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8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地中贫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疾病 ,因首次被发现 于地中沿岸地区而得名。这种疾病是由珠蛋白基因缺失或基因突变 引起 ,表现特征是 珠蛋白肽链产生障碍。 β-地中贫血地中贫血的一种,病理机制 是由于 β-珠蛋白基因缺陷造成 血红蛋白里的 β-珠蛋白链含量不足或者缺失,从而使得 红细胞寿命减短 。其 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严重者可因重症贫血、脓毒败血症 、全身器官衰竭而失去生命 。目前 治疗方法包含输血、祛铁治疗、 药物诱导 γ-珠蛋白基因活化 、骨髓干细胞转移和基因治疗等 。本文就当前地中贫血的发病 机制、实验室诊断以及治疗 的研究现状 进行综述。

  • 标签: β- 地中海贫血 发病机制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贫血患者在血液检验过程中判断患者贫血类型是地中贫血或缺铁性贫血临床价值。方法:将2019/3/1-2020/1/1期间行血液检验的84例贫血患者(包括地中贫血患者42例与缺铁性贫血患者42例),将上述患者包括红细胞数量(x10^12个)、血红蛋白(g/L),平均红细胞体积(fL)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pg)在内的血液检测指标与42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液指标进行对比并评价血液检测对于诊断患者贫血类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对地中贫血患者的血液检测指标发现其血红细胞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与缺铁性贫血组,但其余三项指标与正常组相比较低,但高于缺铁性贫血组(P<0.05);缺铁性贫血组各项指标也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对贫血患者采用血液检验并通过与正常体检者相比能够初步判断出患者是否属于缺铁性贫血地中贫血,可为临床贫血患者的初筛提供较高运用价值。

  • 标签: 血液检验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缺铁性贫血地中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研究时段 2019年 5月 -2019年 12月,样本共 90例,其中缺铁性贫血者 30例,地中贫血者 30例,同期接受本院健康体检者 30例,针对三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针对性分析。结果:相对比健康体检者,缺铁性贫血地中贫血的数据较低 P< 0.05。结论:血常规检验针对于缺铁性或者地中贫血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缺特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宁德地区学龄前儿童地中贫血基因情况。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内在我院所诊断出的126例地中贫血儿童,并对所有的地中贫血儿童采用PCR和RDB技术进行α、β地中贫血基因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诊断结果中,α-地中贫血比例最高,共61例,占比48.41%,而β-地中贫血共45例,占比35.71%,α合并β地中贫血共20例,占比15.87%。结论:宁德地区儿童地中贫血基因中,以α基因型最为常见,β基因次之,而α合并β基因最少,因此在对宁德地区儿童地中贫血防治中,需要加强对于儿童群体的基因筛查水平,并且对产妇进行产前筛查和诊断,从而有效达到预防地中贫血的作用。

  • 标签: 宁德地区 儿童地中海贫血 基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在缺铁性贫血地中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3月我院收治的 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 A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 50例地中贫血患者为 B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并对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 RDW、 MCV、 MCHC指标之间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血常规检查对缺铁性贫血地中贫血进行鉴别诊断,能够有效区分两种疾病类型,且 RDW、 MCV、 MCHC指标是区分两种疾病的有用指标。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护理干预在重型 β-地中贫血患儿中实施的影响进行全方位的讨论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20 日 ~2019 年 5 月 25 日进行治疗的重型 β-地中贫血患儿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日常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的模式,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来分析护理干预在 重型β-地中贫血患儿 中的应用有何效果。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方面数据都要着明显的差异。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之间也存在一定差距,观察组患儿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儿 ( P<0.05) 。 结论: 护理干预在 重型 β-地中贫血患儿 中的实际实施效果甚佳,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重型 β-地中海贫血患儿 并发症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检验在地中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地中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各56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56例。三组均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三组血常规检测指标水平,指标包括Hb(血红蛋白)、RBC(红细胞)、RDW(红细胞分布宽度)、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结果:地中贫血组、缺铁性贫血组的RBC、MCV、MCH、MCHC低于健康组,RDW高于健康组,地中贫血组Hb高于健康组,缺铁性贫血组Hb低于健康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地中贫血组与缺铁性贫血组相比,Hb、RBC、RDW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地中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可采用血常规检验的方法,根据不同指标水平,实现对疾病的准确诊断,同时可明确鉴别不同贫血类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百色市4000例地中贫血孕妇进行产前筛查,控制地中贫血重症患儿出生及为百色地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000例桂西地区户籍的壮族孕妇夫妇采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电泳三项联合测定的地中贫血筛查,得出百色市壮族人群地中贫血的基因携带率及基因突变类型。结果:4000例壮族人群地贫基因突变特点:检测出2514例α地中贫血,占62.85%;1126例β地中贫血,占28.15%;360例α复合β型地中贫血,占9%。结论:通过产前筛查与基因诊断,能够为百色地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 标签: 百色市 地中海贫血 产前筛查与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血常规联合毛细管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对妊娠妇女地中贫血的筛查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我 院 2019 年 1月— 2019年 12 月门诊 妊娠妇女地中贫血患者共 100 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血常规检查,观察组采用血常规联合毛细管血红蛋白电泳检测筛查,观察两组的检测效果与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结果 观察组的满意度为 90.91%,对照组的满意度为 66.67%,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指数为( 89.23±1.65),( ,68.15±2.36),( 12.15±1.21),对照组的指数为( 96.25±6.84),( 80.47±4.22),( 10.12±1.56),观察组的血红蛋白与平均红细胞容积的指数低于对照组,平均红细胞分布 宽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血常规联合毛细管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对妊娠妇女地中贫血的筛查意义更高,具有临床运用的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电泳检测 妊娠妇女 地中海贫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重度贫血肿瘤终末期患者输血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 2018年 -2019年合并重度贫血的终末期肿瘤患者并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将是否输血治疗分为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时间有无差异。结果:输血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 1.30个月,未输血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 1.21个月, t检验 P=0.206(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血对重度贫血的终末期肿瘤患者生存期无明显相关,肿瘤患者输血适应症有待进一步细化。

