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的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的LDL-C、HDL-C的含量,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的HDL-C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LDL-C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LDL-C、HDL-C具有重要的相关性,其可以作为一项生化指标对脑梗死的发生进行预测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脑梗死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合肥市某高校一起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调查处置过程,探讨事件发生原因,为类似事件处置提供参考。方法对患者和食堂从业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肛拭子和病人呕吐物;对食堂及食品加工过程、环境卫生及水质状况进行现场调查和采集相关样本,采集的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本次事件共发病91人,96.7%患者以腹泻为主,潜伏期在7~48h,在2份留样食品、11名患者、2名食堂A员工粪便/肛拭和1份餐具等涂抹样中检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病例对照研究显示,食堂A是危险因素,OR95%CI为2.77~5.33,且发病与到食堂A就餐次数呈剂量反应关系(χ^2=19.4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5月29日中餐、30日早餐和中餐是可疑餐次。结论该起事件由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原因可能为学校食堂员工污染食物和餐具引起。

  • 标签: 学校 食源性疾病 霍乱弧菌 非O1/非O139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简介:如果你一直『做一些穴位按摩,但是效果不怎么样』,那么可以尝试一下针灸。只要能够找到正确的穴位,就能让你重返童颜!

  • 标签: 穴位按摩 眼疲劳 脸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传统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作用比照。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9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传统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进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命体征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麻醉效果,缩短拔管时间、术后恢复时间。

  • 标签: 异丙酚 瑞芬太尼 靶控静脉麻醉 传统静脉复合麻醉 临床作用 比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恩替卡韦提高老年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补体C3、C4水平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7年3月收治的9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补体C3、C4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提高(93.75%VS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补体C3、C4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补体C3、C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够提高老年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补体C3、C4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恩替卡韦 乙肝肝硬化 补体C3 补体C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胱抑素C(Cys-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通过检查确诊的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Cys-C测定。结果糖尿病组CysC测得含量为3.01±0.09mg/dL,健康对照组含量1.05±0.05mg/d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组Cys–C显著升高,检测Cys-C对糖尿病的诊断和疾病发展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SOD植物复合粉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作用。方法110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6例)和对照组(n=54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SOD植物复合粉每天两次,每次一包,并应用睡眠等级评分借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睡眠等级评分显示治疗组在治疗后及治疗前,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P<0.05),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P>0.05);同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示,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P<0.05)。并且观察了SOD植物复合粉的不良反应。结论SOD植物复合粉能改善脑卒中后出现的睡眠障碍,且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促进作用。

  • 标签: SOD植物复合粉 脑卒中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角膜炎角膜溃疡病人采取维生素C进行治疗的具体措施以及治疗效果施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将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角膜炎角膜溃疡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100例角膜炎角膜溃疡病人采取数字法加以分组,给予对照组角膜炎角膜溃疡病人常规治疗措施,给予研究组角膜炎角膜溃疡病人维生素C治疗,对比两组角膜炎角膜溃疡病人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角膜炎角膜溃疡病人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的临床总体有效率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角膜炎角膜溃疡病人,为其提供维生素C治疗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角膜炎 角膜溃疡 维生素C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不同药物开展静脉复合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患者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68例人工流产患者为研究样本。采用系统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4例。干预组患者予以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对照组予以咪唑安定联合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生命体征、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麻醉前干预组患者中心静脉压为(82.4±4.1)mmHg、手术开始后3min为(73.4±5.2)mmHg、手术开始后5min(80.5±4.3)mmHg;对照组麻醉前中心静脉压为(81.8±4.7)mmHg、手术开始后3min为(73.4±5.2)mmHg、手术开始后5min(81.1±5.3)mmHg,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氧饱和度无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为(3.2±1.1)min,清醒时间为(4.1±1.3)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8%,对照组为32.4%,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药方式更能够保证患者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无痛人流 静脉复合麻醉 丙泊酚 舒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吸复合全麻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入院的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治疗的3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48例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158例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观察患者在两种麻醉方式下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气腹后5分钟、改变体位5分钟时,两组心率均较麻醉前明显增快(p<0.05),各期血压变化不明显,脉搏血氧饱和度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即有所下降,吸氧后改善,气腹后增大吸氧量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组则无此现象,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全麻满足了手术的要求,保证了患者安全,是腹腔镜下行妇科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静吸复合全麻 连续硬膜外麻醉
  • 简介: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患者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9月诊治的心力衰竭患者38例进行研究分析,测定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血浆B型脑钠肽和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观察脑钠肽和C反应蛋白与心功能之间的联系。结果:患者脑钠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随着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显著提升。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脑钠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随着患者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显著提升,临床治疗需注意。

