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ICU采取体位护理对控制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两组各4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体位护理。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ICU中采取体位护理对降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ICU 体位护理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分析过氧化氢汽化灭菌的原理, 并据此设计过氧化氢汽化灭菌设备及灭菌工作流程; 提出了系统设计的要求, 并据此架构了系统组成框图; 根据自动进出料及前后密封门的开闭分析, 设计了PLC控制其运动的状态; PLC是整个系统的主控制器,搭配仪表及传感器完成对整个设备的自动控制

  • 标签: 过氧化氢 自动进出料 PLC 流程图
  • 简介: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镇卫生院的“六位一体”职能对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院内感染是指由于医方不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或规章制度而导致的一种人为传染病,在预防保健和医疗过程中出现。通过对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强培训,提升医疗卫生消毒技术水平,提高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水平,是减少感染的发生、改善病人的医疗质量、保证医院和社会的利益。

  • 标签: 卫生保健中心 消毒技术 医院感染防治
  • 简介:摘要: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已经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果,有助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持续发展。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来说,我国的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应大力发展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这样才能有效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主要对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进行探究。

  • 标签: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 疾病预防控制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虽然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交通的便捷,城市建设的迅速推进,人口老龄化问题,却都是引发国民发生疾病的主要因素,特别是颅脑各类疾病每年发生率持续上升,想要确定病情给予有效的治疗,临床检验工作十分关键,本次针对颅脑病症的临床诊断方面进行了探究。方法:为了获得真实的研究数据,从科室筛选病理学确定诊断是颅内占位病变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对象,有31例,获取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颅脑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结果、扫描后波普质量方面进行了整体的比较,针对造成检查不合格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控质量的对策。结果:给此次所有的患者进行了颅脑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测,其中配合完成检查项目的患者有27例,颅脑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定位非常精确。谱线基线稳定性突出,化合物位置精确。检查结果显示谱线无规律,不能判定的患者有3例,有显著的噪声显像,形态不佳,不能分辨的患者有1例,有比较性(P<0.05)。结论:针对颅脑病症患者,实行颅脑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测在实际操作时,应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根据相关要求规范各项操作行为,尤其颅脑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有效保证了操作成效,保证显像质量和成效。

  • 标签: 颅脑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 质量控制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对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内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60例,取60例患者的肝脏组织做研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对照组)采取对肝脏组织行传统的切片方式,B组采取对肝脏组织行质量控制后的切片方式,比较切片有效率。结果:A组的切片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在对免疫组化病理技术的运用基础上,实施质量控制方式进行切片,能有效的保证切片的质量,能积极的反映出切片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有效的对问题进行处理,值得在临床医疗上推广。

  • 标签: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 质量控制方式 有效切片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方法对策的分析。方法:对本院近五年的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实际情况实施问题分析。通过对部门制度的健全完善、硬件设施的补漏更新以及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训练等方面实施综合管理,并将管理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综合管理后本院病理技术质量相较于管理实施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提高,P<0.05。结论:综合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病理技术质量,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体验,巩固相关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提升其在工作中的实际操作水准,值得推广。

  • 标签: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 常见问题 方法对策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5月我院需要进行病理检查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并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本研究中实验组切片制作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组化染色能够有效提高病理检测的切片质量,使病理诊断的准确度得到提升。

  • 标签: 免疫组化染色 病理技术 质量控制 监测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机械振动排痰在小儿肺炎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效果评估。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将我院行肺炎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目标,样本数目n=120,经奇偶分组表法分均分为对照与研究两组,n=60,对照组应用对症支持治疗用药方案,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应用应用,观察患者相应体征表现改善时间。结果:研究组肺啰音以及气促等体征表现的改善时间相较前组患者较大幅度缩短,数据差距显著(P

  • 标签: 小儿机械排痰 肺炎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问题,在临床强化护理干预,分析实际影响。方法:选取合适的患者190人,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研究了解患者身体状态,记录患者ICU监护时间,从多方面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ICU监护时间为(3.42±1.56)天明显用时短,患者危重情况评分(APACHEII)为(5.16±2.28)分,明显评分较低,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合计引发并发症为6例占比6.32%,与对照组的20.00%比明显低,差异显著。观察组对护理评价持满意态度的合计为92例占比96.84%,与对照组的84.21%相比明显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诊ICU机械通气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口腔护理干预的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对72例本医院机械通气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奇偶法为分组方案,对照组(n=36常规护理)、观察组(n=36口腔护理干预),统计及对比组间康复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长、重症监护时长较短、病原菌数量较少、排痰量统计指标较大,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机械通气 口腔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常规机械通气及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内科急诊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抽选本院内科急诊接诊呼吸衰竭患者68例实施对比性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9月~2021年6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后,A组(n=35)行常规机械通气,B组(n=33)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比较患者血气指标、肺通气指标变化,机械通气治疗指标及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患者治疗前血气指标、肺通气指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治疗后FVC、FEV1、PaO2上升,PaCO2、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及二次有创通气率下降,较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实施对缩短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整体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提升机械通气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且可降低相关性肺炎风险,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内科急诊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序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式体位干预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截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ICU病房内机械通气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将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2例),将联合改良式体位干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42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肺间质气肿、气胸、纵膈气肿]评价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改良式体位干预的护理效果好,能够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ICU病房 机械通气 改良式体位干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分析医院药方自动化建设的需求,充分结合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经验,积极展开药方自动化药物设备的设计实践。在本院药房展开小规模试用,结合相关经验进行分析,为后续药房自动化建设提供相关的思考和帮助。

  • 标签: 自动化药房 建设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早期预警护理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ICU接收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 62例,奇偶数法随机分为预警护理组(选用早期预警护理)与常规护理组(选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成功例数与入住ICU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谵妄、肺不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预警护理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撤机成功例数较常规护理组多(P

  • 标签: 早期预警护理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预后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为患者撤离呼吸机时,往往是依靠医护人员自身的工作经验来及时撤离。但是这种只依靠医护人员经验来外患者撤离呼吸机的准确度相对较低,不能保证所撤离呼吸机的时间能够贴合患者的时间。因此,在本文中,重点提出了如何借助程序化脱机拔管为患者撤离呼吸机的问题,并根据相关知识解决了该问题,从而来能够最大化地保证撤离呼吸机的时间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 标签: 程序化,脱机拔管,机械通气撤离,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观察ICU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运用早期预警护理后的预后效果。方法:将我院ICU在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随机抽取3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电脑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15例,对照组运用基础护理,研究组运用早期预警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成功率、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入住ICU时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预警护理 ICU 重症机械通气患者 预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