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有关临床用血的规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且临床上的安全用血也得到了医学界的关注。随着近几年有关安全用血的规定、法律法规的完善,医院的用血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在对血液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将血液从输血科转移输注到患者的体内,作为医院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对其输血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把关,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错误输血的概率。但是,在实际用血的过程中,血液从输血科达到患者输的过程中会存在较多的未知的隐患。为了有效地降低此类现象的发生,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将对血液从输血科到患者的输安全进行研究,并为其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输血 安全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无效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小板输,对比不同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无效率,并分析不同血液病患血小板输无效影响因素。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9例血小板输无效率,无效率为28.13%,白血病患者中10例血小板输无效率,无效率为35.71%。两种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无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血小板输无效及有效组患者性别、年龄、移植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效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高于有效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小板抗体阳性是导致患者血小板输无效的影响因素;白血病患者中,血小板输无效及有效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效组患者脾大率高于有效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脾大是导致患者血小板输无效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无效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异,需要临床根据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血液病患者进行干预,才能提升其血小板输效果。

  • 标签: 血液病 血小板 无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血小板抗体检测对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无效患者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将我院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无效患者与40例无输血史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前者入组观察组,后者入组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标本的血小板抗体进行检测,对比统计分析血小板同种抗体与人类白细胞抗原、血小板同种抗体与人类血小板抗体的特异性与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率更高,配型血小板24小时CCI值更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更高,两组比较均呈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次输血可增加血小板输无效概率,血小板抗体检测可为血小板输提供有效参考,借助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实施血小板交叉配型可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多次输血输无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多次输血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抗体检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红细胞输无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输血患者250例,输血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统计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红细胞输无效情况。结果:男性输血患者阳性检出率为1(0.70),女性输血患者阳性检出率为3(2.78),输血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1年内输血次数≤2次输血患者阳性检出率为1(0.49),1年内输血次数>3次输血患者阳性检出率为3(6.38),输血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输血禁忌情况的输血患者阳性检出率为3(7.50),无输血禁忌情况的输血患者阳性检出率为1(0.48),输血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输血患者输血后红细胞输无效情况共7例,红细胞输无效率为2.80%。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有效预防红细胞输无效情况发生,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输血患者中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 红细胞输注无效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对肠液输治疗后小肠造瘘术后婴幼儿采取不同护理方法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 年1月到 2021年1月期间的20例通过肠液输治疗小肠造瘘婴幼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患儿,研究组患儿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肠液回输 小肠造瘘术 婴幼儿 护理方法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重症患者通过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置管输甘露醇,观察效果。方法:我院神经重症患者66例,两组各33例均是随机分组,观察组行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置管,对照组行外周静脉留置针,为两组输甘露醇,对比两组置管阶段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静脉炎总发生率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穿刺次数较少,平均留置时间较长(P<0.05)。结论:甘露醇输给神经重症患者,采取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方式,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神经重症 甘露醇 外周静脉 中等长度导管 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选取为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回顾性的抽取在我院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32名患者,将实施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的1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麻醉的1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和诱导后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和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结果:诱导前两组患者的HR、SBP、DBP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诱导后两组患者的三项指标均下降,但观察组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和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麻醉可以使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情况保持在相对较高的状态,缩短患者恢复清醒的时间,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腹腔镜手术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靶控输注 麻醉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妇分娩镇痛期间接受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模式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6月1日~2022年3月1日研究期间在我院分娩的48例分娩产妇进行分娩镇痛研究,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24例,硬膜外阻滞)与B组(24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均为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模式,观察其镇痛效果。结果:分娩结束后,B组分娩产妇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分娩产妇,P<0.05;分娩结束后,B组分娩产妇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例数高于A组分娩产妇,不对称阻滞低于A组分娩产妇,P<0.05。结论: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模式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镇痛效果。

  • 标签: 分娩镇痛 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模式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血功能指标检验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患者血小板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我院取ITP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临床是否出血划分小组,采集全部患者标本做好血细胞分析,做好凝血功能指标检验,观察效果。结果:两组比较,出血组Fg明显较低,R、K较高,、MA较低(P<0.05)。结论:凝血功能指标检验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输治疗中,可预测出血风险,指导ITP患者科学输血小板。

  • 标签: 凝血功能指标检验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输注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自体血液输在急诊创伤性手术中实施优质化手术室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样本为15例自体血液输急诊创伤性手术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对照组/7(常规护理),实验组/8(优质化手术室护理),对比患者手术室指标、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相较对照组,患者手术室指标、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趋势明显,(P<0.05)。结论:对自体血液输急诊创伤性手术患者实施优质化手术室护理干预,可积极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术后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体血液回输 急诊创伤性手术 优质化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药治疗对白内障合并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视力、眼压及黄斑健康改善效果。方法:抽选白内障合并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确诊患者(62例)行临床治疗研究(研究时间段:2019年2月~2021年6月),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治疗,术前随机设置组别为对照组32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未予以药物干预,实验组予以术前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及黄斑厚度、血流变化差异。结果:实验组术后眼压、logMAR BCVA及PMT、FMT、CNV、血管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白内障合并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可积极改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水平,纠正病后黄斑厚度及黄斑血流分布情况,效果显著。

  • 标签: 超声乳化 雷珠单抗 玻璃体腔注射 白内障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靶控输(TCI)不同低效应室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6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5月,全身麻醉应用TCI舒芬太尼及丙泊酚,随机分组,甲组(31例)效应室靶浓度为0.08ng/ml,乙组(31例)效应室靶浓度为0.12ng/ml,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舒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方面,甲组比乙组少,差异明显(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复合丙泊酚时的TCI舒芬太尼Ce的浓度建议是0.08ng/ml,不进可以平稳血气指标,而且可以减少舒芬太尼用量,缩短术后拔管时间。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丙泊酚 舒芬太尼 靶控输注 效应室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