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消毒供应室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物品湿包的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本次研究从2个时间段中分别选取3000件灭菌包作为研究样本,共6000件,分别选取自2022年、2023年,并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对照组实施常规灭菌方式,观察组则基于湿包相关因素进行控制,并对比两组的湿包率。结果:从数据分析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出现13件、97件湿包情况,湿包率分别为0.43%、3.2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过程中,应重视针对性控制湿包的相关因素,可有效降低湿包率,对增强灭菌效果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脉动真空压力 蒸汽灭菌 湿包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应用数字号码标识牌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时间对象为手术室无菌物品以及手术室护士,时间范围在2021年4月~2023年3月之间,其中2021年4月~2022年3月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2022年4月~2023年3月为观察组实施数字号码标识牌,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展开比较。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手术无菌物品过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较高,并且手术室使用人力以及总工时显著降低(P<0.05)。结论:将数字号码标识牌应用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过程中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并且在降低过期率的同时促进手术室整体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数字号码标识牌 手术室 无菌物品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我国,早产儿出生率逐年上升,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也对我国婴幼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妇产科临床早产的危险因素及其影响。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的179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早产产妇87例,足月产产妇92例。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早产组和足月产组在年龄、孕产次方面差异不显著。然而,早产组多次流产史显著高于足月产组,这说明多次流产可能是早产的一个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宫内感染、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对两组影响差异显著。多胎、羊水过多、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对两组影响差异不显著。此外,两组在对围生儿的影响上存在显著差异,早产儿的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产儿。通过多因素分析,我们确定了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多次流产、妊娠期高血压、宫内感染、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使得早产的风险显著增加。本研究的结论是:高龄、多次流产、妊娠期高血压、宫内感染、胎盘早剥、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的危险因素。这一结果对于临床预测和诊断早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了解和掌握早产的危险因素,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准确、便捷的预测和诊断途径。这对于降低我国早产儿出生率,提高婴幼儿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预防早产提供了可能的干预措施,例如对高龄产妇、多次流产史产妇、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等进行重点关注和干预。

  • 标签: 妇产科 早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囊结石形成相关危险因素及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来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明确诊断胆囊结石的患者50例,以及同时间节点我院内分泌科及肾内科收治的无胆囊结石患者50例。结果:与无胆囊结石的人群相比,胆囊结石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性别占比均有差异(p=0.07,p=0.01,p=0.016)。结论:较高的高密度脂蛋白、较低的载脂蛋白B、女性是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胆结石 形成机制 危险因素 胆汁成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了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指标及其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对100例接受手术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以分析可能导致复发的潜在因素。运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了复发模式,以及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来探究影响复发的因素。结果:术后复发率达到了28%,在术后2年、4年和6年时,复发率分别达到3.7%、4.6%和7.3%。通过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分析,发现患者的体质状况、性别、初始疾病严重程度、年龄、肿瘤的蔓延转移状况,以及临床症状和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与术后复发显著相关。结论:甲状腺癌患者的体质、性别、初始疾病的严重程度、年龄,以及肿瘤的转移状况都是影响其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术后复发转移指标 临床意义 危险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当前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中年女性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时间长且危害性大,因此对于女性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与治疗已经成为了当今医学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对女性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现状进行概述并分析造成女性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因素,并以此为议题,探究女性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干预及治疗方案。

  • 标签: 女性中老年,心血管疾病,危害因素,干预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KD),又称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且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由于多种因素而增加了患DKD的风险,包括持续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遗传易感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此外,DKD通常以沉默方式进展,患者在进展到晚期之前往往没有症状,突显了早期检测和干预的重要性,以预防或延迟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在阐明DKD的病理生理学和确定新的治疗靶点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到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等新出现的药物,提供了治疗DKD患者的前景光明的途径,具有疾病修复和肾脏保护的前景。此外,护理护理的进步在优化DKD患者结果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全面的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支持到实施针对血压和血糖控制的循证指南,护士处于向DKD患者提供全面护理的前沿。本文旨在概述与糖尿病患者相关的DKD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最新的护理护理策略

