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测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所有对象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抽取5mL外周静脉血,应用法国梅里埃VIDA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108例ACS确诊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不同组别及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的血清NT-proBNP水平,对血清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UAP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UAP组比较,AMI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P<0.05)。存在3支病变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2支病变,存在2支病变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1支病变。ACS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16,P<0.05)。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ACS病情,可通过监测其浓度作为评价心肌缺血或坏死及评估ACS病情的参考指标。

  • 标签: N末端B型钠尿肽 急性冠脉综合征 Gensini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临床中对ACS高龄病人行心脏介入手术开展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22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治疗ACS高龄病人中抽取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分组的形式为病人展开不同的护理干预,组别以对照组与和观察组区分,干预方法以围术期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区分。并在研究期间重点对两组病人并发症进行计算,以此来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病人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满意度更高且并发症更低,所以统计学P值显示小于0.05。结论 根据以上表述,将围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行心脏介入手术ACS高龄病人护理中,并发症发生较少,满意度更高,此种护理干预适用广泛推广及运用。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ACS高龄病人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开展药物支架植入术后强化抗血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抽调我院ACS病人开展分析,以2021年7月以内,2019年7月以后就诊的资料作为样本,对所有病人开展适当的护理干预,观察临床相关指标数据。结果:采取适当的护理后,病人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关系及在老年ACS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老年对照组3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胆红素的测定,并就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关系及在老年ACS患者危险分层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胆红素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将观察组患者的低危组和中危组合并,并以此对ACS不同危险分层进行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随着ACS危险程度的增加,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呈现明显降低趋势,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危组、极高危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低、中危组,而极高危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前2组,上述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具有密切相关性,通过对血清胆红素的测定能够较为对不同老年ACS患者危险分层进行区别。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冠心病 老年ACS 危险分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患有急性ACS的患者采用PCI手术进行治疗,对神经内分泌因子以及患者并发症控制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相关100例患有急性ACS的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进行相应的治疗,对照组没有采用远端保护装置,观察组采用远端保护装置。经过一周,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内分泌各个因子水平改变状况以及急性和亚急性的血栓、猝死等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经过一周治疗,研究组患者神经内分泌各因子水平降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则跟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且经过一个月随访,其急性和亚急性的血栓、猝死等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患有急性ACS的患者采用PCI手术进行治疗,对神经内分泌因子以及患者并发症控制的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DPD ACS 急诊PCI术 神经内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CRP)、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61例(UAP)患者、54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2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63例。血清中H-CRP、cTnI、MYO、CK—MB的含量水平,并动态分析其在AMI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在患者发病2hAMI组患者血清H-CRP和MYO、cTnI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具有显著性差异;CK-MB的含量在患者发病6hAMI组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具有显著性差异;UAP组患者血清H-CRP的含量明显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SAP组患者血清H-CRP和MYO、cTnI、CK-MB的含量略高于健康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H-CRP于AMI发病后2h开始显著升高,24h达到峰值,72h仍维持高水平,168h后达到基线水平;TnI于AMI发病后2h开始明显升高,24h达到峰值,72h仍维持较高水平,168h后达到基线水平;MYO于2h水平显著升高,12h到达峰值,24h出现明显下降,48h到达基线水平,72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CK-MB于6h水平开始明显升高,24h达到峰值,48h水平明显下降,72h达到基线水平,168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H-CRP和cTnI、MYO、CK-MB的联合检测在ACS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肌红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辛伐他丁联合灯盏细辛治疗ACS患者对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ACS共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使用抗心绞痛药物(未服辛伐他丁)的基础上,口服抗凝药物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丁20mg/晚一次;静脉点滴灯盏细辛30ml每天一次共10天;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结果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01),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示辛伐他丁联合灯盏细辛治疗ACS可以显著降低hsCRP水平以及血清TC、TG、LDL-C水平,可以促进粥样斑块的稳定,有利于减少介入术后再狭窄甚至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C反应蛋白
  • 简介: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推出了新版的ACS指南,新指南参考了2002年以来发表的资料,并根据大的临床试验结果对建议进行了修订。新指南的推出,给学术届带来了很大的震动,本期专家在线栏目,记者特别采访到了心血管病治疗领域专家陈纪言教授,请他就2007ACS指南的颁布给予详细的解答。

  • 标签: 新指南 心血管病 临床研究 抗栓治疗 病人 心脏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程序化急救护理在ACS患者急诊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实施急救的ACS患者随机选取80例,依照患者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急诊处理时间以及急救成功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急救处理时间显著偏短,同时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显著偏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程序化急救护理在ACS患者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急诊处理时间,提高患者的临床急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程序化急救护理 ACS 急诊处理时间 急救成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救效率与改善生存质量的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40例,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对。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h内急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急救效率,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急救效率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