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口腔修复情况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在2016年3月16日至2017年3月16日期间选取100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为实验对象,随后统计、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病变发生部位、疾病类型后,再实施相应的治疗干预。结果从疾病类型角度分析,15.00%的患者属于牙周病,18.00%的患者属于牙髓病,25.00%的患者属于缺齿,42.00%的患者属于龋齿;从疾病发生部位分析,68.26%的患牙均处于上颌,31.74%的患牙均处于下颌;从临床表现分析,65.00%的患者存在食物嵌塞症状,33.00%的患者存在牙周肿胀症状,52.00%的患者存在咬合不全症状,62.00%的患者存在咀嚼疼痛症状;从治疗效果角度分析,患者实施相应治疗后,一次性修复成功率为98.00%,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其中2例出现咀嚼疼痛,1例出现牙齿松动,1例出现牙周炎)。结论大部分老年人口腔修复患者常表现为咀嚼疼痛、食物嵌塞,属于龋齿病变,通过实施相应的治疗干预后,能够提高一次性修复成功率。

  • 标签: 口腔修复 临床特点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评估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来我中心舒缓疗护科病人,了解病人的来源与结构,分析目前舒缓疗护存在的问题,研究出相应的对策,让更多需要的肿瘤晚期病人享受舒缓疗护服务。方法采用EpiData3.1软件统计设计数据库和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SPSS19.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患者多数都自行就诊,转诊病人较少,且多是自己通过普通他人介绍或电子媒体了解舒缓疗护信息,患者就诊过程中很少被主动告知舒缓疗护,亦很少有人主动了解舒缓疗护。而在调查的两年度中,Fisher精确检验两年度患者人数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大舒缓疗护理念宣传及完善转诊制度势在必行。

  • 标签: 舒缓疗护 病人 来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并观察其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选取IBD患者65例,检测所有患者粪便标本中10种细菌的数量及WBC、PLT计数、ESR和血清CRP水平。结果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克罗恩病(CD)组肠杆菌(EMB)、肠球菌(EC)、酵母菌(SB)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UC组小梭菌(SC)显著升高(P<0.05);2组消化球菌(PS)、拟杆菌(BD)、双歧杆菌(BL)、乳杆菌(LC)和真杆菌(ES)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活动组EMB、ES、SB、SC、BD、BL、LC及WBC、PLT、ESR、CRP与缓解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WBC、PLT和CRP均与EC负相关,ESR与SB正相关(P<0.01)。结论IBD患者存在显著肠道菌群紊乱,炎性指标与部分菌种失衡相关。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