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对2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视频脑电图、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进行术前致痫灶定位,结合术中皮层及深部电极定位,均给予前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半年至一年,EngleⅠ级20例(80%),Ⅱ级3例(12%),Ⅲ级2例(8%)。结论联合视频脑电图、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发作期临床表现综合术前定位致痫灶,显微手术切除前、海马-杏仁核结合皮层热灼能安全、有效的治疗难治性癫痫

  • 标签: 颞叶 癫痫 前颞叶 海马 杏仁核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治疗新诊断的、额叶癫痫的疗效区别。方法将45例新诊断的额叶癫痫患者设为额叶组,将45例新诊断的癫痫患者设为组,两组均应用卡马西平治疗并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93.33%优于额叶组的75.56%,组远期疗效总有效率88.89%优于额叶组的68.89%,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对新诊断的癫痫疗效优异,明显优于治疗新诊断的额叶癫痫的疗效,临床可作为治疗新诊断的癫痫的首先药物,而治疗新诊断的额叶癫痫需辅以其他药物加强疗效。

  • 标签: 卡马西平 颞叶癫痫 额叶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CT影像改变情况,总结相关临床诊断经验。方法本研究选取2008年10月~2012年5月的73例癫痫患者,随机分成抗癫痫药预防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在术后按规则应用丙戊酸钠注射液1200mg/d,50mg/小时持续泵入;对照组仅在术后给予常规术后处理,不用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对术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T颅脑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文研究的两组患者治疗后经CT颅脑扫描,观察组患者的低代谢区改善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颅脑扫描能够清晰显示癫痫患者治疗后的病灶改善情况,为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效果观察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广泛的临床诊断意义。

  • 标签: 颞叶癫痫 丙戊酸钠注射液 CT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癫痫诊断中使用蝶骨电极脑电图的效果和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4月内,选择90例癫痫患者,随机抽取各45例设为试验和对照两组,用蝶骨电极脑电图的为试验组,用常规电极脑电图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阳性检出率,以及病灶的定侧和定位率。结果试验组的阳性检出率要比对照组要高(P<0.05),病灶的定侧和定位率比对照组要高(P<0.05)。结论在对癫痫诊断中使用蝶骨电极脑电图,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检出准确率较高,并且对于病灶可以定侧和定位,因此可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颞叶癫痫 蝶骨电极脑电图 检出率 定侧和定位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额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选自本院2002年-2013年收治的额痴呆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额痴呆患者早期症状由高到低排列主要如下人格改变、记忆力下降、语言障碍、精神行为症状。随着病情的逐渐加深,患者会出现各种非典型性的症状,诸如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冷漠、情绪不稳定以及收藏癖等。对额痴呆患者的早期诊断,符合率大约为50%。结论额痴呆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没有典型表现,对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警惕患者的首发症状。

  • 标签: 额颞叶痴呆 临床表现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对伴中央-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痫诊断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伴中央-棘波良性儿童癫痫患者80例作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先进行常规基础检查再进行脑电图检查,对比分析常规基础检查和脑电图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对80例患者采取两种诊断方法后,脑电图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基础诊断,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伴中央-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痫采取脑电图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率,利于患者治疗,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额痴呆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月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例额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以明显的人格、行为改变和认知障碍为特征。所有患者均隐袭起病,缓慢进展。影像检查均显示局限性额或前萎缩,额叶皮质下白质T2高信号表现;海马不同程度萎缩。功能影像学表现为与MRI对应呈不对称性额血流灌注下降或低代谢,较MRI更敏感。结论功能影像学发现额特征性改变是诊断FTD的重要依据。

  • 标签: 额颞叶痴呆 行为及人格的改变 额颞叶萎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癫痫灶切除并、枕肌颅内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癫痫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21例外伤性癫痫病人,行癫痫灶切除并、枕肌颅内植入术治疗。结果21例均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癫痫病灶切除并行同侧肌及枕肌病灶部位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额损伤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43例额损伤致精神障碍的护理要点(1)病情严重时密切进行病情观察,包括定时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变化,保持呼吸道及各种引流管的通畅,做好生活护理保证营养供给以及亚低温治疗时的护理;(2)病情稳定后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早期精神障碍的护理、加强护患沟通和个性化护理、做好安全护理防止受伤以及高压氧治疗时的护理;(3)作好出院指导、随访健康教育工作。结果43例均能康复出院。通过1年多的随访,有35例能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其他能生活自理。结论额损伤后遗症—精神障碍在科学的治疗和全面的护理,特别是做好康复期的心理护理是能完全康复出院,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 标签:
  • 简介:1.1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像学表现阴性的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corticaldysplasias,FCD)的诊断和定位方法,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联合应用视频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rnsorimaging,DTI)检查,通过VEEG特异表现,联合应用DTI扫描获得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部分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anisotropy,FA)诊断和定位影像学表现阴性的FCD48例。结果FCD区域的ADC值较对侧显著升高,而FA值明显低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48例患者依据VEEG和DTI确定的FCD范围行手术切除。病理回报为FCDⅠA型11例,ⅠB型18例,ⅠC型10例,ⅡA型9例。术后随访12-46个月,本组患者Engel’sⅠa级7例,Ⅰb级23例,Ⅱ级12例,Ⅲ6级。结论联合应用VEEG和DTI技术可以准确定性、定位影像学检查阴性的FCD,为精确切除致痫灶,提高癫痫控制率提供保障。

  • 标签: 视频脑电图 弥散张量成像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诊断 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区棘波(BECT)的临床特征、脑电图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2015年4月,在本院小儿内科住院及门诊共收治的符合BECT诊断标准并完成6个月~4年随访的75例患儿,总结其临床资料、脑电图及治疗随访资料。结果75例BECT患儿中,男42例,女33例;发病年龄3岁~13岁,中位年龄7.5岁,发作类型为部分运动性发作33例,其中复杂部分性发作10例,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42例及两种发作类型均有2例。结论BECT临床发作于睡眠密切相关,脑电图放电多位于中央或中区,多数预后良好,但也有少部分患儿预后不良。

  • 标签: 儿童良性癫痫 睡眠 脑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癫痫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慢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均以在病程中有反复发生的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以肌肉抽搐和(或)意识丧失为其重要表现,另外还可表现为感觉、运动、行为、自主神经(植物神经)等方面的障碍,具有发作性、复发性及通常能自限等特点。每次或每种发作称为癫痫

  • 标签: 癫痫 护理