良反应多数发生于输液时间内,占36.46%。结论在临床中使用抗菌类西药,应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同时,加强临床监测,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 标签: 抗菌类西药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基础检验学综合实验考核模式。方法现代的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一种合作式教学方法。学生依据学习到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自身的技能来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自我改进和创新实验,最终达到完成实验的目的。实验结束完成以后,学生之间进行分组讨论各自的实验,老帅进行指导工作,学生就可以完成自己的实验1结果将学生进行调查和考核之后,临床基础检验学综合实验的考评模式和教学的成果在学生群体中反响热烈,进行临床基础检验学综合实验的学生相对于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来说,前者学生的成绩得到显著的提高。进行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成绩的评价模式为,采用老师的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以及全体小组的评价方式,老师的评价占据20%,小组成员的评价占据20%,全体小组的评价占据60%。这种评价模式不仅可以起到鼓励优生的作用,更加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念。结论在我国现代的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书本里面,增加临床基础检验学综合实验,不仅有助于强化医学实验的教学成果,还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整体素质。

  • 标签: 临床基础检验学 综合实验 考核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肠炎患者7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36例。实验组使用阿奇霉素,常规组采用常规传统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中显效22例,占总数的61.1%;有效8例,占总数的22.2%;无效6例,占总数的16.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实验组中显效30例,占总数的83.3%;有效5例,占总数的13.9%;无效1例,占总数的2.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2%。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阿奇霉素用于治疗急性肠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腹泻、恶心等临床症状,具有见效快、安全可靠、物美价廉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肠炎 阿奇霉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已有研究和数据,从等多方面数据出发分析体验式教学的特点以及其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并讨论其应用效果。结论体验式教学有多种特点,通过环节阶段的设置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护理教学中,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结果、加深护生对护理的理解、提高专业能力。

  • 标签: 体验式教学 护理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探索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医学价值。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03月至2015年03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孕妇,将孕妇随机分成例数相同的两组,接受常规产前检查的45例孕妇纳入对照组,接受产前免疫项目检查的45例孕妇纳入观察组,对比检查结果。结果接受检查之后,对照组微生物感染的总共有3例,HIV病毒感染的总共有1例,梅毒的总共有2例,乙型肝炎的总共有4例,对照组的高危妊娠发生率较高,高达22.22%。观察组微生物感染的总共有1例,乙型肝炎的总共有1例,观察组的高危妊娠发生率较低,低至4.44%。观察组的高危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孕妇高危妊娠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有利于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质量。

  • 标签: 产前检查 免疫检验项目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08年1月一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分娩产妇总1526人,发生产后出血者37例,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42%。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3%,其它原因如胎盘因素、软产道撕裂伤、产妇凝血功能障碍、DIC等也占一定比例。结论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及护理,避免因产后出血对产妇带来的危险。通过对在我科住院的37例产科出血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

  • 标签: 产后大出血 护理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患者护理中临床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对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肿瘤患者护理中临床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路径 甲状腺肿瘤 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10-0208-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不同剂量他汀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2年02月至2014年02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分成三组,三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采用40、20、10mg/d剂量的他汀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不同剂量的他汀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表明,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的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的改善程度显著由于中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结果表明高剂量的他汀在临床上治疗急性心梗能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目前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通过严密的临床监护,可采用高剂量的他汀进行治疗。

  • 标签: 不同剂量 他汀 急性心梗 应用体会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