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咨询工作中,对艾滋患者多一些关爱,即做好心理护理,是预防HIV进一步传播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12年灵山县艾滋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点1184例求询者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解,有针对性地给予了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感到尊重和关爱。结果解除求询者焦虑、紧张、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HIV感染者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结论让艾滋人及家属对艾滋有一般的了解,对生活的一般接触能否传染艾滋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消除恐惧的心理,减少感染危险的个人行为,免受艾滋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艾滋病 咨询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钦南区艾滋感染孕产妇不服用抗艾滋病毒药物的原因,找出制约因素,用于指导预防艾滋母婴传播工作。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表格,访问艾滋感染孕产妇、咨询师和疾控部门,查阅预防艾滋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结果2人在孕前确证为HIV感染(其中1人超生),孕期未产检,临产才到医院待产,其中1人在乡镇卫生院分娩,不到母婴阻断点;2人因有高危性行为,害怕查出HIV感染遭人歧视,孕期不同意检测;1例在婚检时已知道自己感染艾滋,不接受转介到母婴阻断点,产时到另外一家医疗机构分娩,隐瞒病史;1人孕期HIV抗体检测阴性。她们在产时快速检测结果是阳性,都不同意服药。结论艾滋给孕产妇带来来自个人、家庭、社会的巨大心理压力,以致他们不能配合服用抗艾滋病毒药物等措施预防艾滋母婴传播;孕妇初次HIV抗体检测阴性,需要不同时期多次复查,才能发现感染艾滋的实情。

  • 标签: 孕产妇 未服抗艾滋病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街头低档暗娼人群艾滋知识水平和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感染艾滋病毒(HIV)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大连市198名低档暗娼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采集血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印迹法(WB)监测、确证HIV感染;用快速血浆凝集试验(RPR)、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感染。结果调查人群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97人(48.99%),最近一个月与客人每次都用安全套的22人(11.11%)。检出HIV阳性1例(0.51%),梅毒阳性12例(6.06%)。结论低档暗娼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低,存在感染艾滋病毒的多种危险因素,应针对性的对该类人群开展宣传和干预,提高安全套使用率。

  • 标签: 低档暗娼 高危行为 艾滋病 监测
  • 简介:摘要艾滋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的一种传染病。通过性接触或血液、血制品及母婴传播传染。本文就艾滋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描述并简要介绍全球、国内及湖北荆州市艾滋的发病状况与预防知识,以利艾滋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重返生产、学习、工作岗位!

  • 标签: 艾滋病 流行情况 综合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艾滋检测现状及预防干预的效果,提高艾滋检测水平、为艾滋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主动来我疾控中心进行艾滋筛查的190人进行艾滋检测,包括胶体金快速检测、复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证实验验证,统计检测结果。对190人进行预防艾滋知识教育,通过表格调查统计干预效果。结果经胶体金快速检测,190人中艾滋抗体(HIV-1)阳性38例(2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艾滋抗体阳性34例(17.9%);免疫印迹试验(WB)艾滋抗体阳性30例(15.8%)。经过宣传教育,艾滋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结论艾滋初筛假阳性率较高,需要继续改进,艾滋的宣传教育效果明显。

  • 标签: 艾滋病 检测 筛查 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男男性接触者(MSM)人群中艾滋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状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滚雪球法招募MSM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进行HIV、梅毒、HCV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416人,HIV、梅毒、丙型肝炎感染率分别为5.77%、10.82%、1.92%。感染状况与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活动场所密切相关。结论MSM人群中HIV、梅毒感染率较高,存在局部流行的可能性,应及时采取针对性地干预措施,控制其流行及向一般人群的传播。

  • 标签: 男男性接触者 艾滋病 梅毒 丙型肝炎 感染率
  • 简介:目的了解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供艾滋检测咨询(PITC)试点工作进展及效果,为在艾滋防治工作中推广实施PITC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的15个月内,选择广州市番禺区慢性病防治站的皮肤性病科和结核科2个门诊科室为试点,在试点科室就诊的所有年龄≥16岁的性病(STD)和结核(TB)患者均作为艾滋推荐检测对象,收集工作报表和访谈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项目周期内,共计为6066人提供PITC服务,其中接受艾滋检测5166(85.16%)人。PIT(2策略实施前、后15个月,在艾滋检测率方面,STD患者分别为30.45%(1309/4299)和84.23%(2574/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患者分别为0.12%(4/3076)和86.11%(2592/3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患者的艾滋检测率高于STD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检测的5166人中,确认HIV阳性者10人(1.94%o),其中STD和TB患者的艾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3‰(6/2574)和1.54%。(4/2592),(P〉0.05)。性病和结核病患者拒绝接受艾滋检测的主要原因均为“认为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的可能性”,分别占42.95%(207/482)和100.00%(418/418)。结论在性病、结核病防治机构开展PITC工作具可行性,政策支持、检测费用可能对PITC策略的开展有影响作用。

  • 标签: 性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PITC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乌兰浩特市艾滋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分析防治艾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预防控制艾滋疫情提供有效科学、有效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学方法,对乌兰浩特市艾滋流行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乌兰浩特市于2003年发现首例艾滋感染者,持续到2012年,10年中流行趋势呈平稳水平,没有出现波动高峰,每年发生感染者1—2例。但是今年截至目前累计报告10例,合计管理的(按乌市户籍所在地)艾滋病例已达15例,其中有3名为正在服药治疗的艾滋病人、有3名为正在服药的艾滋感染者、有9名为艾滋感染者。结论艾滋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艾滋监测检测技术的广泛的在临床应用和不断的加强;监管场所羁押人员定期开展监测;献血和术前艾滋严格检测和筛查;加强了高危场所重点人群的监测;传染病网络报告体系进一步健全,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敏感性得到提高;艾滋病例过去曾感染,但是未被发现,今年陆续发病。但是,解决艾滋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已迫在眉睫。