  • 标签: 糖尿病 肾病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糖尿病足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常见的住院原因,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本文通过分析糖尿病足溃疡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 标签: 糖尿病足溃疡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究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内科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纳入观察组,共计50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并选择同期院内体检的健康青年人士50例作为参照对象,纳入对照组。以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等方式获取两组青年的基本信息,比较两组差异;并以多因素分析评估急性心梗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男性占比、肥胖率、长期吸烟率、长期饮酒率、有家族病史率、各基础疾病发生率较对照组高,血尿酸、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较对照组低(P<0.05)。经多因素分析,不健康生活习惯、家族史、基础疾病是导致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青年急性心梗患者多见于男性,且多有吸烟、饮酒等不健康行为或合并基础疾病,临床需予以重视,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 标签: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多因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低置胎盘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录192例阴道分娩的低置胎盘产妇,根据是否有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26例,未出血组166例。对产妇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产前是否有出血情况,胎盘是否有粘连,胎盘-宫颈内口的距离均是导致置胎盘产妇阴道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前有出血情况,胎盘粘连、进行辅助受孕的产妇,产后发生出血的风险更大。结论:低置胎盘是导致产妇在阴道分娩后发生产后受损的一项高危因素,特别是产前有出血情况,辅助进行生殖受孕以及存在胎盘粘连情况的产妇,发生出血风险相对更高,因此在产妇生产前,医护人员需对低置胎盘产妇的各项高危因素进行详细的评估,一起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同时在产妇分娩,前后加强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产妇做好产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分娩时和分娩后加强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控制出血率。

  • 标签: 低置胎盘产妇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临床特点,找出危险因素。方法:研究时间是2020年08月~2022年08月,研究对象是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以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未出现癫痫症状的60例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找出引起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具有迟发性特点,以局灶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为主,表现为单次发作,好发于皮质部位,发病范围在单脑叶和多脑叶。(2)单因素分析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与年龄、不良嗜好、基础疾病不相关(P>0.05);与TOAST亚型、病灶部位、病灶范围、受累动脉系统有关(P<0.05);多因素也证实了TOAST亚型、病灶部位、病灶范围、受累动脉系统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临床特点为迟发性、局灶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单次发作、皮质;TOAST亚型、病灶部位、病灶范围、受累动脉系统是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癫痫发作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面神经炎患者心理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预防策略。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是我院在2022年9月-2023年9月间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共计95例,根据SAS与SDS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良好组与不良组,统计2组基线资料,分析面神经炎患者的心理状况危险因素,并探讨护理预防策略。结果:95例面神经炎患者中,出现焦虑或抑郁者有31例,占比32.63%;根据logistics分析结果,女性、病程长、家庭收入低及社会支持低均为面神经炎患者心理状况的危险因素。结论:面神经炎患者容易出现不良心理,其中女性、病程长、家庭收入低及社会支持低是其危险因素,应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并给予患者一定水平的社会支持,预防不良心理的出现。

  • 标签: 面神经炎 心理状况 危险因素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在2022年1月到2023年12月收诊的5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心房颤动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发生窦性心律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液指标BNP对比,有差异,(P<0.05)。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多因素为BNP、Hb,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生患者发生心房颤动受到BNP、Hb因素的影响,对于患者要加强管理,还要进行血常规检验,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实现对患者的有效管理。

  • 标签: 急性肺栓塞患者 发生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胃肠道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行胃肠道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本次研究将参与者分为压力性损伤与非压力性损伤两组,旨在探讨胃肠外科术后压力性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发现,以下因素与术后应激损伤密切相关:手术中失血量超过80毫升,手术时长至少1小时,术中体温较低,年龄不低于60岁,局部环境潮湿以及全身麻醉。而在BMI和性别方面,两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上述因素均为术后应激损伤的高危风险因素。因此,结合不同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助于有效预防术后应激损伤的发生。

  • 标签: 胃肠道手术患者 术中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危险分级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3.1-2023.12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60例,根据护理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进行危险分级护理,结合并发症和生活质量分析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引发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生理状态、身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进行危险分级护理,对症治疗护理,避免引发并发症,促进恢复,值得借鉴。

  • 标签: 危险分级护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研究期间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共纳入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合统计学方法,探讨了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食管静脉曲张、凝血功能异常、高血压门腔静脉压力梯度、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使用、饮酒过量等。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提出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包括早期干预和监测、减轻门脉压力、食管静脉曲张的处理、凝血功能的管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以及危险因素的控制与预防。研究结果显示,在合理的护理干预下,可有效降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研究为临床护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对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措施 食管静脉曲张 凝血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