  • 标签: 肿瘤终末期 输血 重度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的检验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 50例贫血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25例,对比两组血液指标,即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MCH)、红细胞血红蛋白( Hb)、平均红细胞比容( MCV)、红细胞计数( RBC)。结果 缺铁性贫血地中贫血 Hb水平、 R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 MCH、 MC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而缺铁性贫血 Hb、 MCH低于地中贫血, RBC水平、 MCV水平高于地中贫血, P<0.05。结论 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不仅能够有效反映贫血状况,且能有效鉴别不同类型贫血疾病且诊断准确率高。在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检验价值较高 ,能够作为鉴别诊断贫血的重要参考标准 ,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将血液检验引入 40例贫血患者临床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选择 20例在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间于我院血液科施行诊疗的地中贫血患者和缺铁性贫血患者施行研究,并将其分别纳入 A组、 B组,另选择同期于我院施行体检的 20例健康患者的血液标本施行研究,并将其纳入 C组。对比 3组研究对象血液检验结果及其各项指标。结果 :经血液检验结果显示, A组患者红细胞数量、地贫 /缺铁筛查结果均明显高于 B、 C2组患者; B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则明显高于 A、 C2组。且与健康组 C组相比, A、 B组 2组患者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红蛋白量、红细胞分布宽度均存在明显差异 (P<0.01);同时, A组、 B组 2组患者检查灵敏度(> 65%)、精准度(> 75%)、特异度(> 95%)均较高。结论 :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临床中诊断价值较高,尤其是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红蛋白量等指标可为血液检测、贫血诊断乃至贫血分型提供数据参考。且此检验法花费较少,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结果,确定贫血类型,值得在贫血疾病临床诊断中大幅推广。

  • 标签: 血液检验 贫血 诊断价值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截取自 2018年 1月致 2019年 12月本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 5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 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用血液检验后的诊断结果作出结论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检验结果中,其 RBC、 HCT、 MC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员,两组人员之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液检验在诊断以及鉴别缺铁性贫血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作用价值,可准确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患者,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血液检验 鉴别诊断 缺铁性贫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常规检验对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在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间接收的妊娠期贫血患者中选择45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妊娠期妇女45例,设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并分析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常规检验可帮助医务人员更为准确判断妊娠期妇女是否存在贫血症状,在贫血预防、诊断中有着较好的效果,能帮助孕妇改善贫血,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常规检验 妊娠期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的检验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血液检查的 34 例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 34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液检验,对比两组受检者以及观察组两种贫血类型患者的红细胞参数。 结果 在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 )、红细胞计数( RBC )、血红蛋白( HB )水平比较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且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 )。与缺铁性贫血患者对比,地中贫血患者 MCV 、 MCH 、 RDW 水平较低,且 RBC 水平、 HB 水平均较高,差异显著( P <0.05 )。 结论 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可反映患者相关指标水平,可为医护人员诊断、鉴别贫血患者病情与类型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血液检验 红细胞参数 贫血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针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产妇采取精细化护理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产妇 74 例作为研究对象,经初步评估,将依从性强、能按时产检、配合治疗的孕妇设为观察组( n=37 ),依从性差、自我管理意识弱的孕妇设为对照组( n=37 ),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产检和健康教育以及参加孕妇学校学习相关营养课,观察组孕妇在常规产检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孕产妇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比情况,其中对照组总体满意率为 62.16% ,观察组患者对精细化护理的满意率为 91.89%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产妇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和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妊娠 缺铁性贫血 精细化护理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