  • 标签: 艾滋病 流行现状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艾滋合并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5例艾滋合并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主要有发热、咳嗽、盗汗、体质量下降、呼吸困难和胸痛等临床表现。主要临床类型有播散型肺结核、单部位淋巴结核、结核型胸膜炎、单纯肺结核与其他部位结核。主要影像表现有淋巴结肿大、胸膜炎、肺中下叶渗出病变及弥散性粟粒或结节影。CD4+为0.003~0.164×109/L,平均(0.048±0.044)×109/L。其中32例未同时采用抗病毒和抗结核治疗的患者,1年后因结核死亡17例;35例同时采用抗病毒和抗结核治疗,1年后因结核死亡6例。结论艾滋合并结核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应充分利用多种检查或检测手段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同时给予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艾滋病 结核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对46例艾滋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适时与病人沟通交流,及时了解艾滋病人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能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 标签: 艾滋病 心理问题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艾滋合并肺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0例艾滋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60例艾滋合并肺结核患者中,45例(75%)反复发热,30例(50%)表现为典型午后低热,咳嗽、咳痰54例(90%),胸痛22例(37%),咯血4例(15%),明显消瘦58例(97%),腹泻3例(5%),淋巴结肿大21例(35%),其中颈淋巴结肿大17例(28%)。胸部影像学表现血行播散型肺结核4例(15%),浸润型肺结核40例(67%),结核性胸膜炎16例(27%),其中合并纵膈淋巴结肿大者10例(17%)。痰涂找抗酸杆菌阳性10例(17%),CD4计数小于200个∕微升51例(85%),CD4计数大于200个∕微升9例(15%)。白细胞计数升高38例(63%),结核菌抗体阳性56例(93%)。60例艾滋合并肺结核患者好转出院43例(72%),病情无好转或恶化17例(28%),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艾滋患者是否存在合并肺结核感染,应警惕艾滋合并肺结核的不典型性,力求完善痰涂、影像学、血常规等检查,在高度怀疑存在合并肺结核的情况下亦应考虑抗结核试验性治疗,并尽快给予HAART抗病毒治疗,以免延误诊治。

  • 标签: 艾滋病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诊断艾滋的神经系统损害。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高危人群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等临床表现。

  • 标签: 艾滋病 神经系统 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2008年至2011年艾滋患者的分组分析,了解艾滋的有关情况。方法对出院艾滋病人资料进行分组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男女性别比在2.601至3.061之间;15-44岁年龄组占的构成比最大,占53.99%-65.01%,45-59岁年龄组构成比为19.75%-24.5%,60岁以上年龄组构成比随年份呈增长趋势,构成比为13.91%-21.27%;农民出院者人次占总出院人次由2008年的34.99%到2011年的55.52%,平均增长22.88%。结论艾滋住院人数逐年递增,通过分组分析,得出农民、男人、青年比例最大。艾滋病毒感染的对象,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富贵贫贱。得了艾滋,要到专科门诊、专科病房治疗。

  • 标签: 艾滋病 分组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艾滋是由艾滋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报告艾滋以来已在全球广泛流行。由于艾滋的病死率极高,又没有有效治疗药物,给人民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恐慌,又因其传播广泛,不但造成经济损失,严重阻碍社会发展,也是我国疾病控制领域面临诸多问题的一个方面。该文针对我国艾滋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与策略,旨在推动我国疾病控制工作的发展。

  • 标签: 艾滋病疫情 疾病控制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合并弓形虫脑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艾滋合并弓形虫脑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2例艾滋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32例艾滋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中,头痛28例(87.5%),呕吐22例(68.8%),抽搐3例(9.4%),肢体瘫痪9例(28.1%),言语障碍2例(6.3%),发热24例(75%),咳嗽、咳痰5例(15.6%),消瘦25例(78.1%),腹泻3例(9.4%),淋巴结肿大16例(50%),巴氏征阳性13例(41%)。头部影像学表现头颅CT或MRI示单个或多个低密度阴影,增强可见结节状或环状强化,病灶周围水肿带。血清学示弓形虫IgG抗体阳性4例(12.5%),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个∕微升32例(100%),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100个∕微升26例(81.3%)。白细胞计数升高24例(75%)。32例艾滋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好转出院27例(84.4%),病情无好转或恶化5例(15.6%),死亡3例(9.4%)。结论对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100个∕微升的艾滋患者,应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口服防治,当临床疑诊或诊断为艾滋合并弓形虫脑,可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克林霉素抗弓形虫治疗,并尽快给予HAART抗病毒治疗,以尽量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艾滋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艾滋病 弓形虫脑病
  • 简介:目的分析阻断艾滋母婴传播措施的效果,控制新生儿艾滋的发生率。方法选择北海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实验室检查HIV阳性的16例孕产妇,对其采取阻断艾滋母婴传播措施,所有新生儿均进行6—18个月的随访,观察新生儿结局,新生儿HIV阳性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对阻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6例新生儿出生后仅1例于随访18个月检查HIV阳性,发生率为6.25%。16例新生儿均无出生缺陷、无胎膜早破等并发症。发生胎儿窘迫2例,发生率为12.5%;新生儿窒息1例,发生率为6.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75%;无1例出现肝功能损害。结论孕早期抗病毒药物结合产科干预与人工喂养可降低新生儿HIV阳性发生率,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都能耐受。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母婴传播 阻断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