  • 标签: 心力衰竭 脑钠肽 C反应蛋白 心功能 关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感染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细菌感染患者共99例,分为脓毒血症组33例(S组)、细菌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组33例(NS组)、局部细菌感染组33例(N组)及正常对照组33例(NC组),分析入院治疗前测定血清PCT、hsRP、WBC水平。结果脓毒血症组中血清PCT组水平明显高于细菌感染性SIRS组;细菌感染性SISR组血清PCT、hsCRP、WBC水平明显高于局部细菌感染组;局部感染细菌组hsCRP、WB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1.血清PCT检测可作为全身细菌感染患者早期诊断指标,其诊断效果较hsCRP、WBC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标签: 脓毒血症 细菌感染 PCT hsCRP WB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8月84例子宫切除术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仅行全身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阶段麻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比较无意义(P>0.05),麻醉后各个节点,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麻醉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84例外科手术患者为调查对象。患者在系统随机分组下分为干预组、常规组,各42例。干预组患者予以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常规组患者予以静吸复合麻醉,比较患者麻醉拔管前后生命体征,同时比较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插管即刻平均动脉压为(91.4±5.2)mmHg、常规组为(99.3±6.6)mmHg;此刻干预组患者心率为(79.4±4.9)次/min、常规组为(86.5±4.2)次/min;干预组患者拔管后平均动脉压为(93.7±6.2)mmHg、常规组为(104.9±5.3)mmHg;此刻干预组患者心率为(81.2±5.5)次/min、常规组为(88.4±4.5)次/min,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2%,常规组为35.7%,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更高,效果更理想。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成人细菌性肺炎诊断时,应用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成人细菌性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检测诊断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血常规检验,观察组采用C反应蛋白(CRP)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诊断阳性率90.0%高于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均可对成人细菌性肺炎作出诊断,但是前者诊断阳性率更高,因此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成人细菌性肺炎 C 反应蛋白(CRP) 血常规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和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尿常规检测,观察组采用CRP)检测,比较两组患儿检测阳性率及检测时间。结果观察组检测阳性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7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测时间(5.98±1.12)h,显著长于对照组(1.48±0.8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检测用于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准确性高于尿常规检测,但检测的时间较长,临床上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

  • 标签: 阑尾炎 尿常规 C 反应蛋白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组25例、中度组38例、重度组27例;同期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用药方案在解痉平喘、祛痰止咳、静注抗生素、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60mL+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1次/d,持续治疗2周。应用奥普UppergoldU2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采用免疫胶体金标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45.2±12.8)mg/L,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5.6±1.8)mg/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29.0639,P<0.05)。观察组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24.6±11.8)、(37.5±16.4)、(51.1±14.5)mg/L,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9.9±3.6)、(11.9±7.4)、(15.4±10.8)mg/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验血清C反应蛋白对鉴别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评估病情变化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血清C反应蛋白 临床检验
  • 简介:目的:探析青光眼患者应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青光眼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病床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4%,并发症发生率为5.3%,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78.9%、21.1%,组间对比具有差异(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应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具有安全、可靠的优势,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从疼痛与产程两个方面,观察罗哌卡因复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产妇分娩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一共收集116例初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产妇的年龄、体重以及孕周等临床数据,将他们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均等各58例,保证两组产妇具有充分的可比性。对照组产妇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麻醉,在助产士的指导下进行自然分娩。观察组产妇同样接受助产士的指导,并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接受罗哌卡因复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并在麻醉的作用效果下进行分娩。结果接受罗哌卡因复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的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当中的疼痛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的镇痛优良率达到了96.55%,而对照组产妇的镇痛优良率仅为82.7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长平均为(506.85±192.69)min,对照组产妇为(571.69±244.78)min,观察组要明显的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同样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进行罗哌卡因复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能够起到非常有效的分娩镇痛作用,降低产妇在分娩过程当中的疼痛感,同时还能够加快产程,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与实践力度。

  • 标签: 分娩 罗哌卡因 瑞芬太尼 镇痛 产程
  • 简介: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7例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用量及术中体动次数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都更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能有效减少丙泊酚用量,减少麻醉药物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从而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

  • 标签: 舒芬太尼 丙泊酚 宫腔镜手术 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